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在笔尖流淌
——我用故事来传播教育理念

2014-06-06许鸿

成才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江汉区笔尖家教

■许鸿

真情在笔尖流淌
——我用故事来传播教育理念

■许鸿

在我的办公桌边有一摞厚厚的文稿,那是我近三年来坚持写给家长们的一封封家教指南:“您为孩子背书包吗?”“不要夺走孩子失败的权利”“体会改错的快乐”“学会在孩子面前掉底子”……一路走来,辛苦伴随着幸福。我的这项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些许帮助。从他们的一份份留言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在成长、在进步,他们从只会埋怨、唠叨、指责到学会了尊重、理解、赏识,真情在老师和家长的笔尖流淌着。我的这份坚持也获得了领导、同事们的认可,各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我也先后被评为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先进个人、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先进个人、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第七届“百名优秀班主任”、江汉区第三届功勋班主任,所带班集体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我班的孩子大都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家长因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孩子,更别谈教育孩子了。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尽量抽时间走进孩子们的家。

一天放学后,我随小周同学来到他家租的房子,向他爸爸介绍了他的学习情况。他爸爸听后无奈地摇摇头:“他小时候从暗楼上摔下来,差点死了,捡了一条命就是万幸。我怀疑他摔傻了,也不对他抱什么希望了。”听到爸爸的话,周同学的脸涨得通红,头低得很下。我紧握着孩子的手,不容置疑地说:“他一点也不傻!我很喜欢他,以后再不要说他傻了!”爸爸愣住了,无奈、尴尬又感激地笑了。

爸爸那句“我不对他报什么希望了”不断地敲打在我的心头。在与家长们的接触中,类似对孩子抱怨、放弃的话不断地被重复着。家长们虽然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言语行为间不经意地流露出的却是对孩子失望的情绪,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这样的孩子太需要鼓励,这样的家长更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要想办法改变他们的教育观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在常态生活教学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现在的教育书籍有不少,但少有家长会主动地去看、去学习。我想如果把教育孩子的方法编进教育故事中,家长一定会乐意去读;在这样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也一定会乐于接受。

从2011年起,我就尝试用每周写一份“家教指南”的方式来帮助家长。平时我留心观察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将之编成小故事。故事中,我将孩子们的优点放大,不足之处善意提醒,并融入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每周五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在上面留言。

我很清楚地记得第一篇“家教指南”的题目是“您为孩子背书包吗?”这个问题源于我每天在上班路上都能看到的情景:一边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肩头都背着孩子的书包,然后是不停地数落着孩子,一边是孩子甩着手一脸无奈地跟在后面走……在这份指南中我向家长传达了这样的理念:每天自己背书包上学是锻炼体能的机会,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机会。让我们试试让孩子从长辈肩上取下书包自己背上,再夸夸孩子真棒,相信孩子将会感到非常的自豪,也会更喜欢上学、更热爱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教育,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它、提炼它,再把它应用于教育实践。

因为教育有效果,每周学习“家教指南”成了家长们期待的事。从去年开始,我把“家教指南”改版为“校园纪实”,以介绍本周学校、班级发生的活动为主要内容,不光要求家长留言,也要求孩子们留言,让他们参与其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记得一次,我们学习了古诗《游园不值》。古诗讲述了诗人在美好的春天外出赏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堂上,我问孩子们:“周末这么好的天气,哪些同学和父母外出游玩了啊?”等了好一会,才有三三两两的人举手。我看了一下,全班也就四五个同学和父母出去玩,这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又问:“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啊?”顿时,全班同学都举起自己的小手。当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这一周我写了一篇《时间去哪儿了》,向家长表达了这样的教育观点:不是家长没时间陪孩子,而是家长没有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陪着孩子玩,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们从一份份指南中感受到老师的细心、良苦用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家教指南不仅向家长传播了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沟通,建立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和充分的信任。

三年来,我给家长写了70多篇家教指南,家长们一份份真诚的留言也鼓励着我坚持下去。在与家长的笔尖交流中,我感受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它让家长们学会了尊重、理解、赏识孩子,孩子们也在家校共同的关爱下学会了感恩、自律、上进。

在这样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特别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始终本着“充分放大闪光点,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班级中热火朝天地开展了“人人都是小岗长”的活动。从窗帘岗长、电脑岗长、地面岗长到值日生、领读长,我们设立的40个岗位涵盖了教室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为鼓励孩子们积极到岗,班级每周进行一次互评,做得最好的孩子得三颗星,依次是二颗星、一颗星,每月一总结,颁发小奖状。对于没有得星的孩子,我随时关注、巧妙提醒,对他们在岗位上的点点闪光之处大力表扬。

小小的岗位,赋予了孩子们责任,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安静、认真、竞争、有序、思考、改正、进步这些美好的词语体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身上,展现出庄重和自信之美。

工作之余我喜欢阅读各类书籍。由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我还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武汉大学心理咨询骨干教师班的学习,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来又参加了湖北省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培训的学习。我的班主任工作得到了领导、家长的认可,我也走出学校,向更多的家长传播教育理念。2011年9月,我参加了江汉区“魅力教师、功勋教师”送教结对公益活动,接受了广大家长的“教育咨询”;2012 年5月,我做客《武汉晨报》“名师讲坛”,现场与200多名家长分享“幸福”话题,答疑解惑。2011年我有幸成为了江汉区“余桂霞班主任工作室”首批成员,这个平台让我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同行,工作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参与了江汉区《本色德育》《本色德育教案集》的编写工作;承担了《本色德育》课题研究任务;与工作室成员走进西马路、万松园路、长港路等数所小学,与同行分享教育智慧,交流工作的心路历程……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被无数人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与家长的笔尖真情交流不仅圆满了学生的生命状态,也见证了一名班主任的青春多彩、韶华流逝,让寻常的岁月多了回味、温暖与感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教师,把一件普通的事坚持做好,育人无痕,携同致远,就如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天一街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江汉区笔尖家教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深情笔尖下的西部惊叹曲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绿意点亮生命
笔尖上的“京味儿”
用创新的激情抒写养老事业的新篇章——记前进中的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湖北省养老事业的楷模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