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标准模式化护理的应用探析

2014-05-18姚小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模式化急诊科科室

姚小英

(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标准模式化护理的应用探析

姚小英

(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目的分析探讨了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标准模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一定标准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研究组患者行标准模式化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转运工作中护理缺陷发生率及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入院交接过程中给予标准模式化护理可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增进护患及各科室关系协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急诊;转运患者;标准模式化护理;效果

急诊科作为紧急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阵地,急诊患者需要经历初步检查、抢救、复苏、确诊及住院治疗等众多环节,该过程中伴有众多交接环节,极易发生漏交、交接不清乃至少交等问题[1],严重的还会发生责任相互推诿引起纠纷事件,对医院诊疗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系统、完善的护理模式具有必要性。本文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标准模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一定标准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0例,女性患者420例,年龄为15~90岁,平均年龄为(69.4±8.4)岁。按照数字抽签法将10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护士之间采用电话通知其他科室收住患者,并由护理人员携带患者病历、转运用品等将其护送到住院部。研究组患者采用标准模式化的护理方法护送住院,具体要点包括以下几点。①住院前护理。先由医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病情,并向其讲解所住科室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医师下达患者住院医嘱后,护理人员需要以电话方式通知接受科室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神志状况、病情、特殊用药、急救物品准备等),在患者准备离开抢救室时电话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准备电梯。对患者神志状况进行评估,并完善患者预警评估、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记录等,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时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及病情变化等[2],完善急诊科患者入院交接单(将交接单设计为表格式,并打钩填写相关信息以节约时间),并在交接后由双方医护人员签字核实,急诊科保存交接单,期限为一年。急诊患者抢救与转运过程中要做好管道固定准备工作,并予以标记,准备好静脉通道,护理保证通道畅通,准备好氧气及急救药械、转运工具等,保证抢救及转运工作安全、顺利。②入院途中护理。入院途中的护送工作主要由责任抢救医师及责任护士护送,期间医护人员要结合患者病情帮助患者选取舒适的体位,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意识及面色变化[3],并及时调节患者氧气输入速度及各管道运行状况,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有变及时通知医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到达接受科室后护理。患者护送到达接受科室后双方科室护理人员要协同做好患者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的连接与设置护理工作,交接好静脉通道、患者皮肤及各管道情况,着重交接好患者用药情况,交接工作结束后由双方医护人员填写交接确认单。

1.3 观察指标

护送转运患者的过程中统计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交接时间、科室协同工作情况及护患间纠纷发生率,最后统计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转运工作中护理缺陷发生率及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交接时长、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伴随着多种复杂的交接环节,因为交接环节复杂,少交、漏交及交接不清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患者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的阻碍,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组急诊转运患者采用标准模式化护理后急诊患者转运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疗纠纷与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较高,标准模式化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基于本次研究结果,标准模式化护理方案应用价值明显较高,笔者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与多年护理经验认为标准模式化护理有三大应用优势:首先,可以规范转运护理交接程序[4],标准模式化护理可以切实避免患者收治住院过程中急诊科与其他科室间交接不清等问题。本文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着重就交接方法、交接规范及交接准备工作进行了相关性完善,为交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清洗的思路、有效的指导及完善的规范等,便于降低纠纷发生率。其次,标准模式化的护理可以提升转运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转运前先对患者进行语境评估,并针对患者神志状况、体征状态进行评估,来综合判断患者转运危险性,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意义突出。本次研究中先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还结合患者心律指标、呼吸道梗阻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禁止转运。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还针对患者病情变化,确定最佳转运时机,并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实施转运,该做法可以切实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积极意义显著。最后,标准模式化护理还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标准模式化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环节均需要不同科室护理人员间的协同交接,并就护理工作中的护理缺陷进行记录,该护理方法可以强化护理人员规范化观念[5],坚持严谨的护理作风与慎独精神,提升护理安全意识与护理责任心,更有助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医院人性化现代医护理念的落实推进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应用标准模式化护理有助于提升转运护理效率,降低医疗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医院医疗水平积极意义十分突出,可以推广应用。

[1] 金文仙.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2,16(33):7325-7325.

[2] 孙琳,韩小琴,狄开荣.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24(9):644-645.

[3] 刘迪.标准模式化护理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31(10):91-92.

[4] 王建玲,罗忠娟.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1,17(10):1563-1564.

[5] 胡艳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30(2):122-123.

[6] 刘金金.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16(3):73-74.

R473.5

B

1671-8194(2014)22-0339-02

猜你喜欢

模式化急诊科科室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透气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Why other racial groups look alike?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