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秦岭北麓区景观角色变迁

2014-06-23高沁心牛思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变迁

高沁心 牛思佳

摘要:

秦岭北麓的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分割中国南北龙脉的一部分,是中国一千多年政治文化的中心,这一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无论在生态建设、城市格局、旅游开发,战略地位等研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安历朝历代的山水城市格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秦岭北麓;景观角色;变迁

一、秦岭北麓与终南山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笔者将本文研究范围界定在秦岭大西安段北麓区,西起周至东至蓝田以及临潼区内骊山北麓,涉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灞桥、临潼六区县。通过对史料的整理研究发现,古之终南山区域完全在本研究界定的秦岭北麓区范围内。因此,本文也将有大量研究围绕终南山展开。

“终南山”作为秦岭中部最重要的一段,早在《尚书·禹贡》有关雍州的记述中已有:“雍州,终南、淳物,至于鸟鼠。”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南、太一,隆崛崔崪,隐辚郁律,连冈乎嶓冢,抱杜含鄠,郃沣吐镐。”描写终南山占据着有利的地势,保护着都城。宋人所撰《长安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明代嘉靖《陕西通志》曰:“终南山乃关中南山,西起陇凤,东逾商洛,绵亘千里有余”。《关中记》曰:“终南太乙左右三百里内为福地”。汉代有班固的《终南山斌》, 唐代有王维的《终南山》,描写了终南山“白云四望合,青霭入看无”的挺拔高耸和“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的自然景观。

二、秦岭北麓的景观特征

(一)西周时期

1.秦岭,华夏之龙脉,天下之大阻。这时还处在半农半牧时代的秦人未能跨越这八百里秦川,人类活动多延水系进行。

2.兵家争夺之战略要地:秦岭为秦人在关中的聚集形成了安全之势,纵灌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水成为秦人立足关中的生存之本。

3.仙居之地:云仙雾绕的秦岭北麓已经吸引到开国元勋姜子牙等高人隐居。

(二)秦汉时期

1.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也是邮驿制度的开创者,这一制度使秦朝道路网迅速延首都咸阳扩展开来,联系秦岭南北的子午谷道、陈仓古道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命脉。

2.皇家狩猎场:秦皇、汉武所建之上林苑等都在终南山的中段和西段东端向北扩展。

3.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秦岭北麓发现大量道观遗址,道家鼻祖老子的《道德经》在这里著成。

(三)隋唐时期

1.长安后花园:帝王离宫别馆的首选:如隋之仙游宫、宜寿宫,唐代新建则有太和宫、附建太子宫等。

2.佛教盛地:1600多年前就坐落在这里的寺院——草堂寺,安葬的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巨人——鸠摩罗什。另一位巨人玄奘,去世后也葬在能看到“万山之祖”的秦岭脚下——少游塬兴教寺。

3.交通发达:驿站星罗棋布,“驿”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平息内乱等各种事务 。

4.文人隐士之首选。

(四)宋元明清

1.迁都:北宋开始,秦岭北麓破坏严重,导致秦岭守护了13个王朝的都城长安不得不东迁汴梁,但如今还能找到南豆角古城等遗迹。

2.明清,大批不堪剥削和压迫的无地农民进入秦岭山区,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砍伐森林,把深山老林变成了耕地,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灾日渐频繁。

3.村落、寺庙成无规则式散落。

三、秦岭北麓的综合角色

(一)中央国家公园的北大门

权威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曾给秦岭下过这样的定论:“秦岭是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西安,一个特大型城市,能够以一处植被茂密、水源丰富、野生动植物众多的山脉为邻,实在是一种得天独厚的福分”。

(二)华夏翔龙的圣爪

《禹贡》告诉我们,昆仑有三龙,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秦岭为中干。中国大陆山脉有三条四列,秦岭居中,为中条,是中国大陆地络阴阳的分界。如果将秦岭比作一条长龙,秦岭北麓则犹如龙爪,将八百里秦川紧紧盘踞脚下。关中平原东临函谷关,西连大散关,南望武关,南有秦岭屏障,可攻可守,龙脉地气,丰盈冲天。

(三)父亲坚实的臂膀

秦岭,千百年来始终如一位胸怀大智、含而不露、刚毅隐忍的圣者,端坐中国大地中央,用他宽厚的身躯挡住南下的寒风,遮蔽了北上的酷暑,使古老悠久的华夏民族愈老弥坚,生生不息。出于对中华大地一座不可或缺山岭的深切依恋,我们将他比作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更包含了对它所标榜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感恩与赞礼。如果将秦岭比喻成父亲,那么秦岭北麓就是父亲坚实的臂膀。

四、结语

莽莽秦岭造就了中华大地千秋不朽的人文地理、自然万象,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堆积起来的文化圣山。秦岭北麓区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神农氏在北麓西段尝百草,炎帝部落在北麓西段宝鸡一带生息壮大,蓝田猿人在北麓东段繁衍生息,距今6000年以前的半坡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佛道儒交相辉映的文化光芒,得天独厚的历史自然因素留给这一地区丰富的景观资源待我们挖掘与品味。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宋敏求.长安志:卷7[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3]贺业矩.考工计营国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孙新飞.从《西都赋》看西汉长安的建筑及规划.时代建筑,2013

[5]汤道烈,王树声.关中地域历史文脉考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我家的自行车变迁史
留村的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