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煤炭的觊觎

2014-06-26李雨桐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满铁本溪抚顺

李雨桐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把侵略之手伸向了东北的煤炭资源。1905~1931年随着在东北势力的不断扩大,日本侵略者以满铁为依托,对东北的煤炭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采取武力掠夺等多种手段占有东北的煤炭资源。至“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大量的煤炭资源已被日本侵略者收入囊中。

一、满铁对东北煤炭的全面调查

为了方便在东北展开经济及军事侵略活动,1906年末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日本政府将满铁定义为“开发机构”而非“侵略机构”。从1907年起,该公司以“开发”之名对我东北乃至全中国的煤炭储备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据满铁调查资料显示,全中国煤炭的出产量1912年13 000 000吨,1913年14 000 000吨,1914年15 000 000吨,1915年15 440 000吨,1916年15 584 000吨,1917年17 205 000吨,1918年18 033 000吨,1919年19 387 000吨,1920年20 381 000吨,1921年19 872 000吨,1922年19 954 000吨,1923年22 681 000吨[1]。当时全国的煤炭大部分来自东北地区,据虞和寅手稿中描述:“煤炭为东三省矿产物之大宗。现时年产额达九百万吨以上的占全国产额十分之四,如抚顺、本溪湖、烟台、大疙瘩、新丘等大炭田,不下数十,抚顺炭田尤为世界稀有。今就东北煤田地理的分布之状态观之,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所属各县几无不产煤炭。大致辽宁中部及吉林东南部储藏较多。若黑龙江省内,则因调查未详,就现时所知,煤田之大者,不过扎来诺尔数处而已。”[2]可见东北的煤炭资源储量是十分惊人的。究其缘由,我们可以从地质学的角度窥见一斑。“就煤存在状况,自地质时代观之,则属于二叠石炭纪及侏罗纪之煤田最多,属于第三纪层者颇少。属于二叠石炭纪之煤,多发达于辽宁南方太子河之流域,为无烟炭或高度沥青煤,而有粘结性。属于侏罗纪者,则辽吉北部处处见之。多为沥青煤及褐煤,至属于第三纪层者,则仅发达于浑河之流域,彼有名之抚顺大煤田,其储藏量及经济的价值,直驾前者各煤田而上之。”[2]满铁对东北尤其是辽阳、本溪湖、抚顺三地煤炭资源的相关信息有比较详细的调查。

表1 1923年辽阳、本溪湖、抚顺三地年产量及金额统计表[3]

这三地其他年份年产量及金额如下:1922年,合计产量4 005 509吨,金额42 554 558日元;1921年,合计产量3 463 305吨,金额48 885 109日元;1920年,合计产量4 173 599吨,金额48 948 993日元;1919年,合计产量3 164 001吨,金额39 477 745日元;1918年,合计产量2 516 355吨,金额12 676 789日元[3]。

表2 1923年辽阳、本溪湖、抚顺三地征用矿工数量统计表[3]

表3 吉林省官营矿表[4]

1923年三地征用矿工共计12 622 438人。根据满铁公布的数字,这三个地区矿工人数1922年,中国人10 025 226人,日本人863 161人,共计10 888 387人;1921年,中国人7 273 507人,日本人928 192人,共计8 201 699人;1920年,中国人8 938 896人,日本人1 451 991人,共计10 390 887人;1919年,中国人10 707 889人,日本人1 250 761人,共计11 958 650人;1918年,中国人90 115 630人,日本人9 455 035人,共计99 570 665人[3]。由此可见,仅辽阳、本溪湖和抚顺三地服役的中国矿工就已达数千万人。为了加大对东北煤炭的掠夺,此后又有数十万日本人移民到中国东北从事采煤工作为满铁服务。

产自本溪湖地区的煤炭质量上乘,是当时满铁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据调查显示,本溪湖煤矿自1910年至1920年底共采煤3 164 370吨。1910年平均每日产煤额不足200吨,至1920年每日平均产额已达1 300余吨,此十一年间增加产煤额约达八倍,逐年详细产量如下:1910年58 000吨,1911年100 352吨,1912年149 463吨,1913年270 782吨,1914年301 014吨,1915年275 777吨,1916年322 626吨,1917年438 009吨,1918年374 964.88吨,1919年416 994吨,1920年456 388.90吨[5]。这十一年产煤共计3 164 370.78吨,这些珍贵的煤炭资源当时已全部被日本人控制。

吉林省也是产煤大省。在日本势力进驻之前,我们本土的煤矿企业已有所发展。吉林省内官营矿区占主要部分,另有几处民营矿区集中在舒兰地区。

其中,满铁对吉林火石岭子裕东煤矿的地质、煤层、煤质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28年出煤64 941.50吨,其日平均产煤量为185.02吨[6]。1929年自六月份三坑遇水灾后产煤量严重下降,之后仅第四坑能够出煤,但每日平均只有数十吨而已。且该矿区地理位置不佳,交通不便,也严重影响了煤炭的销售。

表4 吉林省民营矿表[4]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满铁的调查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实地调查。这些调查数据是满铁的调查人员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未经中国人民的允许擅自行动得到的。调查的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时东北煤炭的情况,为日本政府制定掠夺计划、展开侵略行动提供了最有力的数据支持。

第二,综合性调查。如表3和表4满铁对吉林省的调查结果所示,满铁对吉林省煤炭分布的地区、方向、面积等信息已全部掌握。这样的调查性质是由日本的侵华政策和政治需要决定的,其本质更是为掠夺服务。

第三,以“调查”之名行“侵略”之实。满铁虽然表面上是日本帮助东北“开发”的营利公司,然而实质上是日本在东北建立的侵华机构。满铁的调查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为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收集情报,为发动战争服务。根据数据统计,仅1918年至1923年,六年间在辽阳、本溪湖、抚顺三地采矿的日本矿工多达14 732 742人[3]。再加上庞大的满铁机构人员及后续的移民工作,使得日本人大量进驻我东北地区,严重影响了东北人民自身的生产生活,可见满铁的调查是以辅助日本侵略者霸占整个东北地区为最终目的的。

二、日本对东北煤炭的掠夺

在满铁调查进行的同时,日本侵略者的掠夺行动也逐渐展开。从形式上看,主要采取武力强占和“中日合办”两种形式攫取东北的煤炭资源。1905年3月10日,日本以武力占领了抚顺煤矿,开始对矿山实行军事经营,对矿工严加管制。1915年日本强占了吉林五道口煤矿。1920年日本自导自演制造了“珲春事件”,武力占领了延吉、珲春、和龙等煤矿。本溪湖煤铁公司则是“中日合办”的典型案例。1905年大仓财阀对本溪湖煤矿进行“独立开采”。1909年中国政府索回无果。1910年由奉天交涉司韩国钧和日本总领事小池张造及大仓喜八郎签订《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合同》,至此本溪湖的煤矿被日本完全占有。1921年,日本又与中国政府签订了“附加条款”,攫取了距本溪湖一百华里内地区经营铁矿的权利。于是,中日合办本溪湖煤铁公司成立,且双方约定不许第三国出资。由此可见,“中日合办”名存实亡,实则为“日本独办”。日本从此侵占了本溪煤、铁两矿。这些煤炭资源为满铁的经营乃至日本国内的发展都提供了巨大的能源和资金的支持。日本通过满铁掠夺的这些煤炭按照需要有的就地使用,有的售往他地换取资金用于其他事业发展。

由表5可见,1914~1924年11年间卖炭量多出一倍有余,1921年至1924年各项卖炭量都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加。这说明从1921年开始满铁就已经扩大了在东北地区煤炭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其对东北煤炭的控制力量也逐渐增强。

表5 1914~1924年满铁售出东北煤炭数量统计表[7] 吨

按照煤炭种类划分,这十一年以抚顺炭、烟台炭、本溪湖炭和牛心台炭数量较多,具体卖炭量详见图1。

图1 1914~1924年抚顺炭、烟台炭、本溪湖炭和牛心台炭卖炭量统计图[7]

除了以上四个炭种外,还有其他一些炭种被售出。如裕信炭、古城子炭、淄川炭、抚顺二号炭、瓢尔屯炭以及新邱炭。因各地炭质不同,卖炭量也有所差异,以抚顺、烟台、本溪湖的炭质为最佳,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数十万,1924年较1914年卖炭量足足高出2.5倍,其中抚顺炭的出售数量占全东北卖炭量的85.6%。可见,对抚顺煤炭的掠夺是日本侵占东北煤炭资源的重点。

大连、长春和哈尔滨是当时东北的重要城市,满铁对这三个城市出售的煤炭数量远超出其他地区。从图2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三大城市在1914~1924年十一年间卖炭量的走势情况。

大连是满铁在东北的总部所在地。如图2所示,满铁售往大连的煤炭数量基本每年都多于长春和哈尔滨,可见满铁公司内部的用炭量不容小觑。除大连、长春、哈尔滨外,东北其他主要城市卖炭量统计如表6。

图2 1914~1924年满铁售往大连、长春、哈尔滨煤炭数量走势图[7]

满铁在东北所得的煤炭资源不仅用于满铁内部用炭,而且对外销售。根据资料显示,满铁除了对东北各主要城市出售煤炭也向外部它地出口。1914年向台湾地区出售煤炭量为29 845吨,1915年32 997吨,1916年23 197吨,1917年~1919年均没有交易,1920年11 143吨,1921年8 514吨,1922年11 850吨,1923年21 200吨,1924年16 706吨。满铁对外销售煤炭以邻国为首要考虑对象,主要售往朝鲜和日本国内各大城市。1914~1924年满铁运往朝鲜的煤炭总量为4 155 075.82吨,主要供应朝鲜铁道、平壤、仁川、京城、釜山、木浦、镇南浦、群山、元山、新义州等地用炭,其中以运往朝鲜铁道、平壤、仁川、京城四地数量最多,占总量的92.3%。1914年至1924年,运往朝鲜铁道煤炭量增加了15.3%。平壤十一年间增加了三倍,仁川和京城增长了约一倍。除此之外,满铁还将在东北掠夺的一部分煤炭运回日本国内,涉及的城市主要有铁道省、神户、大阪、清水、横滨、东京、釜石、新瀉、直江津、伏木、七尾、境、德山、门司、若松、佐世保、伊势湾、鹿儿岛、广岛地方、敦贺、酒田、大泊、舞鹤、八幡、真冈等地[7]。

1914~1924年满铁运往日本国内煤炭总量为4 139 088.32吨。表7中运往五大城市的煤量占运往日本全部煤炭总量的77%。

表6 1914~1924年东北各区域卖炭量总表[7] 吨

表7 1914~1924年满铁运往日本主要城市煤炭量统计表[7] 吨

通过以上各种卖炭量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东北煤炭的掠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掠夺数量巨大。根据表5和表7数据统计,1914~1924年满铁共售出东北煤炭总量近四千万吨。其中37.36%用于满铁内部自用,10.77%运往朝鲜和台湾,10.34%掠往日本国内。这些部分加起来已经超出了总数的一半有余。由此可见满铁对东北煤炭资源的“开发”极具掠夺性,并且数量之大令人震惊。

第二,对东北的煤炭工业形成垄断。抚顺、本溪湖和烟台三处煤矿是当时东北煤炭的重要产区。1907年后,满铁陆续接管了这三处煤矿生产。三处煤矿在满铁统治期间不断地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根据图1数据计算,1914~1924年这三处煤矿的售出炭量占东北全部卖炭总量的92.5%。并且如图2和表6所示,当时满铁已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城市煤炭的生产和销售。因此,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煤炭工业的垄断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具有军事侵略性质的经济掠夺。日本对东北煤炭资源的掠夺并非是单纯的经济掠夺,而是通过武装占领和不平等条约实现的。并且日本无视中国主权,将在东北掠夺的煤炭大量运往海外殖民地及日本国内,而这种疯狂的经济掠夺完全是在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的干预下进行的。

综上所述,日本如此费尽心机侵吞东北的煤炭,一方面为充实日本国内内需,另一方面则是服从于对外军事侵略的目标。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势力不断扩张直至“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日本想独占整个东北的野心。

[参考文献]

[1] 极东の矿产业[J].经济资料,第14卷第6号,满铁资料馆馆藏第07606号.

[2] 虞和寅.东北矿产物之分布 东北矿业记手稿[Z].1928年,满铁资料馆馆藏第23594号.

[3] 関東廳第十八統計書[R].关东长官官房文书课,1924年11月,满铁资料馆馆藏第09946号.

[4] 陶昌善.吉林省の矿产[M].满蒙文化协会,1922年6月,满铁资料馆馆藏第24161号.

[5] 虞和寅.奉天本溪湖煤矿调查报告书(下卷) 矿业报告手稿[Z].1928年,满铁资料馆馆藏第22259号.

[6] 虞和寅.吉林火石岭子裕东煤矿(第8帙) 东北矿业记手稿[Z].1929年,满铁资料馆馆藏第22254号.

[7] 自大正三年度至大正十三年度石炭贩卖高累年比较表[R].满铁兴业部贩卖课,满铁资料馆馆藏第20374号.

猜你喜欢

满铁本溪抚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图说抚顺琥珀(六)
本溪博物馆藏金代铜镜再认识
本溪红叶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
本溪水洞游记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