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浅析

2014-06-23秦佳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开发模式规划设计

秦佳楠

摘要: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模式;规划设计

游憩价值是指由游憩资源提供的,集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以此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生态教育价值。纵观国外的研究进程可以看出,在理论方面,对游憩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方法,如首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中。在此,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提供借鉴。

一、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分析

(一)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藉以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也是确保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地说,城市湿地公园游憩功能地发挥受到景观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的影响。

(二)游憩价值的内容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湿地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以此可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自然教育价值、民俗体验价值。

1.景观美学价值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境性。

2. 休闲娱乐价值城市湿地公园的岸段往往被辟为城市景观地带,绿化较好,并建有休闲小木屋、小竹客,城市居民可以在此品茗、聊天、观看湿地风光。有些地方还为游客提供船里娱乐,沿途欣赏水鸟、水景、岸景等。

3. 康体健身价值城市湿地公园一般来说是城市中自然环境受人干预最轻的区域。不仅是城市中环境和小气候最好的区域,同时也是空间较广阔的区域,是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良好场所。无论是在湿地公园中散步、骑车、划船和其他健身活动一般都能得到比城市其他空间更佳的健身效果。

二、国内案例———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1. 西溪模式西溪模式可概括为:根据国家的湿地公园试点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积极进行生态系统保护、园区环境修复、法规条例制定等。

2.西溪规划西溪湿地规划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决定了湿地公园的保护规划是一个特殊的规划体系,是一种区域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

3.游憩产品和项目的策划西溪湿地游憩产品和项目的策划主要考虑3方面的因素:(1)基于湿地自然生态,充分体现湿地特点。主要项目有陆地和水上湿地自然观光、观鸟、观鱼、观虫等,利用湿地进行自然知识和生态知识的教育,建造了中国湿地博物馆;(2)选择性保留原有民居,西溪湿地是将农居建筑分为搬迁型、控制型和聚居型3种类型来处理,尊重和挖掘民俗。民俗旅游项目包括农居、农具参观,每年开展的柿子节、龙舟节等;(3)放在杭州市城市公园体系中来策划、设计游憩产品,深受杭州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喜爱。西溪湿地通过差异化来实现与城市其他 旅游区的一体化,已经形成西湖、西溪湿地、西冷印社杭州“三西”品牌。

三、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湿地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获得一些启示:

1.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对城市中的湿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让湿地保护做到有法可依。而不因为城中土地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挪作商业开发。

2.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将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其基本建设与管理资金。在湿地公园内适当开发旅游项目,并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策略。鼓励相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开展定期的生态效益评价,建立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确保维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特征。

3.由政府引导寻求科研、规划、开发商、民众多方合作,合力促进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在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兼顾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

4.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者要尊重湿地原有生态环境和地方乡土文化,做到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5.湿地游憩产品的开发要依据湿地所处的立地条件和在城市整个游憩体系来规划、设计,这样既保留了湿地的自然性特点,又能形成差异化的游憩产品,完善城市游憩体系结构,最大程度实现湿地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爱瑜.杭州城市湿地游憩价值评价研究———以西湖和西溪湿地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游憩需求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游憩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中美城市游憩发展的比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李杨帆,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汤蕾,赵冰梅,许东等.国外湿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01)

[5]卜菁华,王洋.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华中建筑,2005(02)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经营科】

猜你喜欢

开发模式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鼓浪屿音乐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