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一种意念的形式

2014-06-05

关键词:瓷碗意念水墨画

张 羽

水墨,一种意念的形式

张 羽

水墨媒介或说水墨文化的两千年发展,水墨一直是作为工具被使用。事实上,所谓水墨的发展实质上是水墨画的发展。这一发展为人类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国绘画体系。而这个体系至文人画高峰后,到近代黄宾虹将笔墨的笔墨性、或者说趋于符号性的笔墨推向极至,并使后人无法超越。其实,从某种角度讲这一体系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但,黄宾虹的笔墨努力最终没能解决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性问题。

而如果从整个亚洲来看,使笔墨获得现代性的案例应属60—70年代日本的艺术家井上有一。他的笔墨形式探讨超越了书法本身及书法用笔,乃至书法的形式,并在书法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间形成某种关联,但又不同。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现代性的个人风貌。

井上有一的笔墨表达之后,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还能如何?我们怎样超越并发展?进入21世纪,我以修行式的行为、意念超越水墨超越水墨画,在水墨画之外开启《指印》的表达。如今再次面对表达,面对水墨的物质性形态再次重新认识水墨,《水墨,仪式》由此而诞生。

《水墨,仪式》行为、装置作品,以空间的大小制约作品的创作时间的长短。这件作品看上去好像是关于碗的场景叙事,使用几百只或成千上万只碗,这之间的视觉震撼及感受是不同的,但表达的核心问题是一致的。在光州美术馆的场地空间我置放了600只白瓷碗,经过四天的制作时间完成基本表达。整个表达过程是将墨汁、水调和后形成物质性的水墨形态,也可以称为水墨原态,再以日常经验的方式用水壶将调好的水墨装满600只瓷碗中。从而赋予了物质属性的水墨具有了文化性的关联,由此转换为仪式性的思想表达的精神诉求!超越过去、也超越了自己!

《水墨,仪式》行为、装置作品的表达仍在进行中呈现,这个呈现反应在随着作品的展出过程,作品经时间在空间中的变化,具体的是600只瓷碗中的水墨所显现的变化将留给观众,留给思考。

这个变化是瓷碗中的水墨的水一个月后会自然蒸发,留在瓷碗里的只是水墨的墨迹。水墨在此完全改变了一直以来被作为工具的待遇,而回到水墨物质属性的原态,而水墨的文化性和精神诉求是通过瓷碗转换而引发的思考与关联。

发生20140712 透明亚克力盒、宣纸、水 广东美术馆 2014

发生20140712(局部) 528只瓷碗 30个亚克力盒、宣纸、水 广东美术馆 2014

猜你喜欢

瓷碗意念水墨画
意念机器人(上)
小瓷碗,碰碰车
牡 丹 (水墨画)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碎碗
学会放下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涓滴意念汇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