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品牌化发展

2014-06-06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组

成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升学学院中职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组

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品牌化发展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组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精神,探索适应武汉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落实武汉市“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提出的“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品牌化发展”目标,市职成教协会在市教育局领导下,组织开展了“集团化模式下武汉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狭义指向是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指向是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两者强调“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承接发展的教育。其内涵在于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教育体系等的衔接。

课题研究工作于2013年初启动,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先后组织了3所中职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10月又组织课题组成员赴深圳、广州、长沙4所中高职院校学习考察,调研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形成了子课题的“国内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研究”的调查报告。这些调研对我们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调研概况

2013年6月,课题组按计划对武汉市3所中职学校师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类:一类面向中职教师,设33题,160名教师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另一类面向中职生,设25题,373名中职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0份。问卷调查有利于把握全市中职师生对“中高职衔接”命题的知晓度及其思想,从而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数据。10月,课题组实地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财经学校等四所院校就中高职衔接的规模形式及特色、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政策及路径措施、跨地区中高职衔接合作及本地区中高职衔接解决策略、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经验及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听取了广东省教科院负责人关于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情况的报告。实地调研加强了对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探索和以职教基地为平台促进基地内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衔接的案例分析,对凝炼集团化模式下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统计与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的组织管理分析

本次调研共走访了7家中职院校,其中市外4所,市内3所;2所高职学院,5所中职学校。在调研中我们了解了以下情况。

1.学制及教学组织

此次接受调研的院校普遍采用了2种相对定形的形式组织中高职衔接,即独立型和一体化。独立型即中高职各自独立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职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或“3+X”考试(或类似型)升学。目前各省中高职教育都分别有二、三、四年学制,其中三年制为主流,其优势在于办学定位准确,学校分工明确,缺陷在于培养模式割裂,校际沟通不畅,规模难以扩大。一体化是高职提前介入、中高职统筹制定专业教学方案形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主要表现为五年一贯制(有“3+2”、“2+3”两种形式)或其类似形态。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3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其特点在于能统筹制定有利于人才终身发展的专业教学方案,扩大专业规模,缺陷在于思想层面、投入机制上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路径。

相较而言一体化更有利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2.升学考试与专业建设

调研组发现广东省职业院校正在强化以三二分段试点为内容的中高职衔接实践。试点职业院校选取对口专业或大类,自主招生。高职学院提前五年介入并牵头,与中职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教师教研活动。中高职分工协作,中职学校负责前三年工作,接受高职学院督导;高职学院负责后两年各项工作。目前,10个“基础好、规模大”的专业正在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中高职衔接实践已达三年;长沙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教育园区为依托、以专业为钮带与园区内三所中职学校进行了中高职衔接实践。

在对“五年一贯制”、技能高考等的调查中,教师们更注重淘汰机制的建立,他们认为“百分之百”直升高职学院不利于调动中职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们同时认为培养定位不同加大了高职学院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管理难度。“五年一贯制”学生实践技能差,学习倦怠感重,部分教师丧失对此类学生进行培养的兴趣。在对技能高考组织中,教师认为“技能高考”应在中职二年级下学期组织报名,在中职三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考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职业文化建设等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其中中职学校学生“第三年”培养中的利益、管理等瓶颈性焦点、难点问题有待破解。中职学校也指出高职学院自身吸引力、学费分配、课程衔接等问题也逐步成为深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改革的关键。

由于对衔接动机、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的认知不尽相同,接受调研的两所高职学院不约而同地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时采用“缓步推进”的方式,同时要求加强对学分互认、错位发展、就业平台等的研究,以解决学校定位不清、中高职衔接生源流失率较高、高职吸引力不高、拨款政策缺乏政府指导等问题,从而避免中高职衔接陷入“鸡肋”局面。

(二)中高职衔接的中职生意愿分析

1.中职生的升学意愿

(1)三成中职生有意升学

调查中发现,31%的学生将争取毕业后进入高职学习,22%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就业,更多的学生则彷徨观望。另一份调查数据表明,30%的学生为了自己的终身发展希望读完高职再就业。中职生毕业时将形成升学、就业、观望三分天下的毕业后走向。

(2)不愿升学的原因

接受调查的学生有69%到毕业时还未满18岁,这批中职生既有升学憧憬,又有升学顾虑。36%的学生由于“技能高考”历时长,担心升学无望、就业不成而导致“鸡飞蛋打”。25%的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不愿升学,这个结果与22%中职生毕业后不想升入高职、想早点就业的意愿基本吻合。调查中还发现,部分中职生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全,升学兴趣不大。升学后学生有三大顾虑:一是担心学业跟不上;二是希望享受更多资助;三是就业预期不明,担心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

2.对现行中高职衔接的看法

在调查中,35%的学生赞同通过中高职衔接畅通技能型人才升级渠道;33%的中职生表示得知“技能高考”等升学政策是由于中职学校宣传动员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不到30%的高职学院主动与中职学校联系。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教师态度分析

1.普遍赞成中高职衔接

中职教师普遍赞成中高职衔接。94%的老师认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5%的教师建议采取集团化办学,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构建中高职联合办学机制。85%的教师建议积极发展技能高考,提高对口招收中职生比例。

2.关注中高职教学衔接

中职教师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93%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中职+高职”,而是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重组课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91%的教师认为中高职院校交流不够,应建设交流平台。89%的老师认为中高职应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段实施。教师们还指出存在中职生文化基础差、两类层次的专业课程及内容、技能训练有重复等问题。92%的教师认为中职服务高职也是“以就业为导向”。90%的教师认为要加强教学模式的衔接,以促进中职生升学后适应高职教学环境。中职教师还提出通过学分制解决课程衔接问题的想法,甚至中职学分达到一定数值可直接被高职录取。

3.组建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

95%的教师关注到湖北省已组建了电子、焊接等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认为武汉市在组建以专业为依托的中高职联合办学机制方面应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他们同时认为武汉市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应该是政府主导,高职主动,中职参与。

课题组认为:由于中职生自我规划、约束能力较弱,导致高职学院对招收中职毕业生的热情不高,与高达30%以上的中职毕业生的求学热情形成“冰火两重天”的状况。虽然中高职衔接办学会使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变得更为复杂,但中职教师表示已做好了承担更大压力的思想准备。

三、结论与建议

(一)定位培养目标,提高中职生入学文化水平

中职生升高职对中职学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增强了中职吸引力,又淡化了中职特色。因此要合理定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防止把升学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出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现象,使“职业性”彻底丧失;同时增加对中职校的投入,提高中职学校打好就业和升学两场“战争”的能力,保证培养质量。

(二)强化课程衔接,发挥中高职“职业”共同性

在中高职衔接中,课程结构衔接处在核心地位。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合理衔接,关系到中高职目标定位及职业教育体系的稳定。中高职衔接必须以专业对口衔接为基础,以培养目标及课程衔接为核心,以适应武汉市经济需求为目标。

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最大问题就是衔而不透、接而不紧。出现课程重复、技能倒挂、文化基础缺失等问题。因此,推进中高职衔接的重点是重构课程体系,推进专业课程标准化。在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要体现承接与延续,中职阶段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及操作规范的培养,高职阶段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及对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三)推动教学模式衔接,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

要以适应高职学习要求为目标,关注中职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着力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主动学习和主体引导。一体化教学是中高职院校普遍实施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模式上强调衔接,以促进学生进入高职后能尽快适应。

(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中高职衔接指导平台

要做好区域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多形式多举措促进区域性中高职紧密衔接。例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区域性以专业为钮带的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这个平台畅通中高职院校交流,促进高职学院提前介入,在集团内依托条件好、规模大的专业先行尝试,一揽子解决中高职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衔接、教育方法与模式衔接等方面的问题。

(执笔:方宽)

(课题组组长:易小虹 课题组成员:徐俊 徐瑞玲 王中林 曾世锋 方宽 程东齐)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升学学院中职
初等教育学院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升学啦
西行学院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