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及高三教师职业压力、倦怠等特质应对关系研究

2014-06-06李梓林

成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倦怠特质

■李梓林

班主任及高三教师职业压力、倦怠等特质应对关系研究

■李梓林

教育作为诸多社会事业之一,必然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在面对各种评比与竞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程度不同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其中班主任和高三教师尤为明显。班主任身处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交汇点,面对的事情更具体,面对的工作压力更大。而高三教师任教毕业班,与寒窗多年的学生并肩应对高考,他们与高考距离更近、感受的竞争和压力更强。所以,关注班主任和高三教师这两类群体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非常必要。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武汉市一中班主任和全体高三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为90.7%。其中,班主任42人(包含高三年级班主任15人),高三教师17人。平均年龄37.06岁,标准差6.229;平均教龄16. 04,标准差6.540。

2.研究工具

教师职业压力问卷。采用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该问卷由46个问题组成,测查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总的职业压力强度以及具体的6个方面的职业压力强度等。其中6个层面分别为:(1)考试压力层面,如“学校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教师的职称、奖金”“担心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率”;(2)学生因素层面,如“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没兴趣”“学生的议论和批评”;(3)自我发展需要层面,如“知识日新月异,自己有些跟不上形势”“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的机会太少”;(4)家庭人际层面,如“与某些同事关系紧张”“家人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工作”;(5)工作负荷层面,如“教学准备、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太大”,“平均日工作时间太长”;(6)职业期望层面,如“教师社会地位低”“报酬少,经济上感到窘迫”等。问题主要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形式,分5点计分,选项由“没有压力”“有点压力”“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组成。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其感受到的职业压力强度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采用郑晓芳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该问卷基于马斯拉池等人的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包括17个问题条目,涉及3个维度,即情感衰竭(EE):教师在工作中,个人无法很好地处理周围的问题与需求,因而感到精疲力竭,丧失工作的情绪资源;去个性化(DP):与学生互动的工作过程中,教师以不带感情与冷漠的方式和态度来回应,也就是对学生或同事逐渐产生负面的、愤世嫉俗的冷漠态度;低成就感(AP):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低成就的感受,包括与同事合作时能力不足,完成工作时能力不足所产生工作能力上的低成就感,以及工作意义上的低成就感,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的4点计分,选项由“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组成,数字越大表示倦怠感越强。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采用姜乾金、祝一虹编制的“特质应对问卷(CSQ)”。该问卷共有20个条目组成,分积极应对(PC)与消极应对(NC)2个维度,4点计分,选项由“从不这样做”“有时这样做”“经常这样做”“总是这样做”组成,数字越大表示倾向越强。

二、研究数据

1.班主任和高三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特质应对方式的状况

数据结果显示,班主任的职业压力来源由高到低分别是: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职业期待、自我发展需要、学生因素、家庭人际关系(详见表1)。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维度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而从特质应对来看,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分数分别是2.514和1.950。

结果显示,高三教师与班主任的各项数据指标比较相似,职业压力来源由高到低分别是: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职业期待、自我发展需要、学生因素、家庭人际关系(详见表2)。高三教师的职业倦怠维度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而从特质应对来看,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分数分别是2.553和2.212。

由于两种类别教师的各项数据指标都比较类似,所以,后面不再分别分析而是将两者合并处理。

2.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教师的最大压力源、工作负荷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维度、特质应对方式的消极应对相关显著。而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维度与其压力源的考试压力、学生因素、工作负荷、职业期待4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也显著正相关(详见表3)。

表1 班主任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特质应对方式

表2 高三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特质应对方式

表3 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特质应对方式各维度的相关矩阵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和考试压力

本调查发现,教师职业压力最大来源是工作负荷和考试压力,两者均已超过中值。这一结果与以往徐富明、朱从书、程俊玲、郑晓芳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本研究认为,考试压力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原因导致重点中学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首选。普通学校一个班级30左右个学生,重点学校能达到60~70人。普通学校一个年级2~3个班,重点学校至少10个班,有的甚至达到20个班级。很显然,重点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要大得多,还要担心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担心学校用学生考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水平,同时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其期望过高,教师背负着学生考试和成绩的责任。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和高三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和管理,还要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复杂的因素,因此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职业压力,从而容易形成心理压力。

2.教师职业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与考试压力、职业期待、自我发展需要、学生因素、家庭人际关系等教师职业压力维度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而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压力各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可见,心理压力与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也就是说,面对压力的时候越是消极应对,越容易受到职业压力的困扰,所以,改善高中教师的消极应对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感受。

3.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发现,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与职业压力的考试压力、学生因素、工作负荷、职业期待4个维度显著正相关;去个性化与职业压力的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家庭人际3个维度显著正相关;低成就感与职业压力的各个维度均无显著相关。教师在工作中,无法很好地处理周围的问题与需求,因而感到精疲力竭,丧失积极的工作情绪资源,继而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由此,笔者认为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提升教师正性情绪体验等措施能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降低教师的职业压力感。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职业倦怠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