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2014-06-09贾登勋刘燕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省份现代农业权重

贾登勋 刘燕平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引言

现代农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产业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对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5%,耕地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4.23元,到2012年达6026.61元,名义增长5702.38元。但西部地区与其它地区差距仍然较大,2012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817.48元,是西部地区的1.79倍,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比西部高1889.97元。同时,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间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也较悬殊,2012年最高地区内蒙古为7611.31元,最低地区甘肃为4506.66元,两者相差3104.65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根源于农业发展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和地区内收入差距。合理评价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是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有效发挥西部农业资源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现有的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文献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以全国为研究单元,如于平福(2008)从投入、产出、市场、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和经济结构等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采用多维多层物元综合评价模型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为5个阶段;[2]齐城(2009)从现代农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效应两方面出发,选取2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3]李树明(2010)从农业装备、科技、劳动者和效益方面,选取20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将现代农业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并分析了现代农业的影响因素。[4]另一种是以局部地区为研究单元,如房瑞景(2007)选择了与农业发展相关的23个指标,借助加权平均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认为延边地区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薄弱;[5]门可佩(2010)选取了12个指标构建了华东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出现代农业综合得分,并依据得分将华东地区划分为三类现代农业发展区域;[6]邵一珊和李豫新(2010)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西北五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政府支持和农业基础的完善;[7]此外还有刘彦随(2005)对东北地区现代农业水平的评价,孙致陆(2010)对中部6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杜华章(2010)对长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等。第三是以某个省份为研究单元,如李宝海(2007)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内部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个方面考察了西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认为西藏现代农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农牧区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是影响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周亚莉和袁晓玲(2010)应用改进型熵权法评价了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认为产业化经营对陕西现代农业发展非常重要,对现代农业影响最大;此外,曾梦玲(2011)对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王庆锋(2011)对宁夏现代农业进行了测评,马强(2012)对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考察,以及谭欣欣(2013)对山东省现代农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等。

上述文献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测度已经受到诸多学者关注,并进行了一定测度,但由于测度方法各异导致测度结果差异性较大,甚至出现相悖结论;虽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测度逐步细化到省域地区间,但测度方法简陋,测度指标选择主观性也较大,测度结论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分析侧重于影响因素研究,且主观定性分析较多而实证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方法也较为简单,不能准确地对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阶段划分。本文基于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数据可得性,科学构建了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运用线性加权法测算出西部地区及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制定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差异性对策提供参考。

一、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要依据现代农业内涵设置指标体系,对现代农业内涵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角度。其一,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理解,认为现代农业实质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为基础的高产、高效和优质的新型产业;[8]其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认为现代农业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最终出路是生态农业;[9]其三,从结构优化角度理解,认为推进结构优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结构效应对农业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10]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内涵既包括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又涵盖了农业结构效应和生态农业理念。中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遵循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评价应该结合这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置考虑了现代农业能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能否优化农业结构、能否拥有高产出水平、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评价指标分为5类共18个影响因子,一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子(B1),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农民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等衡量;二是农业经济结构因子(B2),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现代农业实现的重要途径和特征,由农业产值结构和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衡量;三是农业产出水平因子(B3),产出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中物质产出的重要指标,由粮食产量和农业增加值等构成;四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因子(B4),衡量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情况,由水、电、肥料和农机等投入情况构成;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子(B5),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由农业受灾率和森林覆盖率等衡量。这5组分类指标既能从不同侧面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又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西部地区及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整体测量。(见表1)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项评价指标组成的系统,各指标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有所差异,对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西部现代农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一步,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5类B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向相关农业部门和高校农业专家分发20份调查问卷,专家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后进行打分,再采用各专家对判断矩阵指标重要性标度的平均值,运用Mathpro软件,求出最大特征值为5.129,和判断矩阵的维数5基本相等,一致性比例 CR=CI/RI=0.032/1.120=0.029<0.1,说明一致性检验通过,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得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B组分类指标的权重向量WB;第二步,分别对5类B组指标各自所包含的C组单项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向专家分发调查问卷进行打分,再对各组指标依次进行赋值、计算和检验,得出C组分类指标相应权重WC;第三步,分别用B组指标权重乘以各自相应的C组指标权重,得出最终18个单项指标综合权重,即W=WB·WC。从权重值分布情况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B1)权重为0.386,对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B5)权重为0.063,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小。(见表1)

(三)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基于《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2》、《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以及西部各省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整理,得到原始样本数据。为了消除指标不同及量纲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消除或减弱原始数据噪声干扰而呈现的不规则波动,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为了把标准化数据压缩到[0,1]区间,采用极值标准化即归一化处理,其公式为式中X为数据标准化值,X'为原始数据值,为原始数据最小值,为原始数据最大值。在数据归一化过程中,将指标区分为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评价体系中的负向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C4)、恩格尔系数(C5)、农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就业人员比重(C7)和农业成灾率(C18),这些指标与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负向关系,对负向指标要转化为正向指标,转化方法有取负数和取倒数等,[11]采取对负向指标取负数方法转化为正向指标,以保持评价指标与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方向的一致性。

二、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对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评价

测度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不同的贡献度,以体现出现代农业各个侧面的发展情况,为了有效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论文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法测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公式表示为:Sj=∑WiPij(i=1……18,j=1……12),其中Sj为第j个地区的综合得分,Wi为C层单项指标的组合权重,Pij为j地区i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值。[12]根据现代农业得分情况,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准备实施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综合得分在[0,0.5)之间;第二个阶段为初步实现现代农业阶段,综合得分处于[0.5,0.75]之间;第三个阶段为基本实现现代农业阶段,综合得分处于(0.75,1)之间;第四个阶段是完全实现现代农业阶段,综合得分此时为1。[13]

表1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1.西部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评价。依据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得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得分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11年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为0.375,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西部现代农业处于第一阶段即准备实施阶段。同期相比,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0.520,而且比中部地区少0.214,比东部地区少0.269,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分落后。

2.西部各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省际间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综合得分差异较大(见表3)。内蒙古和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名列前两位,而西藏和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0.373,最高地区的内蒙古已经处于初步实现现代农业阶段,而最低地区的西藏则处于初步准备实施现代农业阶段。

从西部各省现代农业得分与西部平均水平相比来看,有7个省份得分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其余5个省份得分低于西部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地域梯度拉开。新疆和内蒙古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梯度,现代农业平均综合得分为0.54;陕西、宁夏、四川、重庆构成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第二梯度,平均综合得分为0.46;广西、青海、甘肃构成第三梯度,现代农业发展平均综合得分为0.35;云南、贵州、西藏构成第四梯度,平均综合得分为0.23。从四个梯度得分情况看,各梯度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差异,第四梯度与第一梯度相比,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平均综合得分相差0.31分。四个梯度除了第一梯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初步实施阶段,其余三个梯度均处于准备实施阶段。

表2 2011年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及比较情况

表3 西部地区12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分类情况

(二)对西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类评价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B1)。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农业在国民经济生产分配中的构成关系。[14]从表2和表4中可以看出,在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得分中,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0.159,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了42.40%,在五组指标中居于绝对的首要位置,具体表现在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化水平贡献较大;从各省份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内蒙古,为0.316,最低的是西藏,为0.015,两者相差21.07倍,表明西部各省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此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内蒙古、陕西和青海综合得分影响最大,贡献率均超过了50%以上,西藏现代农业综合得分贡献最低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仅为7.35%。(见表4)

农业经济结构方面(B2)。现代农业是拥有合理产业结构的农业,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得分为0.071,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为18.93%,处于第二重要位置;从西部各省份农业经济结构得分看,最高的是新疆0.107,最低的是内蒙古为0.030,主要因为内蒙古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较低。

农业产出水平方面(B3)。农业产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体现,不仅表现为产量的增加,也表现为产出效率的提高。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水平得分为0.062,对现代农业得分的贡献为16.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西部各省份看,四川和重庆的农业产出得分最高,主要体现在人均农业增加值和粮食产量较高,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均超过30%以上。农业产出得分最低是甘肃,为0.015,对现代农业得分贡献仅为4.87%,可见,农业产出水平是影响四川综合得分较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甘肃综合得分较低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力水平方面(B4)。农业生产力水平主要通过农业要素拥有量和要素的投入量衡量,表现为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发展的程度。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力得分为0.055,对现代农业综合得分贡献为14.67%,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从西部各省份看,农业生产力得分最高的内蒙古为0.129,是得分最低的贵州0.034的3.79倍,因而,农业生产力得分成为内蒙古现代农业得分的第二重要因素。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面(B5)。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现代农业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分为0.028,对现代农业综合得分的贡献为7.4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水利化落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西部各省份看,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分最高的广西为0.049,最低的为青海0.014,两者相差3.5倍,农业可持续发展对青海现代农业贡献仅达到4.17%。从各指标得分和贡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缺乏足够重视。

表4 2011年西部地区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分类指标贡献情况 单位:%

三、结论与讨论

(一)讨论

为了区分不同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程度的差异,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相应权重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考虑到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对投入和产出相关指标给予更高得分数值,突出了西部地区农业产出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性。但不同权重赋予会导致分析结论差异性较大,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权重设置方法,比如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或者采用回归系数法获得权重,即在评价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和各项评价指标之间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然后对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确定为权重。

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现代农业得分,虽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较为便利,但需要赋予指标相应权重,导致主观性偏大。可以考虑基于模糊数学原理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或者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采用DEA分析法,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地理空间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不同强度分布在地理空间中,导致了地理空间的差异性。[15]从西部地区不同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可以看出,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根源于地域间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拥有量的不同。如果能在西部地区现代农业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会更有意义。同时,仅对西部12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截面分析,如果能采用更小的市、县级作为研究基本单位,研究结果会更为细致。

(二)结论

1.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准备实施阶段。无论是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东部或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都十分落后,仅处于准备实施阶段。从西部地区各省份看,仅内蒙古和新疆是初步实现了现代农业,而其余10个省份还是处于准备实施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地域空间梯度布局。从西部地区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看,北面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上要高于南面地区,大体上呈现出由北向南依次梯度递减格局。

3.地区间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并存。西部地区不同区域间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地区已经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而得分最低的地区仍然处于传统农业生产阶段,西部地区间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并存。

[1]相广芳,陈旻,雷广海,等.无锡市现代农业评价体系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4):120-123.

[2]于平福,赵克勤,李维科.基于联系数物元模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12):71-74.

[3]齐城.中国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应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3):14-19.

[4]李树明,徐卫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求索,2010(7):5-7.

[5]房瑞景,崔振东,陈雨生.延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评价及实施途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0):40-41.

[6]门可佩,唐沙沙.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11):63-65.

[7]邵一珊,李豫新.西北五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新疆农垦经济,2010(2):45-47.

[8]刘志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2003(4):4-8.

[9]孔祥智,李圣军.公共财政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2007(2):28-30.

[10]徐良.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J].现代农业,2013(2):74-75.

[11]陈军才.主成分与因子分析中指标同趋势化方法探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19-23.

[12]孙莉,吕斌,胡军.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3):16-20.

[13]郭强,李荣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97-98.

[14]王国敏,卢婷婷.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6):64-74.

[15]Bao S,MS.Henry,and D.Barkley.RAS:A Regional Analy⁃sis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rc/Info[J].Comput Environ and Urban Systems,1995(1):37-56.

猜你喜欢

省份现代农业权重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权重常思“浮名轻”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