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2014-05-23江保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好学盒子顶点

江保成

一、学案设计——活动、有序、开放

我们所提“导学案”整体上还属于“教学预案”系列,和以往相比不同的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活动预设”要求,目的是引导教师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以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以下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学案设计。

新知探究:

1. 找一个长方体盒子,指一指哪里是它的面、棱、顶点?

2.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几个不同的长方体,你能发现这些长方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

我的发现: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

(7)你还有什么发现?

3. 如果让你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你打算选择怎样的材料?动手试一试。

4. 观察下面的长方体纸巾盒,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如图1)

解决问题:

5. 观察图2。

(1)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什么?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6. 如图3:(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2)和b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7. 实际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各是多少?

以上学案设计包括“新知探究”和“解决问题”两个部分,设计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关注“活动”。导学案设计应当倡导“做中学”,以上“新知探究”部分为学生设计了四道题,这样设计的意图都是为促进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而设计的,虽然题目不多,但涉及的知识点却是很多的。四道题分别指向学生的四项探究活动。即:指一指哪里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比一比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试一试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综合想一想从长方体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等等。学生只要参与了这些探究性活动,“四基”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做到“有序”。学案中题目的排列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序排列。以上四道题所对应的知识点分别是: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初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明确长、宽、高的概念——长方体的侧面面积,等等。学生要想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必须先弄清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各部分的名称,而理解“长、宽、高”的概念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也为下一步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这样有序排列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适度“开放”。从以上活动设计上看,虽然任务是明确的,答案是确定的,但操作要求上却是开放的。每一题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学生独立去完成任务,克服学生对教师的过多依赖。比如: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在传统教法中普遍采用问答式开展集体研讨,这里以任务2的形式呈现,有关长方体的七个主要特征以列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卡,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思考“几个不同的长方体,你能发现这些长方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研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探究后直接概括个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无需教师逐一提问,表达不全由其他同学补充,表达不准时,随即进入集体研讨环节,这样操作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

“解决问题”部分为学生设计了三道题供学生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同时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得到巩固和提高。这部分题目的多少和难度,与学生的“学力”有关,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合作、探究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解答问题的速度和数量会逐步提高,随着学生学力水平的提高,可以适当增加“解决问题”的数量和难度。

二、课堂实施——引导、追问、点评

1. 加强引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认知活动,而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认知活动过程,里面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果能让学案“生动”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教学不能“掐头去尾只烧中段”,应当富于情感,加强引导。比如:问题的出现一般需要有一个背景,而这个背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这样就需要教师智慧地去引导。像本课引入阶段可以这样操作: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相同或相似的,(出示冰箱、保险柜、粉笔盒、酒盒、书本等物体或者实物图)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轮廓画下来看看会是怎样的呢?请认真观察(利用课件抽象出它们的立体图形)谁知道这样的形状在数学上叫什么吗?(长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长方体的一些问题。随后出示学案中的问题,这样的操作能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亲切感。

2. 适时追问

“新知探究”部分设计的问题大多是开放型的,虽然方便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时“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很难让学生做到长时间探索某一个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适时追问,启发点拨。

比如,在解决上述题1时,学生往往会模糊的指一下面、棱、顶点,如果教师不加追问,学生的理解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追问,“请你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具体说一说长方体的面是怎样的?”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面是平面而非曲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非其它形状。再追问:“想一想,长方体的棱和顶点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体会到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学生在回答上述题2时,往往会把盒子转来转去,对着盒子乱点一通,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无序状态,这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追问。“怎样数才能让大家看明白、能记住、不遗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当学生搭好一个长方体框架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搭好的长方体,追问:“某一个顶点与哪几条棱有关系?这三条棱的长度一样吗?”帮助学生建立长、宽、高的概念,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解决上述题4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范围追问:你知道盒子背后任意一条棱的长度吗?能计算出任意一个面的面积吗?如果所有面的面积都知道了,制作一个这样的盒子一共需要多少纸板可以计算出来吗?

这样层层追加问题,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3. 精彩点评

我们在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结束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如“某某某回答的是错误的”“某某某有一个地方做的不好”等等。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当一个小学生做完一件事后,最希望的首先是对其劳动的肯定。使用导学案教学同样如此,当学生进行演板、实验、讲解、演示、辩论等展示活动之后,一定要有点评,因为激情要靠赞赏,主动取决认同,点评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相互激励的过程,让学生做点评更容易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任何一条点评的出现,都要经历从“倾听——甄别——加工——表达”的过程。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做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其不足提出建议。我们明确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清楚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能够让他人从点评中看到成功与不足,体味到真诚与友谊,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方向。”学生点评时,我们通常要求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哪儿说得比较好……,我还有几点建议……”这样评价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某生说“长方体上有四条一样长的棱,(手指)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有生点评:“某某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但表达的不够清楚,我认为这四条棱是相对的棱,长方体上像这样相对的棱一共有三组,每一组都有四条长度相等的棱。”这样评价不仅让别人容易接受,更会受到鼓舞,今后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样点评坚持数月,你会发现学生点评的范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发言越来越精彩。

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学生的“好学”去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此,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他们的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都会印上美丽的底色。

比如,在解决上述题1时,学生往往会模糊的指一下面、棱、顶点,如果教师不加追问,学生的理解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追问,“请你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具体说一说长方体的面是怎样的?”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面是平面而非曲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非其它形状。再追问:“想一想,长方体的棱和顶点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体会到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学生在回答上述题2时,往往会把盒子转来转去,对着盒子乱点一通,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无序状态,这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追问。“怎样数才能让大家看明白、能记住、不遗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当学生搭好一个长方体框架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搭好的长方体,追问:“某一个顶点与哪几条棱有关系?这三条棱的长度一样吗?”帮助学生建立长、宽、高的概念,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解决上述题4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范围追问:你知道盒子背后任意一条棱的长度吗?能计算出任意一个面的面积吗?如果所有面的面积都知道了,制作一个这样的盒子一共需要多少纸板可以计算出来吗?

这样层层追加问题,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3. 精彩点评

我们在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结束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如“某某某回答的是错误的”“某某某有一个地方做的不好”等等。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当一个小学生做完一件事后,最希望的首先是对其劳动的肯定。使用导学案教学同样如此,当学生进行演板、实验、讲解、演示、辩论等展示活动之后,一定要有点评,因为激情要靠赞赏,主动取决认同,点评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相互激励的过程,让学生做点评更容易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任何一条点评的出现,都要经历从“倾听——甄别——加工——表达”的过程。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做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其不足提出建议。我们明确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清楚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能够让他人从点评中看到成功与不足,体味到真诚与友谊,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方向。”学生点评时,我们通常要求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哪儿说得比较好……,我还有几点建议……”这样评价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某生说“长方体上有四条一样长的棱,(手指)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有生点评:“某某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但表达的不够清楚,我认为这四条棱是相对的棱,长方体上像这样相对的棱一共有三组,每一组都有四条长度相等的棱。”这样评价不仅让别人容易接受,更会受到鼓舞,今后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样点评坚持数月,你会发现学生点评的范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发言越来越精彩。

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学生的“好学”去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此,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他们的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都会印上美丽的底色。

比如,在解决上述题1时,学生往往会模糊的指一下面、棱、顶点,如果教师不加追问,学生的理解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追问,“请你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具体说一说长方体的面是怎样的?”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面是平面而非曲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非其它形状。再追问:“想一想,长方体的棱和顶点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体会到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学生在回答上述题2时,往往会把盒子转来转去,对着盒子乱点一通,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无序状态,这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追问。“怎样数才能让大家看明白、能记住、不遗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当学生搭好一个长方体框架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搭好的长方体,追问:“某一个顶点与哪几条棱有关系?这三条棱的长度一样吗?”帮助学生建立长、宽、高的概念,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解决上述题4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范围追问:你知道盒子背后任意一条棱的长度吗?能计算出任意一个面的面积吗?如果所有面的面积都知道了,制作一个这样的盒子一共需要多少纸板可以计算出来吗?

这样层层追加问题,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3. 精彩点评

我们在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回答结束后,其他学生小手如林,站起来评价时却总是喜欢指出别人的不足,如“某某某回答的是错误的”“某某某有一个地方做的不好”等等。这都是盯着别人短处评价的声音。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当一个小学生做完一件事后,最希望的首先是对其劳动的肯定。使用导学案教学同样如此,当学生进行演板、实验、讲解、演示、辩论等展示活动之后,一定要有点评,因为激情要靠赞赏,主动取决认同,点评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相互激励的过程,让学生做点评更容易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任何一条点评的出现,都要经历从“倾听——甄别——加工——表达”的过程。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做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付出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其不足提出建议。我们明确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清楚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能够让他人从点评中看到成功与不足,体味到真诚与友谊,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方向。”学生点评时,我们通常要求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哪儿说得比较好……,我还有几点建议……”这样评价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某生说“长方体上有四条一样长的棱,(手指)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有生点评:“某某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但表达的不够清楚,我认为这四条棱是相对的棱,长方体上像这样相对的棱一共有三组,每一组都有四条长度相等的棱。”这样评价不仅让别人容易接受,更会受到鼓舞,今后努力去做得更好。这样点评坚持数月,你会发现学生点评的范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发言越来越精彩。

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学生的“好学”去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此,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他们的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都会印上美丽的底色。

猜你喜欢

好学盒子顶点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寻找神秘盒子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