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政产学研合作思路与方法探索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雷山县人民政府合作为例

2014-06-05

关键词:雷山雷山县产学研

仲 溪

校政产学研合作思路与方法探索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雷山县人民政府合作为例

仲 溪

艺术类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发展主线,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信息和学术资源等方面优势,积极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各种适用的文化科技信息支持,并持续稳定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校政合作 产学研 文化产业

一、引言

校政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产学结合的一种校地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和学术资源优势,积极为地方发展提供帮助;高校通过地方政府行政力和整合地方资源的优势,以产带学,以产促研,为地方政府培养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促进教学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高校教学水平。21世纪科技文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先驱者,创新科技文化发展理所当然的成为促进全国各大院校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但由于高等教育务实能力不高,产学研项目科技资源配置不均,研发、设计及制作方向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符等原因,限制了高校与地方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只有转变高校思想观念,创新产学研合作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社会实际需求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才能切实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和谐发展。

二、校政合作思路和方法解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雷山县人民政府的产学研结合是围绕地方非物质文化发展的热点,以及相关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及课题研究,为雷山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库支撑;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实践工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省、州、县各级部门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在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中探索出符合雷山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一)校政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人才培养为目标,学院通过跨界课程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师生组成以雷山民族文化、专项旅游品设计为主的跨界主题教学及设计研发工作。有效发挥专业优势互补,合理应用地域文化元素。通过一系列的跨界课程融合,打破专业界限,突破思维惯性,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与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在合作创新的教学形式下,挖掘潜能、主动学习。校政产学合作跨界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学院专业建设趋于合理,提高了教育的务实程度,有益于培养新型的全能型人才。

2011-2013年学院实施组建跨界课程教学实践团队10组,完成雷山苗族专项设计成果作品300项。获得贵州省两赛一会2等奖3个,3等奖1个,最具民族特色奖1个,最具市场潜力奖1个,十佳设计师3人,优秀奖若干。(图1)

(二)校政合作助推地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

雷山县是一个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的县城,有13项国家级非遗文化,但是由于交通设施条件、教育落后等原因,导致了当地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的困难。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发展雷山县非物质文化,成为校政产学研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政双方通过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共同促进民族文化向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在民族文化资源集聚地建立研发中心,从源头开展保护工作。

2011年6月学院与雷山县人民政府在雷山县合作成立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以下简称苏雷非遗研发中心),它是国内艺术类高校在贵州省建立的首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中心。它的建立加大了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文化部门共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力度,并作为校政合作平台开展探索性研究,推动地域文化发展。(图2)

苏雷非遗研发中心的建立便于挖掘、普查、收集、整理、研究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方面信息,并从源头上对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有效保护。2012年至2014年,与地方文化部门共同收集、整理了雷山县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出版了《苗疆圣地,和美雷山——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图书一部,第一次完整的将雷山县的非物质文化记录在册,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提供了文字与图片资料,加强了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图3)

2014年苏雷非遗研发中心在挖掘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明确重点,组织人员在非物质文化技艺研究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当地民族传统技艺的特点,找出普遍性和独特性,挖掘梳理其历史渊源、工艺技艺、传承脉络等信息,撰写出较有深度的研究报告,积极争取省级乃至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课题,为雷山非遗文化传承做好基础工作。

苏雷非遗研发中心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校政合作桥梁的作用,在探索非遗文化的同时,积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安排师生到民族文化发源地了解研究最具特色的雷山民族非遗文化。

图1-1、获奖作品

图1-2、两赛一会获奖作品

图2、雷山中心成立

2、加强与地方文化企业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带动雷山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2012年,苏雷非遗研发中心与雷山县西江旅游公司进行合作(国企),共同创建“迁徙之路”旅游商品营销品牌,尝试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并通过校政合作搭建一个集设计研发、生产、商品销售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文化旅游商品发展平台,统一营销和管理。将部分的小家庭作坊改变为中型生产基地,解决了当地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将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及产学合作成果引入到旅游景区进行表演和展示,增添了景区的人文色彩,提升景区的品位和经济效益,让传统家庭小作坊式手工生产技艺形成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进一步带动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为了配合地方文化企业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的艺术设计特性,学院组织大规模设计教学活动,完成银饰产品设计30项、特色旅游品设计70项、特色旅游包装设计45款、专题旅游策划方案5项;辅助运营企业品牌2项;合作帮扶银饰、刺绣、织锦、芦笙等家庭作坊12个,带动相关产业产值5000万元。(图4)

3、扩大宣传,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仅局限在地域的保护,还需要更好的传播和宣传。只有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民族文化,才能更有利的推动其发展。苏雷非遗研发中心积极配合当地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学术活动与外宣展示为雷山非遗文化宣传创造条件。

1)通过政府承办的各种展示展览会及民族文化节日盛会,把独显雷山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和展演,让更多人了解、欣赏民族文化,并购买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商品,更加有效的宣传雷山民族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图5)

2)学院为了更好地宣传雷山特色文化,多次在苏州举办雷山苗族文化活动和民族节日旅游推介会,利用活动将雷山特色文化带入长三角地区,并以学院为中心宣传点,建立雷山苗族文化展示馆,对雷山文化进行长期宣传和展示。(图6)

3)在一系列的文化展示展演宣传活动的同时,校政双方携手推动媒体宣传,在一些大型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扩大受众面,全面提高雷山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三)校政合作大纵深发展,塑造产学研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品牌,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构建核心品牌是我国高校产学研发展的关键途径。打造苏雷非遗研发中心品牌是提升校政合作的重点项目。苏雷非遗研发中心不断探索和努力扩大其挖掘、普查、收集、整理、研究、保护、传承的功能和服务职责,获得国家级优秀骨干院校实践实训中心。目前,苏雷非遗研发中心已经与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发展中心、省旅游局及相关文化旅游部门合作,以设计研发为合作基点,拓宽校政合作平台,扩大校政合作成果,探索校政合作大纵深发展模式。

建设苏雷非遗研发中心成为集文化传承保护、文化研究、文化展示、活态体验、人才培养、设计研发、生产营销、产业协会等功能为一体的大综合校政合作平台,塑造校政品牌战略,并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级校政产学研合作中心和国家级苗族文化保护中心,是推动宣传校政合作大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3、《苗疆圣地,和美雷山——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封面

图4-1、迁徙之路品牌发布

图4-2、产品展示销售

图4-3、莫厌学芦笙作坊

三、校政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学院与贵州省校政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已有3年多时间,期间遇到一些困难,现根据苏雷研发中心项目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关于企业对参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2012年与西江旅游公司合作至今,借助学院的内部、外部资源优势为企业在商品设计、研发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有效解决,目的是能让企业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生产商品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但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较多关心市场经济效益,高校则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所以随着项目的进行,双方会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出现合作冷淡、积极性不高,甚至取消合作的局面。针对这样的情况,学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协调工作:1)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务实教学的重要性,让师生更深入的理解地域文化内涵,以市场规则提升师生职业技能水平;2)积极引导企业注重地域经济的文化形态,并切合雷山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稳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经济。

(二)关于政府体制机制保障的问题

政府部门缺乏保障产学研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是高效产学研发展主要瓶颈。自学院与贵州合作以来,虽然当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针对产学研合作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支持鼓励乃至奖励的制度,但是保障力度仍显不够,这使得整个校政产学研合作工作处于一个相对混乱无序的状态,政府执行力的严重缺失导致合作开展困难。在应对遇到的政策保障问题时,学院在项目立项时会把相关政策保障制度加入到项目合作协议中作为补充说明。或者通过加强项目宣传,让更多的领导部门了解项目发展及推进情况,提高项目的影响力,让涉及项目的部门与个人更愿意为项目推进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以此弥补执行力的问题。还有就是加强双方合作交流,定期举行高层领导会晤交流,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三)关于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的沟通是推动合作更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会导致产学研合作不畅。校政产学研合作信息沟通是重要桥梁,职能部门人员变动是导致校政合作信息不畅的主要原因。学院针对这种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高层领导电话直接互通信息;2)定期举行项目推进工作汇报会;3)派驻全职项目协调员,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4)互相派驻人员到职能部门挂职,更好地融合校政优势资源,助推校政产学研合作发展。

图5-1、2012年苗年服装展演活动

图5-2、包装设计作品

图5-3、苏雷合作三年成果展

图5-4、苏雷合作三年成果展

(仲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图6-1、苗族文化展示

图6-2、苗族文化展示

四、结语

学院通过与贵州省产学研项目合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创新教学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校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以苏雷研发中心为实训基地紧紧围绕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有效的解决了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及市场导向之间的矛盾,打造了完整、顺畅的教育价值链条,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挥校政合作资源,继续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高校、政府、企业的合作能力,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新模式、新路径。

[1] 孙健.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省10所院校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1(4).

[2] 陈治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中国高校科技,2014(5).

[3] 王晓锋,王连军,戚湧.创新产学研合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高校科技,2011-12-21

[4] 王强,周凡.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探索与实践.西昌学院学报,2012(4).

[5] 马科斯·普赖斯.大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冯李崟 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

[6] 刘国远.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考.惠州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雷山雷山县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谈谈雷山苗族“锦鸡舞”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雷山杜鹃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分析
贵州雷山苗族芦笙传统曲调及其演绎方式的现代性变迁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