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6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4-05-25计鹤斌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检验科嘉兴314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克雷伯耐药性

计鹤斌 朱 坚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检验科 嘉兴 314000

266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计鹤斌 朱 坚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检验科 嘉兴 314000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临床分布;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腹膜炎及腹泻等。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情况,现对我院266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2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首次送检各种标本2168例,常规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266株。其中门诊52株,住院214株。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用药敏试剂条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统计标准均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3版执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25922。

1.3 产ESBLs菌株检测 按照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筛选及酶抑制剂双纸片增效法确认产酶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为阳性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6为阴性质控菌株。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算构成比和耐药率。

2 结 果

2.1 菌株分布 266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自痰液180株(67.67%),尿液21株,咽拭子20株,血液12株,引流液7株,创面分泌物6株,其他20株。

2.2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来源及分布 26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 84株(31.58%)。痰液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2.14%),其次为尿液(21.43%)和咽拭子(17.86%)。科室分布以ICU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34.52%),其次为呼吸内科(27.38%)和泌尿外科(15.48%),见表1。

表1 84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

2.3 药敏分析 266株肺炎克雷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54.5%,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19.5%~51.9%,氨曲南为19.2%,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加酶抑制剂复合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55.6%和17.7%;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星耐药率分别为44.0%、33.8%和1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4.7%和12.4%。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ESBLs菌株,见表2。

表2 266株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痰液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67.67%),表明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尿液、咽拭子也有较高的检出率。科室分布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ICU检出率最高(34.52%),考虑与ICU患者病情严重,持续用药时间较长以及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插管等有创伤性操作易引发感染,且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诱导肺炎克雷伯菌产生ESBLs相关[1-2],应引起高度重视。

产ESBLs是肺炎克雷伯菌主要的耐药机制。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种类繁多,通常由TEM-1、TEM-2及SHV-1型ESBLs经1至数个氨基酸残基取代衍生[3],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等广谱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有研究表明,编码ESBLs的耐药基因定位在质粒上,并可随质粒在相同或不同菌属细菌间水平传播,从而造成产ES BLs细菌在医院感染暴发流行[4],成为防治中的难点。本组研究发现26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31.58%,与文献[5]报道的21.2%~34.2%相近。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酶菌株,其原因一方面与细菌产ESBLs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ESBLs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造成多重耐药性。

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是目前治疗产ESBLs的首选药物,本组研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较低(14.7%),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仍高达55%以上,临床应慎重选择。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的最有效药物,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但应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防止出现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1]黄彬,陈茶,汤晓丽,等.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机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7.

[2]胡锡浩,许小敏,冯伟云,等.烧伤科铜绿假单胞菌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oprD2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19-4422.

[3]李观定,荣永忠.非产ESBLs、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88-89.

[4]符永玫,张永标,席云,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状况与药敏谱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2):402-403.

[5]王辉,陈民钧,倪语星,等.2006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623-627.

修回日期:2014-03-08

2014-02-08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克雷伯耐药性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