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观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关系探索

2014-05-19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智力竞争力竞争

李 晴



资源观视角下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关系探索

李 晴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现代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 通过文献要览,认为信息化与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战略资源,二者可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进行有机融合. 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存有内在相关性,它们的有机结合在提升企业可持续核心竞争力中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

企业资源观;智力资本;信息化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独有的、稀缺的、异质性的战略资源的需求被骤然放大. 因此,在企业资源再造的改革中,IT能力与信息化率先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 今天,当资本不再仅限于有形的物质资本时,在探索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智力资本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域.

企业资源观( Resource-based View, RBV),最初由Wernerfelt正式提出,他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方式与价值,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则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质资源. 基于此,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建设间存在战略发展的一致性与资源整合的相关性. 然而,当前对信息化与智力资本管理的相关研究被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基于RBV来探析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关系问题的研究还较少见,事实上,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会更深层次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试从资源观的角度对智力资本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进行相应探讨.

1 相关研究要览

1.1 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与IT资源管理、IT能力研究在国外文献中常被作为相似的概念提出. 在国内,虽然概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信息化本质上就是对信息资源这个核心要素进行配置与管理的过程,IT资源成为信息化的核心要素. 而从IT资源的角度研究信息化也成为信息化研究的热点.

有关IT资源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 随着IT的发展,IT资源及应用已渗透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部分,改变着价值创造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相互关系,造成企业间更为激烈的全方位竞争[1]. 90年代之前的研究者们大多认为IT能够增强企业抵御威胁的能力,其中不乏大量的案例研究,以证明有效应用IT能增强企业竞争力[2]. 随着IT日益成为无差异的高易取代性与复制性产品,研究者们开始对IT资源能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进行理性反思,出现了“IT生产率悖论”,认为简单的、无差异的IT资源已经无法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将IT资源投资转化成企业独特的IT能力,才能发挥IT的战略价值,信息化的价值才能得以增值.

1.2 企业智力资本及其价值研究进展

“智力资本”最早由Senior于1836年提出,他认为智力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3]. 1969年,经济学家Galbraith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认为智力资本不仅是纯知识形态的静态资本,还包括有效利用知识的动态过程,并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4]. 1991年,美国著名学者Thomas Stewart首次对智力资本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界定,随后,他定义智力资本为“组织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组织带来市场竞争优势的资源之和”[5]. 智力资本存在于组织之中,且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源观已被普遍认可. Hudson等学者认为,智力资本是能够为组织创造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价值,能为组织创造财富的最有效的源泉. 它能够为组织发展带来持续不断的竞争优势. 而且,投资者对智力资本效率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认可度[6].

我国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9年后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如王学军等学者的研究多在于理论探讨,他们分别从智力资本的概念、分类、属性特征和战略意义角度对智力资本展开一系列探讨与分析,认为管理和发展智力资本是有效管理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7]. 对智力资本的实证性和计量性研究在2002年之后逐渐显现. 其中以大连理工大学原毅军教授团队的研究为典型代表. 他们在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企业绩效间进行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综上,智力资本已是公认的能够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 新知识经济时代使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智力资本.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要素

当企业发展拥有更多资源与能力时,那些能够广泛、成功地与企业竞争对手区分来开、来源于企业的知识存量的能力成长为企业的核心能力[8],Bolton认为这些受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程序和关系的制约与支持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智力资本[9]. 由此可见,智力资本与信息化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2.1 智力资本及其竞争价值

RBV认为,企业拥有的异质性资源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条件之一,而异质性资源的不可完全流动则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资源和异质性资源?显而易见,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以智力、知识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智力资本已经取代资金、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而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主要表现在:

1)当竞争不再局限于资本、产品、服务等有形资产时,人们所拥有的创造力、价值观、态度、技术经验等隐性或显性知识,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隐性资源;2)与企业技术活动与能力发展直接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能够为企业提供直接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企业创造产品的优势资源;3)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学习能力等能够采取有效且高效的方式组织和发展企业活动,这成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提供优势资源;4)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务往来与合作沟通,成为企业重要的关系资源.

综上,在形成企业竞争价值的众多资源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技术资本、业务资本、社会资本等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逐渐成为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而这些能够区别于竞争对手、来源于企业的知识存量,又受到组织结构、程序与关系制约的核心能力正是无形的智力资本所研究的范畴. 因此,从这一层面出发,智力资本是能够创造和增强组织竞争价值的稀缺资源,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载体.

2.2 信息化建设及IT能力

IT应用越来越大的无差异性,促使企业在战略规划中必须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 RBV认为,传统方法已不能全面解释IT是否能够且如何成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问题,必须从企业内部出发,探索资源如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将IT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与企业的其他资源相结合,形成企业IT能力的观点已成趋势.

企业之所以有区别,就在于它们具有互异的资源. 这些互异的资源不仅指人、财、物的资源,也包含了IT资源,相同的IT资源与不同的企业环境相结合能生成企业特有的IT能力. 如果这种结合与融入是有机的、高效的,那么所体现出的竞争力便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与不可模仿性[10]. William等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部分地来自于管理信息技术的技能,而且对这种来源的依赖程度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高[11]. 信息化建设与IT能力的形成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保持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核心要素.

3 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关系探讨

从前文分析可知,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成为形成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大战略资源,通过对二者的管理而形成的企业竞争价值与IT能力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二者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内容上的融合性与逻辑上的延续性,其概念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核心竞争力的资本要素结构图

3.1 有机融合的核心资源:智力资本与信息化

RBV认为,核心能力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知识存量,而且能够成功地与企业的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智力资本能力[12],这明显涵盖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素. IT资源作为一种技术资本而成为智力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智力资本的组成维度来看,学术界通常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三个维度. 人力资本是根植于员工大脑中的潜在知识;结构资本是企业的业务程序,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制度、业务流程和支撑运营的信息系统;关系资本一般嵌入在企业销售渠道中,也是通过开展业务而发展的关系的价值所在. 它包括企业的营销能力、市场强度、客户忠诚和供应链协调关系.

从企业IT资源组成来看,包含IT基础设施、IT专有技术、IT技术技能和IT管理技能[13]. 除了IT基础设施是企业的有形资源之外,其他的IT资源都属于不确定的、无形的IT资源,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控制载体才能形成企业独有的IT能力,就是企业智力资本中结构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图1阴影区所示. 智力资本与信息化间要素交叉,共同构成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资源.

3.2 二者的有机融合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指导

拥有更强能力(有些潜在能力还未激活)、更复杂的系统和更强关系的企业将会在应对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性时,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Volberda认为“灵活的企业会通过其所拥有的管理能力和对每一个竞争变化的快速反应来控制其所处的环境,从而降低不确定性”[14]. 由于智力资本本身具有抽象、无形和难以理解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管理和培养自身智力资本之前,必然首先制定适当的智力资本管理战略. 与此同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已经从传统的“台”走向“前端”,向支持企业战略的选择甚至塑造企业战略的“战略性”转变[15]. 企业在引入和利用IT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势必要综合审视企业IT资源,在初始阶段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合理制定信息化战略.

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智力资本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业务管理,而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信息化建设与智力资本管理的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战略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与推进作用.

3.3 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信息化建设为智力资本管理提供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智力资本一般以知识、技术、信息、能力、体系结构等隐性形式存在,很多时候处于延时生效的“蛰伏期”. 要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和技术系统来激活与管理它的潜在存量. 而且,在智力资本内部,由于抽象性与隐藏性的特征,使得其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不确定性,要有相应的智力资本识别、开发、传递机制,激活智力资本池中的智力资本存量. Becker等的研究也表明,企业拥有适当的智力资本管理系统,能够减少这种不确定性[16].

信息化建设为智力资本管理提供相匹配的控制系统,从而为企业智力资本管理服务. 如:创设大量能够共享海量知识的途径,使人力资本企业化,确保人员流失不会造成知识的缺失;建设完善的运营支持系统以获取知识吸收与知识测量的价值,同时使能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隐性资本显性化;建设CRM系统,以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智力资本管理能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发展. 当前,信息化建设多局限于对已有的、显现的资源进行配置. 智力资本概念的出现,使无形资本与隐性资本的管理问题逐渐成为信息化研究关注的重点. 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企业独有的IT能力,并系统管理好企业的这种独特的异质性资源,成为未来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 因此,智力资本管理的出现拓展了资源与IT资源的内涵,促使企业信息化从新的资源的视角重新审视资源配置与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能力.

4 结语

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其智力资本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 孤立地研究任何一方都会限制企业未来的发展. 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整合并优化配置IT资源与智力资本,建设有机的智力资本管理系统,是未来智力资本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切入点,也是未来信息化建设与智力资本管理的共有难点之所在,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更有助于现代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1] 齐险峰, 蓝伯雄. IT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基于企业资源观的述评[J].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46(S1): 930-935.

[2] POWELL T, DENT-MICALLEF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ole of huma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 375-405.

[3] BONTIS N. Assessing knowledge assets: a review of the models used to measure intellectual capit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1(3): 41-60.

[4] 朱 瑜, 王雁飞, 蓝海林. 智力资本理论研究新进展[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9): 50-56.

[5] 张小红. 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6] MAJID RAMEZAN.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organic structure in knowledge society-how are these concepts relate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31): 88-95.

[7] 赵 罡, 陈 武, 王学军. 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4): 154-160.

[8] BARNEY J B. Resource-based theori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ten-year retrospective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1, 27(6): 643-650.

[9] BOLTON R E S, LABRET B D, SAMEK S M, A business model for the new economy[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000, 21(4): 29-35.

[10] 李 晴, 杨 春, 谢 忠. 云计算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9): 140-143.

[11] MATA, FRANCISCO J, WILLIAM L, et 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J]. MIS Quarterly, 1995(12): 487-505.

[12] IRENE M, HERREMANS.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uncertainty of knowledge-control by desig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1(98): 627-640.

[13] 董 超, 黄丽华, 项保华. 基于企业资源的视角: IT与继续竞争优势[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11): 36-39.

[14] VOLBERDA H W. Toward the flexible form: how to remain vital in 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s[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 7(4): 359-374.

[15] 赵守香, 姜同强, 王 雯. 企业信息化[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52-253.

[16] BECKER M C, KNUDSEN T. The role of routines in reducing pervasive uncertain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 58(6): 746-757.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ization Based on Resource-based View

LI Q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ization are rel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n modern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informationization are two strategic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mpanies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Both can make organic integration from resources-based view angle. Moreover,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explained the meaning and the function.

Resource-based view of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capital;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2013-07-13;

2014-01-11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JYTY177)

李 晴(1982— ), 女, 河南潢川人, 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知识管理.

C931

A

2095-4476(2014)02-0044-04

(责任编辑:陈 丹)

猜你喜欢

智力竞争力竞争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感谢竞争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