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乌骨鸡和白耳黄鸡正反交F1代的生长、屠宰性能测定

2014-05-30王欢欢陈贤惠张成先楼立峰章学东

浙江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黄鸡乌骨鸡杂种优势

王欢欢,陈贤惠,张成先,楼立峰,章学东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 2.浙江光大种禽业有限公司)

江山乌骨鸡属蛋肉兼用型地方良种,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江山坛石、双塔、虎山、清湖等乡镇,具白羽、乌肤、乌冠、乌趾特征,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特色乌鸡品种[1]。白耳黄鸡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丰及周边县(市)和浙江江山等地,体型小而匀称,羽、胫、皮肤均呈黄色,耳叶银白,耳垂大,似白桃花瓣[2]。乌鸡肉蛋产品作为传统保健食品,在我国有着相当的消费市场,然而目前国内地方乌鸡品种的开发利用大多局限于本品种利用,或引入外血以提高生长速度。本研究主要通过江山乌骨鸡和白耳黄鸡正反交试验,观察比较其F1代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以期为两个地方鸡种的商业化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组合设计 试验用1日龄雏鸡引自浙江光大种禽业有限公司,试验分组及组合详见表1。

表1 试验分组

1.2 日粮配合 统一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0-8周龄日粮的营养指标为代谢能12.0 MJ/kg、粗蛋白19.2%;9 周龄及以上鸡的日粮营养指标为代谢能12.5 MJ/kg、粗蛋白17.5%。

1.3 饲养管理 由专人负责饲养管理。0-8 周龄鸡分组育雏,舍内平养。8 周龄后脱温放养。按免疫程序做好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4 数据采集 称测初生重,抽样比例为各组30羽;测定42、56、90、120日龄体重,抽样比例为各组公(♂)30 羽、母(♀)30 羽。120日龄时,各组随机抽测10 公、10 母,按《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介绍方法,进行体尺、屠宰测定[3]。

1.5 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0 软件计算各组体重、120日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组间单因素ANOVA 分析(P=0.05);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uncan 法。计算生长、体尺和屠宰指标的杂种优势率=(组合性状值-两亲本性状平均值)×100% /两亲本性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测定 详见表2。

由表2可见,白耳黄鸡42、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江山乌骨鸡(P <0.05),90、120日龄时则无显著差异。各阶段正反交组合的体重普遍高于两亲本值,其中,反交B×J 组合的公鸡体重与亲本相比差异显著(P <0.05),杂种优势率为8.5%。

2.2 体尺测定 详见表3。

由表3可见,120日龄时,除母鸡胫围外,白耳黄鸡的体尺指标均低于其他3 组(P <0.05)。杂交组合后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正反杂交组合的体尺指标,杂种优势率公鸡高于母鸡,反交(B ×J)组合的杂种优势率高于正交(J×B)组合。

2.3 屠宰性能测定 详见表4。

由表4可见,江山乌骨鸡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其他3 组(P <0.05),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为负值。但半净膛、全净膛、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反交(B×J)组合的全

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他3 组(P <0.05)。4 个组的胸肌率、腿肌率无显著差异(P <0.05)。正反交组合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亲本值(P <0.05)。

表2 各组子代的生长性能及料重比

表3 各组子代的体尺

表4 各组子代的屠宰性能

3 小结与讨论

一般认为,家禽屠宰率在80%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肉用性能即为良好[4]。本研究结果表明,江山乌骨鸡与白耳黄鸡杂种后代的屠宰率为86.8%、全净膛率为64.1%,F1产肉性良好。据刘益平等试验(1999)[5],采用四川山地乌骨鸡♂、红宝黄羽肉鸡♀杂交,F1代12 周龄平均体重1621.3 g;黄艳群等(1999)[6]用四川山地乌骨鸡♂、岭南黄肉鸡♀杂交,F1代12 周龄平均体重1192.44 g。由此表明,乌骨鸡品种较多,体型差异较大,一般母鸡12 周龄体重1000 g 左右为较大;900 g 以下则偏小。本试验中,江山乌骨鸡与白耳黄鸡均为小体型鸡种,90日龄母鸡体重仅700 g 左右。因此,虽有杂种优势,整体来说F1代体重仍较小,作为肉用生产组合不够理想。

另据刘丽仙等(2005)[7]试验,乌骨鸡与其他多个鸡种的正反杂交试验发现,以乌骨鸡为母本的反交F1代体重略高于正交,推测可能与某些连锁性状的遗传有关。

[1]周华贵.江山白羽乌骨鸡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2006,06:17-18.

[2]丛林.白耳黄鸡[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05 (11):22-22.

[3]陈伟等.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

[4]方弟安,王艾平,罗朝晖,等.白耳黄鸡生产性能和肉质性状的研究[J].中国家禽,2006,28(4):9-11.

[5]刘益平,杨志勤.黄羽肉鸡与四川山地黑羽乌骨鸡杂交试验[J].中国家禽,1999,21(4):7-8.

[6]黄艳群,朱庆.四川山地乌骨鸡与黄羽肉鸡配套的生长发育性能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201-207.

[7]刘丽仙,霍金龙,苗永旺.乌骨鸡与白洛克鸡正反交F1代对比试验[J].畜牧与兽医,2005,37(7):27-28.

猜你喜欢

黄鸡乌骨鸡杂种优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乱用成语的忘忘熊
黑羽乌蒙乌骨鸡疾病发生规律及防制措施
浅谈乌骨鸡的养殖技术
淘气的小黄鸡
4个贵州乌骨鸡群体遗传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抢虫子
杂种优势减退乃大势所趋
商业育种弱化了杂种优势
水稻具有杂种优势:袁隆平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