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古董首饰设计教学探微

2014-06-05张莉君

关键词:花片古董首饰

张莉君

新古董首饰设计教学探微

张莉君

以古董为材料的新古董首饰是对中国风首饰的一种尝试,本文对新古董首饰的历史、文化、设计做了简单阐述,并结合校企合作的课题,贯穿以主题教学的方法,使得首饰设计课程别开生面。

古董 首饰 设计 教学

“冶饰者,当不滞于物,金银珠玉、竹木牙角均可为饰。新旧不论,华素不界,唯构思精奇、巧夺天工者上也”(图1),这段文字引自09届学生的新古董首饰设计主题教学的作品成果展览前言,也可视为对此次教学的总结。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符合现代设计感的古典主义风格。这次的主题教学不仅是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而且在首饰材质里用到了明清古董,所以暂时命名为“新古董首饰设计”。这其实与现代首饰艺术中的材料论相关,材质的选择在传统商业首饰中永远是占第一位的,但是在现代首饰艺术中材质永远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设计利用好材质来体现设计者的中心思想。这次的主题教学给了我们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区域,一种对于材质选择的可能性的探讨,它既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借以老玉件等古物并以现代的设计与工艺还原首饰的古典气质,对一些残缺的古董老件加以设计、诠释,把一个无用的东西变成可以实际佩戴、并拥有传统中国气质的首饰。

这个主题教学是一个校企合作的项目。在过去几年的首饰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主要以手工艺为基础,在设计教学中比较偏向材料拓展和艺术方向,与商业首饰设计有些偏离。在毕业生的反馈中我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学生在学校可以按自己喜好来,在公司是按客户需要或者限定的裸石来设计。在首饰设计教学中,按客户需求设计的反向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主题教学中引进了新古董主义的这个项目。简单来讲就是在一个周期内,由商业公司提供一些明清的和田玉花片、翡翠雕件等原料,再由学生设计、加工制作,完成老古董的改制。在实践上能够围绕这一主题同时学习设计、工艺以及电脑绘制;在理念上能够引导学生转变设计思路,重新认识传统古物的历史美感,制作古董改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实践的机会,和市场零距离接触。在销售的反馈信息中,还能得到启发与理解,更加明确一些商业首饰的行业规矩、应该规避的风险、成本的核算等等。

一、古董珠宝改件历史

在课程最初,我们需要了解古董珠宝改件的历史。西方古董珠宝是指在距今四五千年到二十世纪中叶这一时期,一般属于高级定制的范畴。在这些古董珠宝中,有一种十分特别的存在——改制古董首饰,就是利用一些东方淘来的古董来设计制作首饰,其中率先制作带有明显东方风格的品牌是卡地亚。中国的首饰、建筑、诗歌、漆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的追捧,卡地亚的东方风格在众多类似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它并不是一味迎合法国口味的“粮食”,而是实现了两个世界文明的对话与碰撞,将收藏的各种中国原素材巧妙的结合在各种首饰、梳妆盒、钟表中,寻求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美。如图2,这款卡地亚胸针古董手表,表面上是一款胸针,手表表盘隐藏在底面,采用珐琅、镶嵌等工艺,下部的翡翠为18世纪中国的兽形老印章。这样的结合在卡地亚高端定制的历史上是很多见的。

当然,对古董珠宝的修复改制并不是西方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会发生。中国的首饰古董相对于其他古董的存世量比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的熔融后重新制作,因此收藏过程中时常有正面清代工反面却是明代工的玉饰,还有很多明代进口的宝石在清代重新运用的例子。中国的这种改制是彻底的改变,包括形制的改变,不包含在我们所说的新古董设计的范畴。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对传统老材料的改制首饰最早源于台湾,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就开始了这些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首饰的设计。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很多台湾人率先关注并收购了大陆很多优秀的各类珠宝老件,开始进行古董首饰设计。这几年在大陆发展得比较好的台湾首饰设计师有张樱觉等,如图3所示是她早期作品,清代和田花片与现代宝石结合的新设计,这种包含中国人文精神的作品是非常吸引人的。在他们的带动下,大陆也开始慢慢对这些历史遗留的老件开始了改制设计。

二、对古董材质的近距离接触

对课程的认识是课程展开的前提,在课程教授的期间,也是对这些古董老件不断认识的过程。如图4,校企合作提供的明清老件以老翡翠、老白玉和半宝石雕件为主,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元件设计制作中国风的首饰,并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客户需求,充分理解逆向思维设计的重要性是这个主题课程的中心。探讨这些花片制作首饰的客户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以及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针对这些条件研究合理的用金量,以及对宝石质量的研究等等。

从学生第一次带上手套,认真地观看并探讨这些老件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从身到心的一次崭新之旅。这些带雕工的老件每件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需要学生重新开始认识它,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每件物品的气质。在这些老件中,学生们会逐渐了解明清珠宝形制的区别、材质的区别,明清分别进口那些宝石以及特点,点翠和点蓝的区别,花丝镶嵌和錾刻工艺等等,这些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以及首饰课程中是很难学习到的。在上课过程中甚至会探讨《红楼梦》中特定场合的古董首饰佩戴方式,在对这些中国古典首饰理论的学习中,在零距离接触这些和田玉与翡翠中,慢慢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意识到这门主题课程所产生的作品是一种可佩带的中国文化,佩戴者会有一种中国式视觉的满足。

三、古董首饰设计制作

在这些老物件的设计中,我们分成的两个模块,一个是针对完整的老物件的设计,还有一个是对残件的设计。这两个模块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工具的使用都是有区别的。

首先,残件的设计。残件是指残破的或者是有小瑕疵的老件。在这类首饰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这个残件的功能,比如它适合设计成吊坠还是耳环。在选择好功能后开始针对这个残件进行艺术加工。观察它的形态,用现代的首饰功能来定位,用现代的用色、现代的构图去完善它,把它的瑕疵用其他材质来弥补、遮掩,甚至利用这个瑕疵来规划构图。如图5《夜未央》,这是一个清代一级白的和田玉双头簪,但是它从中间断开了。同学们拿到的时候都觉得非常可惜,但是重新用贵金属镶嵌补好又没有实用价值了,因为现代人是很少用簪子来盘头发的,所以探讨过后选择了把它的端口磨平,设计成一对耳环。用凤凰的体态来弥补缺口,K金和小宝石来做衬托,配上翡翠的耳钉。当然背面断口处也用吉祥纹样包裹住了。这个设计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既利用了簪子头上大下小的垂感以及手工打凹的弧度,又完美地把断口遮掩了起来,上下接口处采用活扣,佩戴时摇曳生姿,是个很成功的设计。

如图6是一个和田玉的吊坠,花型比较完整,但是在上部有一些裂痕和沁,这个相对于残件要容易一点。同样还是先选择功能,这样大小的花片同学们商量过后觉得做吊坠很合适。然后就在弥补缺憾上做文章,图案上选择了蔓草镶嵌钻石为扣头,因为玉质为二级白,因此搭配了老的偏暗色系的蓝宝石,每个花瓣的中间搭配了暗色系的彩色碧玺,最后的效果正应了《诗经》的意境:“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类设计在制作上,需要根据残缺的地方沿断口雕蜡做底托,主件采用爪镶比较多,搭配的小宝石主要看石位采用合适的包镶或者爪镶。碰到残缺花片在设计中不合适的地方还要适当的打磨玉片,但又不能破坏它现有的构图。

这些古董经由岁月沉淀下的小瑕疵,非常考验学生在考虑美观的同时遮掩或者利用这些瑕疵,实现美与实用相结合。学生都说感觉把一个无用的东西改变成既美观又有实际用途的首饰,这样的满足感是从来没有的。这样的课程不仅仅是学术化理论化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与市场相结合,既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又能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开拓眼界与思路。

其次,完整的主件设计。完整的老物件在首饰设计中应该要保持它的完整性,在几百年的岁月中能够经历风雨战乱而保存完整是非常不容易的。如图7,是一个清代三连环耳环部件,银质珐琅耳钩已经缺损。这种镂空的三连环现代的玉雕师傅是很少会去做的,一是因为工艺,中间完全掏空以及双层的拉丝工;二是因为费料,三连环特别费料,而且还会使整体特别脆弱。这类古董首饰在设计上应该避免过多花哨,以实用性为主。因为玉与翡翠等老雕件很容易摔坏,要考虑到使用者佩戴的舒适度、安全性。这个三连环的设计只是简单的在连接上做了文章,采用线结构,不能太过于增加耳朵的负担。这类设计因为没有必要做底托,因此在制作上肯定会用到点焊,但是应该尽量避免直接贴合玉器的设计,以免制作过程中的损伤,这种损伤是不可修复的。

如图8、9,是学生在工作室设计与制作的场景。我们从首饰的演变、风格、技法、设计构图上都做了深刻的总结;从现代观念的设计感讲到设计中运用平面化处理、几何图形的运用;从新老材料的对比讲到所对应的色彩运用,从客户的接受范围讲到用金量的控制,从人体工程学对设计款式的限制到古董首饰的护理,可以说是一次和谐的有关首饰的思维碰撞。特别是有关中国风“新古董首饰”的展览,虽然看似稚嫩,但是同学们在自己的首饰设计生涯中跨出了第一步,新古董教学也由此展开。

四、主题教学的总结

古董首饰主题教学,虽然在首饰课程的设置中不是最重要的,时间也不长,但是肯定是最独特的。玉、翡翠、玛瑙、老金银器,是我们古典首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而这些东西却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而且对于古代首饰及其工艺也很少有人会关注。现代人往往更多的追求现代切工的钻石、红蓝宝等西方传统珠宝,忽略了自己佩戴了几千年的珠环玉翠。所以重拾这些老物件,并且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是这个首饰主题课程的主体,这比大众的中国风更具文化内涵,也是中国风的重要诠释。这些花片特别是残破的花片,大量散落在民间,很多除了当标本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它制作成一件件美丽的首饰,是件无比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经过加工设计的古董首饰具有不可复制性,唯一性,不可能大量生产,对设计制作者的要求是:要有辨别古玉真伪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历史文化功底;了解首饰制作的程序;还要有开阔的创作思维。对于设计师来讲满足后三个条件即可。在设计上则要求吸收古玉的纹饰特性,用现代的首饰设计手法,合二为一,这又是对中国风首饰的另一种诠释。设计是相通的,针对这些原料的现场设计,对其他的首饰教学课程而言,无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这个课程对学生而言,提供了一种首饰设计的可能性,也让学生们提前进入了工作岗位。这种“接地气”的主题教学方式,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走的一条新路。

(张莉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新古典首饰项目——学生制作银饰部分

新古董首饰设计主题教学——渭塘珍珠项目

猜你喜欢

花片古董首饰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在马德里淘古董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美丽的康乃馨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蕾丝杂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