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与一个企业——华菱星马二十年崛起散记

2014-06-25囊树禹

人民交通 2014年9期
关键词:星马刘汉华菱

■文/囊树禹

在安徽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起九华路南至梅山路,东起湖西路西至红旗路围合起来的近1平方公里的地方是一家大型现代汽车工业园区,它就是华菱星马汽车集团总部,在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还有占地400亩的华菱汽车新厂区,在当地开发区的还有华菱星马集团旗下福马汽车零部件集团。此外,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还有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星马的北方基地,位于衡阳的南方基地湖南华菱星马。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今天已是国内重卡汽车的主流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劳动奖状获得单位。这样一个安徽省的名星企业,全国重卡制造的知名企业,前身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马鞍山市建筑材料机械厂。

马鞍山市建筑材料机械厂始建于1970年,是从市自来水厂分离出来以水厂的维修车间为基础建立的地方国营小企业。当时有70名职工,占地10余亩,尽管企业小,但遇上了改革开放好时机,从1970年建厂到1994年的24年中,企业逐步小规模发展,1979年开发生产出散装水泥汽车,1984年进行200台散装水泥汽车的技改,1992年—1994年进行了500台散装水泥汽车的技改前基础工作等,1994年刘汉如走上厂长岗位,成为这个企业的领路人后,使这个又老又小的国有企业焕发出生机活力,进入到大发展时期。

1994年至2014年是华菱星马大发展的20年,也是刘汉如作为企业领军人的20年。

20 年的发展有苦有乐

1994年6月,刘汉如成为企业一把手,尽管当时他只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但已经具备了企业家的气质和禀赋。他任厂长当年,就把马鞍山市建筑材料机械厂更名为马鞍山专用汽车制造厂,使这个以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开始转行到汽车制造领域。1995年,企业引入市场竞争的理念和机制,废除了实行几十年的八级工资制,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实行一线操作工多劳多得,管理岗位聘用制,激发了员工的劳动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开发面向市场的新产品。1996年研发并生产出混凝土搅拌车,改变了企业产品单一的局面。1997年企业改制为马鞍山星马专用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产销突破1个亿。1999年升格为安徽星马汽车股份公司。2000年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混凝土泵车,这些改革发展的速度和变化当时在国营企业中都是惊人的,被称为“星马速度”。2000年,星马实施了2000台专用汽车技改,并于5月18日,在开发区新址举行了开工典礼,是第一家进入开发区的企业。 2001年7月1日,星马整体搬迁至开发区新厂,这么大一个项目14个月便投入使用,进入开发区的第二年即2002年,星马产销达到13.8亿,这年的春节,刘汉如特邀退休老职工到开发区新厂参观,退休老职工纷纷在主办公楼前合影,充满了自豪。

2003年4月1日,星马汽车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星马成为汽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星马散装车、搅拌车、混凝土泵车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尤其是星马搅拌车质量、品牌市场产销都是全国第一。企业发展到这个水平,按一般人的思维可以缓一缓,喘口气了,可刘汉如把取得的成就当成一个新平台,新起点,朝着一个个更大的目标去努力攀登,开始筹划与国外重卡汽车制造商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汽车制造技术。2004年开发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菱重卡并成功投放市场。2006年9月,华菱重卡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车展,产品开始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研制开发出第二代升级版的华菱重卡——星凯马。2010年实现产销过百亿,整车3万辆。2011年华菱星马成功实现重组整体上市,这时企业不仅做大了,而且做强了。2012年,华菱星马推出了自己研发生产的发动机——汉马动力。刘汉如从不满足、不知疲倦,带领全体员工奋力拼搏,2013年华菱星马人开始向新的高峰攀登。首先,汉马动力成功推向市场并迎来首次出口;其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顺利完成募集资金12亿元;同时,发动机技术研发项目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菱公司荣获第二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海外市场再创新高并获“国家出口免验企业”资质;华菱跻身国内重卡企业出口马来西亚第一名;华菱星马荣获“中国最具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等,在众多殊荣下,华菱星马没有停步,而是乘着这些殊荣的东风,举办了汉马动力、轻量化和天然气重卡全国巡展,同时,“单班五万辆重卡”项目二期工程竣工。

全力打造企业文化

回顾华菱星马实现大发展的20年,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市场经济也在逐步深入完善,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永立潮头?这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刘汉如厂长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1999年,在他的倡议下,对企业29年的经营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编写了8万字的厂史《腾飞的星马》,同时开展了企业新形象策划与设计;2002年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星马企业精神”征集活动,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创新为魂,追求卓越”16字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具备了雏形,初步形成了星马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2002年,在刘汉如的倡导下,创办了《华菱星马报》,2002年9月创刊,每月两期,开始每期4版,后扩至8版,2008年扩至16版,至今已坚持出版12年,近300期,每年还出版一本合订本,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刘汉如聘请了专家学者对企业发展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度总结,2003年制作了电视专题片《腾飞的星马》,出版了1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星马崛起》;2005年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华菱重卡 三菱动力》,出版了2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透视华菱》。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形成了华菱企业文化的精髓。

带头人的榜样作用难以估量

华菱星马发展了,壮大了,规模由几千万到过百亿,拉动了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员工由二三百人增加到五六千人,企业壮大了;在市场上,围绕着华菱星马形成了一大批汽车经销商、服务商、大客户等整个产业链。华菱星马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华菱星马的领军人刘汉如和领导班子全体人员付出了很多。刘汉如是董事长、党委书记,是一把手,是班子中的班长,但他不是坐在办公室指挥,而是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下面跑市场、跑产品开发升级、跑客户。领导班子的成员也个个是精英,有的是久经沙场的经营行家里手,有的是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的专家,人人肩上有重担、有压力,在刘汉如的带领下团结起来握成拳头,带领华菱星马向前奔。

华菱星马20多年的大发展,离不开企业领头人刘汉如,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华菱星马。这20多年中,刘汉如是怎么带领职工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材料制作企业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企业呢?

一是理想和实干统一。刘汉如有远大目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在经济建设前沿阵地锁定目标,然后深耕细作,注重技术、管理、制造、市场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从引进技术研制生产华菱整车到开发汉马动力发动机,都是一步步扎实推进,一步步实现目标。

二是有大视野大胸怀,不自满不小富即安。刘汉如把取得的成绩、成就,不管这个成就有多大,都作为新平台、新起点,克服重重困难开始新的征程。从星马股票上市到华菱重卡走向国际市场,从不停步、不喘息地带领企业大步向前走。

三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刘汉如很关心职工,退休老职工已离开工作岗位,企业发展了也不忘老职工为企业付出的辛苦,让退休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2008年分三批安排退休职工赴天津星马参观、到北京旅游。对在岗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更是多方面关心。企业创造各种机会、构筑各种平台,让他们历练施展。比如,岗位业务培训、技术职称考试,与高校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研究生等。在华菱星马,除了技术工人队伍以外还有三个队伍: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师队伍、市场营销工程师队伍和财务金融会计师队伍,每支队伍少则上百人,多则数百人,集合起来上千人。此外,每年通过职代会,由个人应聘来选聘中层管理人员,为年轻职工创造多种晋升的机会和实现梦想的舞台。现在职工队伍“80”后是中坚,年轻人进华菱星马5年,只要肯干好学,进入中层管理岗位或工程师队伍是不难的,实现有房有车的梦想也是不难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汉如的付出和贡献,社会看得见,职工群众看得见。2012年,刘汉如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3年被评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的“两会”上,他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讨论时作的“三严三实”的重要讲话。“两会”后刘汉如回到集团公司,即召开贯彻“两会”精神的大会,一方面传达贯彻“两会”精神,另一方面与大家分享参加两会的体会和感受。在会上刘汉如说:“当前公司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但宏观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百舸争流,不进则退。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果不能好好把握,错失良机,就有被远远甩在后面的危险。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的内涵,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集聚清风正气,激发精气神。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打铁自身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公司各项事业阔步迈上新台阶,加速实现华菱星马梦!”

猜你喜欢

星马刘汉华菱
开工利器:星马“砼车三兄弟”
吉利或收购华菱星马15.24%股份 以补商用车短板
好人
华菱湘钢成功开发80kg级高强度水电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