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职能对个人成才的影响

2014-06-23赵明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育职能文化素质图书馆

赵明河

摘要:

图书馆还具有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可以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培养了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职能;个人成才

我们目前所知晓的人类社会历史,其实是文字记载的历史。因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这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图书馆的另一项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图书馆还具有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可以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图书馆向社会所有成员敞开大门,教育他们如何才能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更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事实上,很多成功知名人士的成功成才,都离不开图书馆知识的滋养、润泽。在这些知名人士眼中,图书馆如同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给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和知识营养,才使得他们能在芸芸众生之中,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使得自己日渐强大,进而脱颖而出。

掀开图书馆的史册,不难发现图书馆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名人智慧和心血的浇灌;剖析名人成功背后的文化行踪和思想轨迹,图书馆的铺垫和激励作用一目了然。图书馆不仅缔造了无数的学者大师、名家巨孽,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李四光、钱三强、钱学森等。

马克思曾经说过,“ 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

因为,马克思一生酷爱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创办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德法年鉴》。为了大量地搜集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去读书和学习。1845年2月,马克思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常到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经济问题。为了制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从七十二个不同作者的著作中做了摘录,写了二十四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总篇幅达140个印张。19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倡议在该同盟的协会里创办一所图书馆,他说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啃书本”。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那时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经常要为“面包”而奔波,常常要通过典当或拍卖家具来维持生活。有时甚至连把书稿寄往柏林出版的邮费都没有。但他仍能够克服困难,始终孜孜不倦地在伦敦英博物馆里的图书馆阅览室,学习与研究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正因为马克思如此钟情于在图书馆刻苦学习创作,他一生创立了马克思科学主义体系,对整个社会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也是利用图书馆的典范,他的一生都在利用图书馆。从学生时代以至学前,从国内到国外以至在监狱和流放期间,列宁始终在积极地开展对图书馆的利用。他一生利用过几十所著名的图书馆。在国内,他利用过喀山图书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图书馆;在国外,他利用过德国皇家图书馆、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三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法国巴黎许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以及瑞典皇家图书馆等。列宁正是利用这众多的图书馆,才创作出了大量的指导方针和文件。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来临的前夜,开明的维新派人士提出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其中的一部分在以后逐渐演变成初期的公共图书馆。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筹建古越藏书楼,两年以后正式开放。与此同时,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建立。而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也于1912年正式开放。在近代中国建立图书馆的事业中,缪荃孙、张元济、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不少专家学者,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世纪的这些图书馆,曾经养育和滋润了几代文化名人。他们把图书馆当作知识的港湾,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一特定的时空相遇,其延伸轨迹出现了动态的时空组合。于是,思考了实践,梳理了思绪,凝聚了理论,激活了学术,把思想的放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整合,融进了新的时空组合,推动了社会进步,也给他们的人生事业成功积累的取之不尽的知识能量。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了图书馆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从而培养未来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素园,李平贵.名人与图书馆的相互作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1(07)

[2]徐铁倪.名人与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教育职能文化素质图书馆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图书馆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履行教育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