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瀛才女紫式部的汉学情缘——《源氏物语》对《白氏文集》的受容

2014-06-08岳小冬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源氏物语马头文集

岳小冬

(山东女子学院,济南 250300)

一、紫式部的汉文学修养

紫式部生于937年,卒于1014年。这时日本正处于藤原道长仰天长叹“人世间唯我独尊,如满月之无缺欠①”的平安中期,摄关政治②如日中天。紫式部的父亲藤原为时及其家族虽说是贵族,但官位仅至受领、大夫③,相当于中层贵族。当时的社会,像紫式部这样出身于中层贵族家庭的女子,通常只学习假名书法、和歌创作或音乐技法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嫁到皇宫或摄关贵族家中为荣。但紫式部却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即汉文学。这在当时对女性几乎是禁忌的学问,但也许是因为父亲出身于文章生④,对于文学的形式有自己的见解,并没有特别禁止紫式部对于汉学的修习。

《紫式部日记》中有如下的记载:“这个叫做式部丞的人,小时候读汉学文献的时候,我(指紫式部自己)在旁边边听边学,那个人学得较慢,但是他忘记的内容(我)都学得很好,对汉学特别有研究的父亲经常叹息:太可惜了,这孩子(指紫式部)不是男子实在是太不幸了。”由此可见,紫式部在入宫为女官之前,甚至出阁之前,就开始接触汉文学,由此可见,家庭的氛围、特别是父亲的汉学造诣对紫式部的文学人生,特别是《源氏物语》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正是少女时代的勤勉与汉诗文教养的积蓄给予了紫式部创作长篇文学的能力和强烈的创作欲望。

据史料记载,父亲为时特别尊崇白居易,并曾多次拜读《白氏文集》。现存的藤原为时的20多首汉诗及和歌,几乎都可以从《白氏文集》的前67卷中找到出典。父亲的诗作对紫式部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据统计,《源氏物语》中汉诗文的出典共有122处,其中引用《白氏文集》的例子就达到69处之多,占到最大的比例56.6%。

表1《源氏物语》出典统计

二、“咬我手指的女子”与《上阳白发人》

本文特别选择《白氏文集》中的《上阳白发人》一篇与《源氏物语》中的《帚木卷》的一节进行对比研究,尝试考察两者的联系。《上阳白发人》是《白氏文集》新乐府讽喻诗中的名篇,主题用诗人的语言来说就是“愍怨旷也”。即描写了红颜年少时被强迫入宫为仕,失宠后在冷宫中孤独度过一生的妃嫔的悲惨命运,是训诫中的名篇。

1.何为讽喻诗

讽喻诗是对现实政治或社会进行批判或赞赏的诗文,《白氏文集》的开篇章节便是讽喻诗,这足以看出诗人对于讽喻诗的重视。诗人创作讽喻诗时,首先叙述现实,然后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同情之意,以达到讽喻社会或政治的目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关于《白氏文集》的编排顺序作了如下的说明。“仆数月来,检讨囊轶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示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至于讽喻者,意激而言质。”

如上所述,讽喻诗为“意激而言质”,诗人之所以特别重视讽喻诗也是因为诗歌的主题性较强的缘故。《源氏物语》中对于白诗的引用,无论从数量还是次数上来说,讽喻诗都是占比例最大的,引用的47篇白诗中,共有讽喻诗16篇,占34%。紫式部在引用白诗的时候,有时是脱离原诗的主旨,只引用单独的一章,有时是只借用个别的语句。下面就《帚木卷》中“咬我手指的女人”一节对于该篇的引用单独进行考察。

2.文学关联性

“上阳”是唐代洛阳城内宫殿的名字。杨贵妃集玄宗皇帝的“三千宠爱在一身”,因此宫内许多妃嫔宫女便不幸失宠,终生独居冷宫。上阳宫便是其中之一。这篇诗作就是对当时宫女的悲惨命运的讽喻。“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上阳人16岁入宫,现如今已经60岁,红颜已逝。

而由于杨贵妃的嫉妒之心,上阳人被发配到上阳宫内,一生幽闭在此。“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接下来,诗人逼真地描写了上阳人一生的孤独和寂寞。“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最后两句,以对偶的形式真真切切地体现了那种无以排解的孤寂之感。窗外夜色暗淡,秋雨潇潇,屋内昏黄的灯火下,60岁上下的宫人虚空度日,只与墙壁上的影子相对无言。已经40多年了,连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孤独,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杨贵妃的嫉妒。同样,在《帚木卷》的“雨夜品定”中,左马头关于女人的经验之谈有一段是“咬我手指的女人”,这里既引用了《上阳白发人》中的诗句,也谈到了女人的嫉妒之心,两者有一定的可比性。

这是曾经与左马头交往过的一个女人,她虽然没有耀眼的美貌,却为了左马头用心地打扮自己,尽心尽力地准备两人的生活用品,是个非常认真努力的女人,但左马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她的嫉妒之心。他甚至想过,如果这女子能戒掉嫉妒心,或许两人可以共度一生。然而这女子坚决不让,并且恨恨地咬了左马头的手指,表明即使两人缘分已尽也决不允许男人三心二意。对此,左马头吟到:“屈指年来相契日,瑕疵岂止妒心深”。对此,女子答道:“胸中数尽无情恨,此是与君散手时。”

左马头为了惩罚该女子,很长时间没有去她家里,后来有一次偶然路过,该女子却不在家。只有侍女应门。“灯ほのかに壁に背け、なえたる衣どもの厚肥えたる、大いなる籠に打ちかけて、引き上ぐべきものの帷子など打ち上げて、今宵ばかりやと待ちけるさまなり。”(“璧间灯火微明,大熏笼上烘着些软软的厚厚的日常衣服,帷屏高高揭起,仿佛今宵正在专候。”译文:丰子恺)。

这里的“灯ほのかに壁に背け”经验证既不是出自日本的古典,在中国的其他文学作品中也没有类似的例子,那么很明显就是出自《上阳白发人》中的“耿耿残灯背壁影”一句。如上文所引,此句在丰子恺的译本中译成“壁间灯火微明”,这样一来“灯火背壁”(灯ほのかに壁に背け)的意思就没有翻译出来,那么可以认为丰氏的译文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原文的意思,也就失去了引用白诗的意义。

那么,“耿耿残灯背壁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村上哲见氏考察,宋代李昉编撰的《太平广记》三百四十卷的鬼二十五中,有《李章武传》一部。其中“章武心知有变,因命移烛背墙,置室东南(“南”原作“西”,据明抄本改)隅。旋闻室北角窸窣有声,如有人形,冉冉而至。五六岁,即可辨其状。”

“移烛背墙”的意思是为了寻找对方而将蜡烛背对着墙壁,而《上阳白发人》和《咬我手指的女人》中都是用于等待对方的场景。如果对方在眼前具体可见的话,即使是鬼那也是真实相对的。这时就可以举着蜡烛寻找对方,可是如果对方不在眼前,也就是很长时间不能相见的时候,就只能借着灯影在心中“寻找”他了。这里的“寻找”也就是“等待”的意思。即通过“移烛背墙——耿耿残灯背壁影——灯ほのかに壁に背け”这样的路径,表面上只是字面引用,但更深层次的是故事场景的借用。从现实中的寻找,到长时间的等待,从具体到抽象,再从中国到日本,是词语意思的深化和故事情节的转移。无论是上阳人,还是咬我手指的女人,都承担着由于男人的三心二意而造成的后果,这其中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就是顺从,因此在男性看来,女人产生嫉妒心是致命的缺点。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封建社会,男性都是社会的统治者,因此男性不可能是社会所批判的对象。女性对于男性花心的嫉妒使得她们自身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但是同是女性的嫉妒心结果却不同,最终也会造成不同的悲剧。杨贵妃的嫉妒使得上阳人一生孤独寂寞凄苦而终,而“咬我手指的女人”由于自己的嫉妒心将自己的幸福和婚姻投入深渊。

笔者认为,紫式部是以上阳人的遭遇为原型刻画出了饱满立体的“咬我手指的女人”这一人物形象,从词句的引用、到故事情节的氛围渲染,再到本段故事中作者对女主人公嫉妒心理的刻画,无一不是借鉴了《白氏文集》中的《上阳白发人》这一故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女作者的独特视角进行重新创作,之后再借左马头这一男性人物之口表达给读者。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雨夜品定中所提出的女性训诫和教育观点是平安王朝贵族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普遍要求。女性作家紫式部以深厚的汉学修养、委婉而精准的笔触将此贵族社会的男女价值观以具体的物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谓可圈可点。

三、结语

关于《源氏物语》的主旨,自中世以来论争不止。其中,有学者通过论证认为源氏五十四帖即是源氏及其子孙的爱情经历,其中涉及到的女性从身份尊贵的瑾姬、秋好、朱雀院三公主等皇女,到没落亲王家的小姐例如末摘花、宇治的大女公子、二女公子等,还有像夕颜、空蝉等的中层家庭的女子,甚至还有与男性人物保持暧昧关系的宫中侍女、女官等。而这庞大的女性经历故事的开端则是“雨夜品定”。此观点尚有偏颇。笔者认为尽管千年之后的我们并不能确定王朝女作家紫式部当时创作《源氏物语》的初衷,但是至少通过文本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紫式部在此物语中描写了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的爱情和人生,而其中不乏借鉴和参考中国文学尤其是《白氏文集》的例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两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永远是男性,他们可以评论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教养女性,也可以把拜访女性当作一种消遣和娱乐。平安时代虽然与当时的中国具有不同的律令体制,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男性对自己爱情永恒的追求和对女性柔顺忠诚的渴望。这也是古代中日两国的两性关系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①原文:わが世とぞ思ふ望月の欠けたることもなし。笔者译。

②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的政治体制。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实行寡头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幼时,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天皇年长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辅助天皇总揽政事。

③受领:“国司”的别称。一般指到任职之地,实际上担任负责行政的国守、权守或权介的职务。

④文章生:日本律令制下在大学寮学习汉诗文、历史等文章道,通过式部省考试的人。

[1]阿部秋生,秋山虔,今井源卫.源氏物语[M].东京:小学馆,1970.

[2]南波浩.紫式部集[M].东京:岩波书店,1937.

[3]池田龟鉴.紫式部日记[M].东京:岩波书店,1930.

[4]陶力.紫式部和《源氏物语》[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5][日]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M].申非,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6][日]中西进.源氏物语与白乐天[M].马先国,孙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7][唐]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丁如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源氏物语马头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20 世纪20—40 年代《源氏物语》在中国的引介与接受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马头星云
凯恩斯的手
浅析源氏恋母情结——读紫式部小说《源氏物语》
Desoutter马头动力工具自动送钉系统推动高效率装配
可爱的小马玩偶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