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观教育对策之课程模式举要

2014-05-20孙伟许常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形势与政策

孙伟++许常玲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际观教育需求紧迫的特点,探讨其具体的课程依托所在;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际运行模式,以吉林大学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为例,进行重点探讨;提出加强国际观教育课程合力建设,以期为全国高校国际观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观教育;课程模式;形势与政策;世界经济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51-03

一、高校国际观教育的课程依托

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国际问题比较关注,但国际知识相对缺乏,对国际问题了解程度不够深,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科学、理性的国际观。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国际知识,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状况急切呼唤国际观教育来填补和引导。但当前高校国际观教育主阵地作用却在弱化。当前,各种信息平台如网络、电视、报刊等对国际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制作形式也越来越喜闻乐见。这些平台逐步成为青年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中国青年看世界”的调查显示,青年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获得有关外国和国际关系的信息,课堂老师讲授和教科书的影响很小,甚至比不过朋友之间口头转播和课外书[1]。另一项调查同样显示:获得国际问题信息的渠道中,互联网以95%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电视则以82%,报刊、杂志以74%分列二、三位,还有25%的网友表示通过相关学术论文和著作获知信息[2]。可以说,至少在国际观教育方面,学校已经不是主阵地。在学校主阵地弱化的同时,现有的相关课程也在弱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国际观培养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主要由公共政治理论课来完成。现有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设置中,最切合国际观教育内涵的是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

形势与政策课程自1987年开设以来,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承担着包括国际观在内的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功能。从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国际部分的教育教学要点来看,关于“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以及我们的基本方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中国外交政策和战略”等内容是每学期都要涉及的[3]。可见,分析“大形势”和理解“大政策”是形势与政策课国际部分教育教学的落脚点,即教给学生一种宏观角度、世界视野,一种认识思路、认识方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具体事件和理解相关政策。这就需要形势与政策课在注重“及时跟进”的同时更要注重系统分析。然而,在现有课时限定和分散教学(分四学期或两学期教学)条件下只能就事论事,进行形势与政策的解说,而无法进行系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和相应的信念教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4]。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恰是国际观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在05课程体系下列为选修课。这种定位使得它在承担国际观教育的普遍性方面有所减弱。

在高校国际观教育课程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形势与政策作为面向全校开设的课程,实际上已成为国际观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二、高校国际观教育课程模式举要

在05课改体系下,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相继设置和开展教学。但是,由于其内容庞杂、课时有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差异很大。有的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依附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的依附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有的将16学时划分为课堂教学和自学两部分,自学部分有的干脆以学生日常管理的形式被占用[5]。吉林大学在全国范围最早成立了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它所推行的“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成为全国高校国际观教育的观摩对象。

“两轮双轨制教学”即指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常规性课程为主要方式,重视理论体系教学;第二阶段辅之以其他教学形式,注重时事专题展开教学。相应地,第一阶段以国际部分内容为主,国内部分内容为辅,第二阶段以国内部分内容为主,国际部分内容为辅。具体地,两个阶段为第一学期和第四学期,每学期16学时,每学期1学分,共2学分。

这样的课时安排,即第一和第四这两个学期段,一方面可以坚持教育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利于形成一定的时间跨度,以适应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使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含概更广,教育教学更丰满。另外,第一学期和第四学期是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角度和探知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安排在这两个学期进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这样的内容安排,也兼顾了教学内容的及时性与体系性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讲求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及时跟踪分析,但是单纯讲求及时性容易使教学变成就事论事的解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势观与政策观。同时,单纯注重体系性又容易脱离形势与政策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丧失应有的灵活性。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很好地兼顾了二者。例如:在第一阶段常规性课程教学中,我们在总结教育部历年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要点的基础上,设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等主题。这部分内容相对固定,注重体系教学,目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宏观视野和历史眼光,使学生树立大形势观和政策观。第二阶段以大形势观和政策观为背景,设定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专题,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教育专题。这样,既兼顾了理论体系构架与对时事的跟踪分析,又很好地将知识教育与观念教育结合起来。

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双推进。由于在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下,课时集中、有部分相对固定的教育内容,所以教师共同编写教案、制作课件、集中备课;同时,在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下,专题讲授相对灵活,而且在完成主要教育要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每学期留有一两次课时为教师自主安排。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形成专业科研领域,从而为形成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保障。

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中“考核”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考核”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其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问题在以“教育部教育要点”为依托而不是以教材为依托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更为突出。在两轮双轨制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性与体系性得到了兼顾,由此,教学中固定的、体系性的内容可以作为基础知识来考察;教学中专题问题可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使得“考核”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充分实现了能力考核目标。

当然,由于教学分为两个学期进行,内容分为固定和专题两个部分,这样两学期的协调与衔接,两部分内容的协调与衔接,统一考核与教育教学内容灵活性的协调,学生选课与两学期成绩管理的协调,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方向的不整齐等等,都对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国际观教育课程合力建设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和世界经济政治课程建设。加强国际观教育的主渠道建设,课程建设是首要的,形势与政策课尤其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作为国际观教育主要课程依托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全国范围的运行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教学管理方面,有的学校由宣传部门主管,有的学校由学生管理部门主管,有的学校由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务处共管;在教师方面,有的由主管部门聘请专业教师上课,有的由主抓宣传工作或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上课,有的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上课[5]。可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管理规范化建设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有的学校仍将世界经济政治作为面向文科院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的在作为面向文科院系的必修课程的同时面向理工院系作为选修课开设;有的坚持原来的学分和学时设置,有的则从其他课程中分解出相应的学分;有的由形势与政策课程完全取代;有的作为两课中的选修课程,有的作为全校范围的公共选修课程。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课不是按照单纯事件和问题的角度,而是按照世界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的演变角度、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不是按照地区、国别角度,而是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来安排体系的。这样的内容体系利于学生认识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宏观背景,从而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把握规律,起到“授人以渔”的功效。而且,从历次“两课”课程设置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调整来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没有更好的内容体系来填补这方面教育的空缺之前,需要加强建设而不是削弱,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

公共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国际观培养和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通知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由此,必须大力挖掘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国际政治观教育的潜能,充分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在国际观教育方面的合力作用。目前,高校公共政治课课程体系中,除了形势与政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要将国际观教育列入整个公共政治课教学目标规划中,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如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大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利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以国际眼光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取得的成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近现代史纲要引导学生理解近代中国人探求中国命运的世界眼光和气度等等。

加强国际观教育的课程合力,更需要在公共课程体系中增设切实有针对性的国际观教育课程,如世界历史、国际关系、世界文明等;也需要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丰富国际观教育的形式,切实发挥高校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国际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东,等.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5):40.

[2]李锐.新闻期刊与精英文化国际观的建构[J].青年记者,2007,(10).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2012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Z].2012-07-09.

[4]“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教社政司函[2003]17号)[Z].2003-02-16.

[5]教育部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历次培训班纪要[Z].2013-02-22.

The Example of Curriculum Model about University

[JZ]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Education

——Take Situation and Politics in Jili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SUN Wei1, XU Changling1,2

(1.Marxism School,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Jinlin Huaqiao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Faced with the urgent needs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education in current Chinese universit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specific curriculum found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mode, focuses on the double track curriculum model of Situation and Politics in Jilin universit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education by joint effe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y.

Key words:international vis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situation and polic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形势与政策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