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4-06-22云,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归因室友宿舍

杨 云,谢 腾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他们大学期间所处时间相对较长的地方,在这里有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同学,时空地域的接近使他们容易产生密切的交往,但也会让他们更多地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量表,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主观体验满意度状况、归因倾向、应对方式的特点,为促进其人际交往技巧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福建各高校大一到四年级的大学生中选取被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1份,剔除无效、胡乱涂鸦、空白和未完整作答的答卷,最终有效问卷479份。同时采用杨荣等人编制的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收集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的资料,问卷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在发放过程中,兼顾不同地区、年级、性别、专业、家庭等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满意度状况

问卷的第一部分调查对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有些不满意”、“一般”、“有些满意”、“满惫”、“很满意”七个等级,要求由被试从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对7个满意度等级分别赋值1-7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其中认为很不满意的占0.2%,不满意占1.7%,有些不满意占5.6%,无所谓占6.3%,有些满意占44.3%,满意占33%,很满意占9%。同时将被调查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体验中打分为1-3分的归为倾向不满意,4分归为无所谓,5-7分归为倾向满意,其中对宿舍人际关系倾向不满意、无所谓和倾向满意的比例分别为7.5%、6.3%和86.2%。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还是满意的。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宿舍关系的总体满意度在不同性别、年级、家庭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满意度在性别、家庭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性别p=0.608,家庭p=0.285,年级p=0.04。进一步对不同年级在总体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后发现:大四学生对宿舍关系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入校,对周围环境充满了陌生感和新鲜感,而且远离家乡、亲人和昔日的朋友,容易产生孤独、焦便虑感,有情感沟通和被认同的强烈需要,而刚入大学时大家的人际交往面都较窄,宿舍成员成为大家深入交往的首要人选。

2.大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56个因素的反应结果

问卷的第二部分调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因素对被试的重要程度,评分方法采取Liker5级评分制,即“没有影响”记1分、“影响较小”记2分、“一般”记3分、“影响较大”记4分、“影响很大”记5分,要求被试对列出的56个因素做出影响大小的判断。由于问卷的项目较多,说明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复杂,依据问卷编制者最初对问卷的因子分析可将56个影响因素分为7类主因子,后续的数据分析均建立在对各主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如下:

表1 影响因素在性别、家庭和年级上的差异

从性别上的差异来看,对于主因子“沟通障碍及情绪态度”、“不尊重他人及个性自私”,女生认为这些因素对其的影响大于男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对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男生认为这些因素对其的影响大于女生,差异达到极为显著水平。男生中表现较多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如:“吸烟”、“在宿舍里打牌”、“为室友起绰号”、“带口头语”、“骂人”、“自吹自擂”等,在男生宿舍人际交往中影响较大;而女生中表现较多的一些问题如:“说话挖苦刻薄”、“言语冲突言语伤人”、“爱背后说他人坏话”、“胸襟狭窄”等,在女生的宿舍人际交往中影响较大。从家庭上的差异来看,对于主因子“不尊重他人及个性自私”和“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城市学生认为这些因素对其的影响大于农村学生,差异达到极为显著水平。“不尊重他人及自私等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城市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很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城市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对自尊有强烈的需求,不容他人侵犯。从年级上的差异来看:四个年级被试在主因子“沟通障碍及情绪态度”、“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后发现,“沟通障碍及情绪态度”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尤其在大一和大三,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四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且大一到大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大学生对影响自己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的归因倾向

问卷的第三部分调查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归因倾向。要求被试对26个因素后列出的3种归因倾向做出判断,在“自己”、“室友”、“自己和室友”三者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分别以“1,2,3”予以标识,未作选择的以“0”予以标识。

表2 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归因倾向(%)

总体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将宿舍问题归因为“自己和室友”,其次是归因为“室友”,归因为“自己”的很少。可见,大学生对宿舍问题的归因是比较合理的,即能够从双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但对于平时在宿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方式,如偷盗、吝啬、卫生、不良嗜好等问题,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较少做出这种行为,而将原因更多的归结于室友。

4.大学生对影响自己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应对方式

问卷的第四部分是调查应对方式。除了列出在初测中得到的7项应对方式,要求被试从中做出选择判断。另有“其他”栏,让被试填写可能还有的应对方式。分析被试面对影响宿舍人关系的问题时他们的应对方式,结果见下表:

表3 面对宿舍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总体来看,当被试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沟通”、“包容”为主,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时的应对方式总体来看是比较合理的。进一步分析他们在面对不同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时应对方式的特点,可以看出:在面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大学生采取的应对方式仍是以“沟通”、“包容”为主,较少采用“回避”、“争吵”、“报复”的应对方式。这说明了大学生在面对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时,大多采用了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

三、结论

1.大学生对宿舍关系的主观满意度中,倾向不满意、无所谓和倾向满意的比例分别为7.5%、6.3%和86.2%。

2.不同性别、家庭、年级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并不相同。

3.在面对不良宿舍人际关系的归因时,归因于“自己和室友”的最多,其次归于“室友”,归于“自己”的最少;对于宿舍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较少做出这种行为,而将原因更多的归结于室友。

4.在解决宿舍人际冲突时,一般选择“沟通”、“包容”为主,但在面对严重威胁自己尊严或舍友间出现剧烈冲突时,他们也会以“争吵”的方式来解决,在面对家庭背景和贫富差异时,有较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了以“报复”和“回避”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秦红霞,段素梅.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76~79.

[2]张卫平.解析女大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4):471~473.

[3]王甫勤.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1):84~89.

[4]马辉.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28~29.

[5]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猜你喜欢

归因室友宿舍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热得快炸了
猪一样的室友
还有梦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学校到底是谁的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