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2014-06-18徐索菲岳文飞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竞争优势自主创新

徐索菲 岳文飞

摘 要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过程中,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有效创新机制和自主创新品牌等问题。不仅阻碍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后续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而且还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和体制机制障碍。因此,调整政府创新扶持策略、增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转变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方式,是提升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 F062.9;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05-0068-04

优势产业是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发挥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社会人口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地区财税收入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优势产业主要是资源型产业,但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趋势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优势产业优势继存的关键。然而,东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距甚远,制约了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研究如何提升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东北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判析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因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全国负有盛名的工业基地。但是,也正因为省份之间自然资源的趋同,使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趋同。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和市场的过度竞争,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面临着严峻困境。

1. 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薄弱。东北地区高校云集科研机构林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东北地区共有248所高等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仅2011年本科毕业生就高达31.89万人,在校硕博人数达到4.26万。而早在2003年东北地区就有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700 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215.8 万,占人口的 9.9%。[1]如此庞大的高学历人才为东北地区优势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些显著的人才优势并没有使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这是因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没有与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形成技术成果与生产实践相互促进发展机制。东北地区优势产业没有做到真正的创新,特别是没有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所谓的创新只是停留在改造层次上。另外,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创新方式单一,多数是通过引进技术后结合自身产业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其实质还是别人的技术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

(2)缺少有效的联合创新机制。比如辽宁省是东北地区最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完整的装备制造业生产体系。2010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 454.5亿元,同比增长33.56%;出口交货值1 453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利润598.2亿元,同比增长49.1%,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9.7%。[2]黑龙江省优势产业有发电设备、动力设施、锻件制造、量具、汽轮机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很多大型水电站的发电设备都是有黑龙江省生产制造的,其2012年发电设备产量名列全国第三,占总量的15.43%,锻件制造达179 225.80吨;[3]吉林省在汽车制造和光学仪器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2012年汽车、轿车产量分别为:156.48万辆、120.51万辆,已经成为了全国第二大汽车生产省份。这些优势产业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确有着一定的联系。辽宁省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其完整的、先进的生产体系可以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制造业提供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设备;黑龙江的锻件制造、动力设施可以为辽宁省提供高品质的装备制造业部件;吉林省可以利用光学仪器优势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提供更加先进的制造业光学仪器,辅助其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省际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相应的协调合作,区域间优势产业的互补性没有发挥作用。

(3)缺乏自主创新品牌。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虽然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没有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品牌。不少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不是通过创新来提升生产技术,建立特色品牌,以不断自主创新提升整个产业的经济利益。整个东北地区步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只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的产值虽然能进去500强,但是却没有以自己独立创新的核心技术打造的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多数产品都是与国外知名汽车品牌合作的产品,其核心技术都是由合作方提供。整个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还处在传统发展模式阶段,以较大的资源投入换取产出的增加,多数优势产业的企业还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只是根据市场提供的生产订单,对初级产品或原材料进行加工,整个生产位于产业链的低端,无法获得高额利润。

2. 问题的负面影响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制约了整个产业的提升,使得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新经济形势下,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优势风光受限,从而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1)制约优势产业后续发展。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多数是资源型产业,其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随着几十年的开采和利用,资源耗费巨大,面临着资源枯竭匮乏的挑战。而资源型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产业垃圾对东北地区新的发展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东北地区废水排量520 867.07万吨,石油类废水排量1 309.44吨,SO2排量197.65万吨,烟、粉尘排量169.03万吨,生活垃圾排量2 148.50万吨。因此,以自主创新为途径,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实现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至关重要。

(2)阻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相同产业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涌入使得东北地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直线下降。除了企业管理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原因之外,更多的还是企业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技术落后,无法生产与国际品牌同价同质产品。例如,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资本利润率在2006年以前都不到3%,即使在2006年以后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资本利润率也不足5%。[4]而这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缺乏相应的自主创新所导致的,长期以来,产业的发展都依靠国家主动投资和技术更新,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这已经成为了产业继续发展的动力阻碍。endprint

(3)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提高优势产业竞争能力,发展区域经济,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不断增加人们的收入,生活质量才能随之提高。但是,由于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仅制约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东北地区人均收入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只有重振东北地区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才能跟上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实现人们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二、制约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

1.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方式和提高生产效率方向转变。但是,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高消耗和高排放,高能耗、高排放、资源型重化工产业在东北地区整体产业结构中仍占较大比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5]而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争夺招商引资,不顾市场经济原则以行政手段提供一系列优惠条件。比如廉价的土地、资源的优先开采权、不合理的财税政策等。这种通过行政手段造就的低成本和高收益违背了市场原则,形成了产业高效发展的假象,也助长了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存在周期和生命力。

2. 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东北地区政府投资于产业自主创新的资金较少,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产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没有能力独立承担数额庞大的研发资金,在发达国家产业创新的初级阶段多数是由政府投资来启动研究。而东北地区企业,除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外,在自主创新上也投入甚少。更严重的是,使得不少优势产业忽略了对产品的研发投入、管理制度的创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促进自主创新的基础性工作。部分企业由于存在“等、靠、要”的幻想,没有明白自身才是自主创新主体,总是期待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致使企业对产品研发投入薄弱。另外,即使部分企业意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也加大了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但因企业无法连续支撑属于长期性、高额度、慢收益的自主创新研发经费,使得很多创新研究都半途而废或成效低微。

3. 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

21世纪人才最重要,自主创新的根本动力就是人才。东北地区拥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名牌院校,每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而且老字号的科研机构、国家级实验室众多,科研基础雄厚,科技能力突出。但是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沿海发达城市落后,大量优秀人才、科研带头人、高级技术人才等被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生活资料、优越的就职条件等优势吸引,造成了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黑龙江人才流失总量高达20万人,占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1/6,而引进人才总量不到2万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外流超过200人,[6]这还不包括未办理离省手续的。尽管,在确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下,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类创新人才能够留在东北地区,为振兴东北储备人才。但是短期内东北地区无法形成于沿海发达地区对等的优势条件,无法阻挡人才向东南沿海汇集。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缺乏相应的科研人员和自主创新人才,不能及时改变产业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的困境。

4. 体制机制的制约

东北地区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其中重工业占绝对比例。在经济改革浪潮中,东北地区比例过大的重工业首当其冲,以资源型为主优势产业也面临变革。但是,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多数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如果过快推进企业改制,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下岗人群,而东北地区又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消化这些失业人群,不能及时就业的人群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东北地区经济改革和市场化推行速度较为缓慢,这也使原计划体制的负面影响得以延伸。时至今日,由于东北地区政企界限模糊,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导致优势产业面对国内和国际资源市场、人才市场、产品市场等竞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不仅如此,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终导致了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资源利用低效,人才严重流失。

三、提升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1. 调整政府创新扶持策略

任何国家、地区的产业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美国为例,在过去30年间,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每年在科研领域内的总投入占GDP的比例高达2.5%,[7]并且实施一系列促进创新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创新。针对东北地区优势产业来讲,首先,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主要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对于企业创造出的新技术、新产品要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让企业能够看见创新所带来的直接效益,也以此减轻企业从事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其次,政府要着重培养创新人才,对于优势产业急需的创新人才,政府要引导、委托高校和科研机构重点培养,重视科学技术基础性研发工作。对于这类人才要有足够的条件鼓励他们从事创新工作。最后,政府在鼓励企业创新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让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政府只是在宏观和政策层面上,通过出台一定的政策规则鼓励和引导企业活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2. 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最终落脚点还要回到“自主”这个关键点。产业的技术创新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政府的各项大力支持只是辅助手段,技术创新的中心点还必须是企业自身。现代经济社会,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美国是世界上最注重自主创新和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企业70%的资金都投入了产品创新研发。苹果公司每一代产品较上一代都具有不同的创新,富有完美创新的外观和高科技含量,使苹果电子产品迅速占领了世界高端市场。近在比邻的日本也是创新型国家,每年在自主创新领域投入资金超过GDP的2%。2012年,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排到第19位,[8]这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很不相配。增加企业自身创新投入是企业购买先进设备、引进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只有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才能改变产品科技含量低的不利局面。endprint

3. 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积极性的必要策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自己的价值实现欲望较高,企业要想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一次性创新奖励、股权激励、拥有创新产品部分专利等奖励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很多人才除了关注薪金报酬之外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物质激励方式,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与之对应的再学习机会。比如通过专业培训、定期深造等与时俱进激励方式,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另外,要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非凡的凝聚力,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软实力。纵观世界百强跨国企业,无不具有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或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此减轻工作压力。

4. 转变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方式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的多数企业都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旧体制残余的影响和现行国有企业经营制度没有完全去行政化,影响了企业创新的主动性。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首先必须是完全自主经营的主体,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研发、风险和利益等同担当,持续保持企业创新热情。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创新主体,而中小企业也有创新优势。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不仅技术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新型体制引进快,而且中小企业可以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集中力量技术攻关。建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战略联盟,加强区域产业研发资源整合,以降低创新成本、分散风险,加快形成东北地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9]总之,产品的技术创新可以采取联合创新方式进行,将不同部件的技术创新交给不同企业协作完成,这种集思广益,既可降低单个企业独立创新成本,又可提高创新效率。

5. 培育具有东北特色的自主创新文化

产业环境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产业竞争力将产生更持久的影响。支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包括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商务环境、人文环境等。[10]而地区的文化背景对于区内经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影响。文化属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东北地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要素。除此之外,最具东北特色的集体主义文化理念又为合作创新提供了人文基础。但是,由于东北地处我国北方内陆深处,特殊的地理区位、寒冷的天气,形成了慢节奏的生活习惯,人们缺乏进取意识和危机感。地广人稀和相对发达的传统农业使人们形成的小富即安思想,又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保守、僵化的思维禁锢了东北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所以,要想提高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扬弃,培育独具东北特色的创新型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竞争优势自主创新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推进与优势产业配套的专用装备制造业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河北优势产业和过剩产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