APP下载

江户时代的出版巨子茑屋重三郎

2014-06-26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详图江户浮世绘

匡 伶

(南京师范大学 中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18世纪中后期的江户处于日本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町人文化急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为艺术和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养料,通俗小说家和浮世绘画师们空前活跃。印刷术的普及、印刷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些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具备了广泛传播的可能,出版商们则使这种可能成为了现实。

出版商对于文化产品的出版发行销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们又不同于作家画家,往往隐藏于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然而江户后期却有位出版商因为有生之年成就了众多青史留名的画家作家,而时常见其名于文学史、绘画史上。他就是江户时代出版界巨子茑屋重三郎。他从经营书店零售“吉原详图”*“吉原”是江户时代江户城最大的妓院集中地。“吉原详图”即吉原地区的详细地图,妓院指南。起步,逐渐涉足到出版商业,并终成一代巨贾。

一、茑屋重三郎简介

茑屋重三郎(1750-1797)出生于江户吉原地区,早年在吉原大门口开设书店,从事书籍、地图的零售。几年后涉足出版业,“吉原详图”是其早期的主要出版物,他通过创新改革地图的版本格式,在销售中完败竞争对手,成为“吉原详图”的唯一出版商,直至其去世。随后开始小说、浮世绘、狂歌集等的出版,逐步扩大产业。然而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偏适逢“宽政改革”,因触犯幕府政策,被没收过半财产。事业陷入低谷,茑屋迫于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压力,作为权宜之计他策划出版区别于以往的单张浮世绘——“大首美人绘”和“役者绘”,结果大获成功,将浮世绘画师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双双推上了近代浮世绘画史的顶峰。另一方面他为人又豪迈宽厚,文学修养好,才思敏捷,和当世众多文人墨客都有着友好密切的交往,不少人都曾寄宿在其门下做过食客。茑屋凭借卓绝的识人辨才之能和高瞻远瞩的筹谋策划之力,在发展自己的出版事业的同时,也成就了众多画家文人。

关于他的生平,可以通过他位于东浅草正法寺的墓碑上的铭文来了解:

喜多川柯理本姓丸山,世称茑屋重三郎。父亲重助母亲广濑氏,于宽延三年庚午年正月初七出生于江户吉原里。幼年为喜多川氏收养,为人义气豪迈、不拘小节,待人以诚。曾在倡门外开设书店,后搬迁至油街。其后接父母同住奉养终老。父母相继离世,柯理扩大产业,学习陶朱公之道,其巧思妙算,无人能及,终成大贾。丙辰年秋得重疾,危笃弥久,宽政丁巳年夏五月初六对人说:我亡期在午时,故处理家务,与妻女诀别。但到了午时又笑言:场上未击柝,何其晚啊。言毕不再说话,傍晚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古人计算年龄大都采用虚岁。实足年龄是47岁。。葬于山谷正法精舍。铭文说:人间常行,载在稗史,通邑大都,孰不知子。(笔者译)

《近世物之本江户作者部类》中关于茑屋重三郎也有这样的描述:茑屋其人虽无风流文采,但思维敏捷,为当时诸才子所爱。他所出版的书籍也都投世人所好,不过10余年间便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书店主和出版商。世上流连于吉原的人破产者居多,而出生吉原又成大贾者更是绝无仅有。他还曾以狂歌名“茑唐丸”作狂歌并入选狂歌集,其名远播山野。宽政9年夏去世,享年48岁。其墓位于山谷正法寺。乃一奇人,故记之[1]。(笔者译)

这部作品的作者曲亭马琴年轻时曾寄居茑屋门下学习小说创作。茑屋去世前5、6年里每年都为他出版黄表纸作品。马琴在这里虽形容其缺乏风流文采,但又将主营书店及出版的茑屋列为作家,应该也是对其文学修养的极大肯定。事实上茑屋有生之年也出版过多部自己的作品。马琴对其为人和商业才能更是不吝溢美之词。一方面也许是出于感恩,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茑屋重三郎的确具备令世人称颂的人格魅力。

二、茑屋重三郎的出版活动

1.茑屋重三郎出版事业的起点——吉原详图

“吉原”位于江户浅草,是当时江户地区唯一允许公开营业的花街柳巷。本来是高级武士们的社交场所,后来幕府财政困难,经济富裕的町人们便取而代之成了吉原的主宰。聚集在此的妓女们不仅追求容貌的娇艳、体态的柔美,而且精通曲艺、茶道、插花、和歌等本领。她们的发型、服装、佩饰的变化,直接引领着时尚的潮流、影响着民众的审美。而且这里没有身份制度的限制,是具有独特文化和风俗的社交场所。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聚集在此,妓女们的感情生活成了他们争相描写传播的对象,此举也间接带来了浮世绘美人画和通俗小说的空前繁荣。妓女们或热烈或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吉原也成了传奇般的存在,被很多男人所憧憬,他们往往手拿吉原青楼指南——“吉原详图”慕名前往。

吉原详图的内容包括吉原妓院区里的妓院位置、妓女名字、妓女级别、留宿价格、节假日等等。由于妓女们的流动性较大,吉原详图也必须不断更新以反映妓院的最新情况,从出版之初起,每年基本都出版两版:春季版和秋季版。1772年,茑屋重三郎在新吉原的大门口开设书店“耕书堂”,当时的主要业务是书籍等的租赁和零售。1774年,茑屋从吉原详图的出版商鳞形屋孙兵卫处承接了吉原详图的批发、零售工作,并以经销商的身份首次出现在吉原详图上。同年7月他出版了妓女评论记《一目千本》(黑雀作、北尾重政画),正式涉足出版业。

1775年秋天茑屋出版了新版吉原详图“篱之花”*吉原详图是总称,每个版本都有一个名字,如“むすぶの神”、“名華選”、“比翼鳥”等。参考八木敬一·丹羽謙治:『吉原細見年表』(日本書誌学体系72),青裳堂書店,1996年,第47页。。他生于吉原长于吉原,对于这一带的信息可谓了若指掌,修订吉原详图对他来说也并非难事。这一次,他在吉原详图上的身份从经销商变成了出版商。除了茑屋版之外,还有一直从事吉原详图出版工作的鳞形屋的版本,茑屋版的出现,打破了其长期以来的垄断局势。

其后几年里每年的春秋版本都各有两个版本,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780年秋天终于发生了变化。从这一年秋天起吉原详图的出版变成完全由茑屋一人独力承担。局面发生如此变化,主要是因为鳞形屋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了。另一方面也因为茑屋在这一年春天版的吉原详图出版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一是版本变大,阅读方便;二是加入了一流文人的序和插图[2]。此举既提高了吉原详图的商品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吉原的文化地位,使得在春季版的销售竞争中茑屋版吉原详图大获全胜。鳞形屋破产后,茑屋购买了其吉原详图的股份,把吉原详图的出版工作全盘接收了过来。就这样,从这一年秋季起一直到1797年茑屋重三郎去世,吉原详图的出版工作都是由茑屋耕书堂独家承担的。

吉原一方面是不分尊卑的消费经济市场,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各色人等;另一方面在当时也是引领潮流的地方,不管是时尚还是文化艺术都从这里起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感受着普通人民的智慧、审美甚至是反叛,对茑屋的接人待物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继承吉原详图的出版工作对于茑屋来说,其根源并非仅仅只有利益,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对于吉原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2.茑屋重三郎出版事业的发展

纵观茑屋重三郎的出版生涯,从1774年涉足开始,至1797年其去世为止,前后大约为23年。在这23年里他共出版了多少作品,每年的出版数量,简单整理如下[3]:

(1)1780~1786年(宽政改革前)

如表所示,从1774年至1779年每年的出版种数都只有个位数,但在1780年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其出版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1780年他出版了17种书籍,和前一年相比,出版物种类增长了两倍之多。17种书目中黄表纸就有9种,数量上占据半壁江山。论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流行黄表纸,另一方面因为鳞形屋在这一年破产了。鳞形屋的破产,不仅使茑屋获得了吉原详图所有的股份、成为其唯一出版商,更重要的是门下作家朋诚堂喜三二和恋川春町都因其破产而转入到了茑屋门下,并带来了原属于鳞形屋的黄表纸作品的出版工作。当时的朋诚堂喜三二和恋川春町都已经是声名大噪的名家,他们的加入对茑屋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在他们的倾囊相授下,茑屋作为一个新晋出版商,这一年就出版了9种黄表纸作品。出版物从以吉原详图为主变成以小说为主,茑屋耕书堂从出版物数量到质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年代(西历)年号(和历)出版物种数1774年安永3年31775年安永4年31776年安永5年41777年安永6年71778年安永7年71779年安永8年61780年安永9年17可能是安永年间出版11781年安永10年/天明元年181782年天明2年271783年天明3年251784年天明4年331785年天明5年451786年天明6年381787年天明7年231788年天明8年21可能是天明年间出版21789年天明9年/宽政元年241790年宽政2年241791年宽政3年211791-1792年宽政3-4年91792年宽政4年131793年宽政5年301794年宽政6年341795年宽政7年391796年宽政8年31出版物种数合计505

同年,他启用北尾政演担任本店出版作品的画师*北尾政演(1761-1816)和山东京传是同一个人,前者为其画师名,后者为其作家名。艺术生涯的前期主要是作画,中后期主要是创作小说。,次年即1781年启用喜多川歌磨担任画师。1785年又让北尾政演改名山东京传、身份由画师转为作家重新登上文坛。在这期间每年的出版物的种类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到了1785年更是飞跃性地达到了45种。而其背景则是“天明狂歌”的形成与流行。天明是当时的年号,1781年是天明元年。天明3年即1783年浅间山火山大喷发引发了大灾荒,人们为了缓释因为饥馑和灾害带来的消极风潮,创作了大量充满智慧和谐趣的狂歌。这一时期的狂歌继承了一贯的机智滑稽的风格,同时兼容汉语和语,融汇武士商人的乐趣、针砭时弊。因为天明年间的狂歌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后世特意为之命名称为“天明狂歌”。“天明狂歌”的大流行,也带来了出版业的商机和繁荣。

1783年9月,茑屋买下了位于通油街的丸屋小兵卫的店铺,进入了日本桥一带。此后,这里便成了他出版事业的根据地。通俗小说和“天明狂歌”的繁荣,使得出版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且那时的日本桥一带已经聚集了不少一流的出版商,进入此地对茑屋来说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两年后的1785年,茑屋耕书堂的出版物的种数迎来了最高峰。

在狂歌流行的天明年间,茑屋也为自己起了狂歌名“茑唐丸”。虽然他本人创作才华有限,但他常常举行狂歌会,召集有才之士进行创作和交流。当时活跃在狂歌会上的著名狂歌诗人唐衣橘洲和四方赤良,前者以近世初期的复古风格为理想,后者则推崇符合当代潮流的现代风格,二人的狂歌从本质上就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但是,茑屋在1786年出版了《俳优风》,他在其中选择了朱乐汉江、唐衣橘洲、四方赤良三人的作品,可以算是导演了一出狂歌史上的“和解”。

同年,他将狂歌和绘画结合起来做成了华丽的狂歌画册,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意。茑屋一方面身处三教九流之中,深刻了解普通人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站在时代的前沿,对于潮流和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作为从事出版业的商人,他同时又兼任狂歌诗人;他独具识人慧眼,发掘并培养了众多画师作家,可以说“狂歌画册”是只有他才能想出来的创意。担任这一时期狂歌画册画师最多的正是喜多川歌磨。后来以“大首绘”闻名天下的歌磨说不定就是在进行狂歌插图的创作过程中慢慢得到灵感的。

(2)1787~1791年(宽政改革期间)

1787年,松平定信出任老中,组建新幕阁。为了平定因为前几年的大饥馑而造成的动乱,为挽救幕府的没落、扭转社会颓废的思想状态,松平定信一反过去的重商主义,实行了抑商重农的改革,史称“宽政改革”。1788年颁布“节俭令”,在改革社会风纪上,他下令严禁当时流行的赌博、卖淫和男女混浴,甚至实行宵禁、取缔色情作品。

宽政改革从1787年一直持续到1793年才结束。这期间总体出版物种类数偏低应该与此有着莫大的关联。文学艺术的创作受到限制,出版业受到管制,狂歌界当然也大受影响,四方赤良放弃了狂歌创作,余下的人也减少创作活动,渐渐地风靡一时的狂歌界失去了昔日光华,天明狂歌的全盛时期宣告终结。黄表纸作品也一样,失去了宽政改革之前的滑稽谐趣,在其中增加了劝善惩恶的教导意义。

1788~1789年间,茑屋出版了三部作品:《文武二道万石通》(1788年,朋诚堂喜三二作,喜多川歌磨画)、《鹦鹉返文武二道》(1789年,恋川春町作,北尾政美画)、《天下一面镜梅蜂》(1789年,唐来参和作,荣松斋长喜画)。这三部作品主要内容分别是讽刺田沼时代*田沼意次(1719-1788),江户幕府第10代将军德川家治时期的老中。执政期间推行重商抑农政策,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和孤立,后因经济腐败在德川家治去世后被罢免。其执政期间(1767~1786)史称“田沼时代”。的贿赂政治、松平定信的儒教思想、幕府奖励文武的政策。因为讽刺了政府政策,武士出身的朋诚堂喜三二应所属藩的藩主的命令被迫就此绝笔;唐来参和不久后也远离了通俗小说的创作;而恋川春町则是受到了政府部门的传召,但他托病没有应召,随后隐居,于7月去世,传说是因为不堪政府压力而自杀了。失去良师益友朋诚堂喜三二和恋川春町,对于茑屋来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事业上都是个沉重的打击。

1790年5月,政府颁布出版取缔令,黄表纸《黑白水镜》(石部琴好作,北尾政演画)受到压制,作者石部琴好被赶出了江户,画师北尾政演则被罚款。北尾政演(即山东京传)面对幕府强大的压力深感不安,一度想要放弃创作,但在茑屋重三郎的邀请之下,还是写下了洒落本《仕悬文库》、《青楼昼之世界锦之里》、《娼妓娟丽》三部作品。在几乎看不到滑稽剧的年代,这些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当年的最畅销小说。出版商一再再版,忙得不可开交。茑屋看到其中巨大的利益,于是在次年1791年春天以“教训读本”的名目再次出版了这三部作品。结果山东京传被罚50日的镣铐之刑,而茑屋重三郎则被没收了过半的财产,出版事业也受到了重创。

(3)1791年之后(宽政改革后期及以后)

立志重振事业的茑屋之后开始出版单张仕女图。单张画的出版经费比狂歌等书籍的出版费用要便宜得多,这对刚经历过被没收过半财产的茑屋来说是种权宜之计,同时也是一种新型出版战略,是对幕府政策的柔软应对。1791年至1792年间,他相继出版了喜多川歌磨的系列作品《妇女人相十品》和《妇人相学十体》,1793年出版了歌磨的代表作《当时三美人》。这一年,茑屋耕书堂的出版物种类又达到了30种,可能是因为宽政改革成了强弩之末,出版界所受的限制也因此出现了松动的缘故。之后几年也都在30种以上,但是从这一年开始其中有不少出版物都是之前的再版。

1794年是东洲斋写乐华丽登场的年代。写乐是浮世绘史上的流星,他从这一年4月起至次年1月约10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出版作品140余部,平均约两天一幅。所有这些作品都是由茑屋为其出版发行。每年发行两版的吉原详图在这一年也只有春季版一版,可能是为了策划和出版写乐的作品,茑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为秋季版吉原详图做准备了。就这样,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在茑屋重三郎的策划和支持下,分别将美人画和役者绘推上了浮世绘艺术的最高峰,双双在浮世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歌磨的成功使得其他出版商蜂拥而至,和茑屋之间的合作也因此逐渐变少。写乐在1795年1月之后便退出了画坛,从此销声匿迹。茑屋的出版方向再次转向了通俗小说。与之合作的代表作家有十返舍一九、曲亭马琴、本居宣长等人。1795年之后他出版了众多曲亭马琴和十返舍一九的黄表纸作品,也尝试出版了货币、博物学等新领域的作品,估计是有了前车之鉴,忌惮于幕府的政策,怕引起笔祸。

1796年秋天,茑屋病重,于次年五月初六离世。

三、和茑屋重三郎合作过的文人们

茑屋重三郎为人义气豪爽真诚,交友甚广。作为出版商,他不仅是经营天才,同时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也颇深,并且能把握流行时尚的趋势,和当时活跃的众多狂歌师、剧作家、浮世绘画师们都有着广泛又密切的交往。众多文人慕名而来,喜多川歌磨、十返舍一九、曲亭马琴等人都曾作为食客寄居在其门下。

1.喜多川歌磨(1760?-1806)

出生年月不详,据推测大约为18世纪50、60年代。出生地不详,据推测可能是江户,也可能是川越、厉木,也有说是吉原的,总之谜团很多。1770年出道,化名“石要”从事插图画工作。之所以取名“石要”,据说是因为他是画师鸟山石燕的弟子。1781年,以“忍冈歌磨”之名为志水燕十的黄表纸《身貌大通神略缘起》画插图。这部黄表纸的出版商正是茑屋重三郎,而歌磨也从此在茑屋的培养下慢慢成长为名垂千古的画家。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歌磨”一名。“忍冈”是地名,是歌磨寄食于茑屋重三郎家的上野忍冈住所。

18世纪80年代起,歌磨开始在茑屋耕书堂大量创作黄表纸、洒落本、番付、富本正本*番付,歌舞伎等戏剧的演出节目单。富本正本,木偶剧脚本。的插画,为狂歌集创作插图,由此慢慢走上浮世绘的创作之路。1783年更名为“喜多川歌磨”。1788年茑屋出版了展示其实力的狂歌画册《画本虫撰》,从此每年都会出版一本他的狂歌画册。1792年,茑屋重三郎为了重振家业,出版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出了迎合当时世风的浮世绘美人画的新形式——“大首绘”。“美人大首绘”问世后,其他的出版商也纷纷向歌磨约稿,引起了美人画、“美人大首绘”的热潮。

到1796年为止,他创作了大量的“大首绘”作品。特别是1792~1794年间,堪称“大首绘时代”。1797年茑屋重三郎去世,这对歌磨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不仅失去了可靠的经济后盾,而且失去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茑屋的策划,他的创作中再没有出现过新的构图和方法,渐渐陷入了低迷期。1804年因绘制《太阁洛东五妻游观》得罪幕府,受手铐刑。1806年黯然辞世。

2.东洲斋写乐

生年卒月均不详,是个比喜多川歌磨更神秘的人物。除了茑屋重三郎,无人知其真面目。他在1794年4月至1795年1月不足十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140余幅作品,然后便销声匿迹。绘画题材主要为戏剧演员和相扑力士。所有作品均由茑屋耕书堂出版。

写乐的“役者绘”有着显著的特点,现场感十足,人物的细微情绪刻画得入木三分。看过舞台表演的人看到他的画会马上想起当时登场人物的心情,而没有看过舞台表演的人看到他的画则马上就能理解登场人物的高涨情绪。此前的“役者绘”都只是美丽的静止画,而写乐却抓住了人物瞬间的表情和姿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充满戏剧性的人物形象。写乐的“役者大首绘”,是3年前获得成功的歌磨的“美人大首绘”的翻版,但又不同于歌磨那种细腻写实的专业画风格。他的画是业余的,手法简略又粗糙。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别具风味。

3.葛饰北斋(1760-1849)

1778年葛饰北斋成为胜川春章的弟子。取名为“春朗”,他早期是在胜川春章身边度过的,所以和喜多川歌磨、东洲斋写乐不一样,不能说是茑屋重三郎培养出来的画家。但是从1790年开始起,他开始在茑屋耕书堂为木偶剧脚本画封面,为黄表纸画插图。1794年与师门决裂,开始学习浮世绘以外的各种绘画形式,并更名为“宗理”。这一时期,他也是在茑屋门下工作。更名为“北斋”出版作品是在1799年,那时重三郎已经去世,但北斋仍然拜托茑屋耕书堂为其出版狂歌画册《东游》。这部作品大获成功,北斋也由此成为广为人知的画师。北斋一生更名30回,搬迁93次。71岁时作“富狱三十六景”。他的画对欧洲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入选美国“LIFE”杂志“千年百人”的唯一一个日本人。

4.十返舍一九(1765-1831)

来访茑屋耕书堂的人,身份不明者居多。因创作《东海道中膝栗毛》而闻名的十返舍一九也是如此。关于他成名前的经历,只知道他是骏河的武士,原名重田贞一,是小田切直平的武家的家臣。25岁左右入赘大阪木材商。同时以“近松余七”之名创作木偶剧。精通香道、料理、谣曲、狂言、书画等,是一个很有修养的武士。

大约于1793年来到江户,成为茑屋重三郎门下食客,同时帮忙制作浮世绘用纸,为山东京传的黄表纸画插图等。正好那时是东洲斋写乐活跃的时期,因此也有人说写乐就是一九。他多才多艺,既能画浮世绘,也能作狂歌,有时也为自己的黄表纸画插图。1795年创作《心学时计草》出道,但真正成名是在1802年~1809年间创作17部《东海道中膝粟毛》,当时重三郎已经去世,该书由村田屋出版。他一生创作颇丰,每年出版20册左右,一生著作约360部。

5.朋诚堂喜三二(1735-1813)

除了十返舍一九,另外还有好几个武士作家都和茑屋重三郎形成了互相扶持的关系。朋诚堂喜三二就是其一,据说他原是秋田藩武士。在担任武士的同时,也在出版商鳞形屋孙兵卫处工作,是畅销黄表纸作家。因为他自己不作画,所以更名喜三二专事创作,由恋川春町为其画插图。

其实从1777年起(当时鳞形屋孙兵卫还未倒闭),茑屋就为喜三二出版黄表纸,但出于对鳞形屋的顾忌,当时署名为道陀楼麻阿。1780年鳞形屋破产后,他终于以喜三二之名由茑屋为其出版黄表纸。喜三二对茑屋来说,既是自己聘请的作家,更是培养自己的恩人。

喜三二因《见德一炊梦》(1781年北尾重政画)获得好评。但1788年出版《文武二道万石通》又使之奉秋田藩之命绝笔文学。由此可见,虽然武士对江户文化很重要,但也是被体制扼制住咽喉的弱者。

6.恋川春町(1744-1789)

恋川春町也是武士出身,同时也是胜川春章及鸟山石燕门下的浮世绘画家。1775年自己创作脚本,并自己作画完成小说《金金先生荣华梦》由鳞形屋出版,这就是文学史上的新体裁“黄表纸”的诞生。之后很长时间,他的黄表纸作品只在鳞形屋出版,数量达到了12部。但1780年鳞形屋破产了,他无奈离开了鳞形屋转到了茑屋耕书堂。他的加入也给了事业刚起步的茑屋重三郎巨大的帮助。和朋诚堂喜三二一样,春町也培养了比自己年轻的茑屋重三郎。这一年茑屋耕书堂的出版物种类首次突破个位数达到17种之多,两位成名作家的加盟功不可没。1789年恋川春町因为《鹦鹉返文武二道》(北尾政美画)被松平定信责难,不久去世,年仅45岁,据说为自杀。

7.曲亭马琴(1767-1848)

1792年,在山东京传的介绍下,马琴来到茑屋重三郎家中寄宿,并开始学习戏剧创作。1793年马琴创作出笑话集,并由此登上文坛。此后直至1797年茑屋重三郎去世,每年都由茑屋为其出版黄表纸作品。但马琴更具代表性的作品多是进入19世纪后完成的。他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300余部作品。代表作读本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更是历时近30年,长达106卷。

此外,山东京传、唐衣橘洲、四方赤良、唐来参合、北尾政美等人也和茑屋有过密切友好的合作,这些人中有狂歌诗人,有浮世绘画家,有黄表纸作家、洒落本作家。发掘培养了众多不同职业风格迥异的人物,由此也可看出茑屋重三郎富有弹性的识人之才。

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作家稿费的出现

藩校和寺子屋的普及,促进了江户时代各社会阶层的教育发展,文化教育消费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消费的发展和繁荣又带动了以江户地区为中心的各地出版业的发展。据统计,当时江户的出版商不下百家。而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印刷业的扩大,书籍的大量发行成为了可能,文化艺术产品的传播变得更快捷更广泛。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租书店,租书店成了流动的图书馆,在传播和普及知识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消费者的文化水平、文化产品的需求、出版业的发展,三者之间构成了良性循环,使整个日本形成了空前发达的文化艺术市场。

文化市场的繁荣催生了一大批著文作画为生的文人。自古以来,画师是有稿费的,但小说作家是没有报酬的。取而代之,每年过年的时候,出版商会赠送给当红的作家很多新出版的彩印浮世绘和带插图的小说作为新年礼物,或是邀请其去吉原游玩庆贺一番。所以当时的作家大都是把写作当做业余爱好,一般除了写作之外往往有其他的工作,或是接受他人的捐赠。如果两者都没有,一般则会寻求出版商的帮助,这种生存手段正好弥补了多金善谋的出版商之所短。他们优势互补,共谋生存发展。一种可谓唇齿相依的资源配置方式创造了出版史和大众文化史上的许多奇迹。

作为江户知名的出版商,茑屋重三郎的门下不仅有知名的画师作家为其工作,也有不少学徒以及未成名的作家画师在此寄宿学习。进入18世纪90年代之后,通俗读物风行当世,读者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山东京传和曲亭马琴的作品很流行,每年销量都达到一万多册。而当时,“一般初版的发行数量能有二、三百册就算不错,如果达到一千册,书店员工就会相约一起去参拜神社,回来时购买酒肉来庆祝了”[4]。所以茑屋重三郎和另一个出版商鹤屋喜右卫门商量,决定给“草双纸”作品付稿费。这是小说作家的稿费第一次被提起,而且当时能拿到稿费的作家也只有山东京传和曲亭马琴二人而已。但不管怎样,稿费的提起对于小说作家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而开创了支付稿费的先河,则是茑屋重三郎对文学发展作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日]曲亭馬琴著.木村三四吾編.近世物之本江戸作者部類[M].八木書店,1988:113-114.

[2] [日]松木寛.蔦屋重三郎[M].日本経済新聞社,1988:28.

[3] [日]鈴木俊幸.蔦屋出版目録(日本書誌学体系77)[M].青裳堂書店,1998:56-58.

[4] [日]諏訪春雄.出版事始——江戸の本[M].毎日新聞社,1978:197.

猜你喜欢

详图江户浮世绘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建筑钢结构详图设计与管理的思考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三维详图设计软件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实例
论钢结构详图体系构成
浮世绘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浮世绘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