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英国提赛德大学“未来设计”专业

2014-06-05

关键词:赛德跨界领域

周 潮

解析英国提赛德大学“未来设计”专业

周 潮

英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未来设计”专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融合在一起,探索关于未来的理念。其培养的核心能力与评价有严格的要求与标准。“未来设计”的最终成果可能不是一个设计的实物,而是一种方法、态度、理念甚至思考,是基于理论层面的探索与研究。与“跨界”设计进行比较,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未来设计 核心能力 跨界

英国提赛德大学是英格兰东北部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前身为1930年成立的康斯坦丁技术学院,下设6个学院。其中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质量被全英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QAA,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图1)评为优秀。笔者在提赛德大学夏季学术交流活动期间,了解到其艺术与设计学院在研究生阶段有一个称为“未来设计”(MA Future Design)的专业,学习期限一年,招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未来设计”专业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通过跨学科合作,将不同背景的人群融合在一起,践行关于未来的理念。“未来设计”包含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这一专业方向中更关注的是实现理论层面的突破。通过构筑一种氛围,理论化某些概念、想法,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态度或者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贯穿其中。

通过这种创新同时模拟业界工作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能够跨领域学习又可以专注于某一领域。这些可能会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包括视觉传达、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室内陈设、可持续发展设计、设计营销等等。这个专业提供了个人在商业经营、产品设计、系统开发以及人造物设计等领域的创造环境,通过个人或者群体的努力来探研某一领域。

“未来设计”专业的学习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关于职业技能掌握、项目能力以及共同合作的能力;第二阶段是掌握关于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最后的第三阶段是通过不同的工作室的合作以支撑其设计概念的完成。

作为“未来设计”这样一个研究生专业,要求学生成为构筑自身知识结构的主导者,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论与理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课程学习、研讨或者是Workshop。通常由项目决定整个学习过程,期间覆盖了多领域的学科知识。学员对于主要学习领域以及相关配套知识要进行研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书籍、报纸、期刊、杂志、网页、档案等都是信息源),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推动创造性过程的逐渐成型。在此基础上学员通过演讲或者简报的方式向大众讨论分析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用技能的提升主要需要依托实践经验,工作室为其提供了可能。此外自主学习、真实项目、教师辅导以及“反思”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其中关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批判性反思”是核心,是解决具体问题的主要动因,也是不可缺少的设计过程。

在“未来设计”专业的学习中,核心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模块:

第一是创意与互动。这一能力主要是为了能够延展关于自然、艺术或者设计的边界,探索跨学科界限的共通领域。不同背景的学员致力于某一共同关心的主题,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得创作的过程更为丰富。在探索学科边界的过程中,学员间可以互动,共同研究主题或者提出个人的不同观点。同时,学员也会构筑在艺术或者设计背景下,项目当今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是实验与可行性。帮助学生能够探索和定义自己研究领域的可能性。通过探索性的研究帮助和鼓励学生确立并发展自己的概念。研究和反思社会、哲学以及专业领域中与自身探索方向相关的知识,通过预测去判断在未来的可行性,同时发展自身想法在行业或企业中拓展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化的研究也是可以同步进行的。

第三是职业技能与企业实践。原创性探索只是一种新的产品、服务、环境能够实施并取得商业成功的一个元素。此外,专业的技能以及企业实践的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部分的学习也能够延展与提升学生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分析与反思能力。学生应能够得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包含短期目标以及与自身探索主题相关的长期个人职业规划。

第四是设计概念的实现。这一模块关注于让学生将自身设计项目的概念付诸实施,探索与之相关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学生被鼓励展示自身研究领域在社会与哲学层面的研究水平,并深入了解研究概念未来能够在行业企业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方面,依据能力培养模块的要求有不同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对于课程学习的评估更多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过程中,而非每个学期的最后。评估往往在项目之初就开始,通常由一个团队组成,学生需要给予关于自己项目研究的演讲。设计项目的研究往往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学生汇报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是同样重要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展示自己研究过程的相关证明材料。

在就业方面,本专业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企业开发新的设计命题项目,或者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去继续自己的研究想法直至进入市场。此外,在此专业基础上进入博士阶段的深造也是可行的。

通过提赛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Laura Hepburn女士介绍:其曾就读于学院的“未来设计”专业——通过学习较好的解决了之前在行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依托团队合作,实现了自我提升。“未来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融合在一起,探索关于未来的理念。在“未来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合作者。教师并不会硬性规定学生的研究方向,学生具备研究的独立与自由。学生只有决定了自我探究的方向后,教师才会帮助其达到研究的目标,而一些研究方向的灵感或许就来源于不同专业背景同学的交流。这些方向往往会延伸到社会问题,例如可持续发展、居住条件、肥胖问题、社区问题等等。“未来设计”的最终成果可能不是一个设计的实物,而是一种方法、态度、理念甚至思考,并不是去提供一种产品或者具象的设计,因此是基于理论层面的探索与研究。

以陈列在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大楼共享空间的一组未来设计专业学生作品为例,其展现的是一组造型奇特的飞行器(图2)。这些飞行器并没有动力装置设计,既像鸟类又像飞机,形态优美、充满幻想色彩。设计者是一名来自伊朗的学生,其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幼时的童年记忆以及对于国家保受战乱阴影的困扰。这些飞行器代表了个人内心一种美好的希望与情感,在表达方式上更类似于现代艺术中的装置作品。所有的飞行器并不具有实际使用功能,没有动力系统、机械设计与风洞测试,并不属于产品设计范畴,但又不完全是艺术品。这正是“未来设计”专业呈现出的一种特质——模糊专业界限、探索未来趋向和传达理念情感。

结合国内当下提出的“跨界”概念进行比较,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应注意到“未来设计”重在理论、概念层面的探索与挖掘,对于创新的追求是其本质与唯一目标。而“跨界”的层级与内涵则更为复杂,既有理论层面的探索也有现实产品的开发,更有商业运作的需要与炒作。对于国内目前将很多商业营销活动贴上“跨界”标签需要正确认识,在设计领域避免“泛跨界”或“伪跨界”的趋势。跨界设计、跨专业设计或者说跨领域设计与商业活动中的“跨界”营销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着本质区别。“未来设计”是在跨界设计基础上的进一步,更为抽象与理论化,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

综上,“未来设计”专业只是英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一个极小部分,但透过微观可以体悟到其整体宏观的理念与方向。英国艺术设计教学系统从整体到局部、理论到实践的高度一致性、前瞻性确实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开发提供宝贵的参照与经验。

(周潮,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图2、陈列在提赛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大楼共享空间的一组学生作品

猜你喜欢

赛德跨界领域
跨界
跨界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弄潮儿向涛头立—记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能源部主任赛德辉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