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2014-05-27张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初中体育新课程

张军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贯彻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正经历着一次大的蜕变。教学理念的更新,价值取向、评价体系的改进,催生着各种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体育教学仍存在很大不足,当务之急,初中体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不足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38-0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当代体育教育较过去而言已取得很大进步与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体育教学仍存在很大不足,过去有的教师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亦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初中体育在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淡化体育技能的学习

新课标强调“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则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不断降低,能体现力与美的体操动作没有了,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耐久跑也没有了,稍有挑战的难度动作几乎全被砍掉了。

2、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程中提倡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问学生,现在完全成了学生问教师。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放任其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稍有难度的运动,不肯吃苦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也失去了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3、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

从初中体育课堂的校本中发现,体育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少且缺乏深度。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学习,对体育科学知识了解不深,不知所学体育知识对身心健康到底有何意义。在初中教学中,几乎没有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只在技能动作学习中附带讲一讲,而由于时间的局限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知识蜻蜓点水,非常肤浅。

4、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直得不到纠正。

5、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至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6、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求。初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家长的错误观点,导致他们忽视体育学习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消极怠工。

二、新时期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强化体能的发展

体育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的,其中“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是本次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在贯彻这些新目标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实现“发展体能”的首要目标。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应是体育教学的首要资源。教师要围绕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这一重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不能避重就轻。

2、树立全新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积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自闭性与开放性交替、依赖性和独立性同在、自尊感和自卑感共存。因此,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以人为本的同时,加强知识技能训练,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师,在对初中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真心对待、爱护学生,面对问题不能简单采取打骂、体罚等粗暴方法,而应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以引导教育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3、理论与锻炼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学生认识体育学习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如可以结合体育发展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结合各个时期各项体育赛事的实况转播,给学生讲解有关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4、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对初中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首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意义,转变观念,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健康体育”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

5、丰富教学手段

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用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践行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6、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新课程的实施下,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情感目标也被列为教学目标之一。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技能、理论的同时,在教学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情感互动,教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以情感在学生中起到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让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激发从事身体练习的积极性。

7、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教学中,我们往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用以反馈教学成果。教学评价一定要体现出对学生指导和指引作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挖掘和探索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在评价时,不要单纯的评价对于错,而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全面的评价,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真不错,但是老师相信你通过反复的练习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要怕、勇敢一点,老师会一直在你身边的。”“某某同学做的真棒,你来带领大家一起做好吗?”“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可以的”等等带有鼓励性的语句,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们通过心理暗示发挥自身巨大的潜能。

三、小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重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实践的创新,重在研究学生是否喜欢和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体育学习中,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理念、心理理念,根据其特点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上,要将体育新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有效地运用到其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足球项目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和交流学习,并总结出在其比赛中传球的技巧、和角度的把握,通过亲自实践、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打破在教学中传统示范、讲解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方面的兴趣和感性方面的认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其魅力和锻炼方法及技巧,来实现体育新课程理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全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03).

[2] 郭文其.浅谈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2(14).

[3] 汪晓赞.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4] 季浏.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初中体育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