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疗效分析

2014-05-18蔡祥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时机胆囊炎开腹

蔡祥瑞

(湖南省桂东县人民医院,湖南 桂东 423500)

6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疗效分析

蔡祥瑞

(湖南省桂东县人民医院,湖南 桂东 423500)

目的对比分析对不同手术时机下,应用腹腔镜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6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但A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是在3 d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的,B组患者的手术为入院后3 d内进行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总结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最佳手术时机。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合计出现4例中转开腹患者,其中A组3例、B组1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除手术时间外,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观察项目方面对比,B组患者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此外,B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也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在应用腹腔镜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治疗时,把握好手术的时机,对于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种疾病在发作期时胆囊的张力会突然升高,且质地较脆、粘连严重,因此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其手术视野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从而加重了手术的难度,因此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但是伴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成熟,使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术式得以在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中广泛实施[1]。为深入研究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此次对62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并就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6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3 d之内,且在入院时均伴有明显的右上腹疼痛及墨菲氏征阳性;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胆囊明显肿大,胆囊壁厚度明显增加。此外还排除了存在严重肝肾、心肺及血液功能障碍的患者。入选的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35例;患者的年龄由29~71岁不等,平均年龄49.2岁。根据患者手术的时机将入选的62例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例,B组2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A、B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A组33例患者是在接受3 d的抗感染、对症处理、补液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B组29例患者则在3 d内实施急性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取头高脚低位于手术台上,并常规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待麻醉成功后,为患者建立压力维持在1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的CO2气腹,实施常规3孔法进行手术操作,腹腔镜下对患者的胆囊三角区进行分离以充分暴露,对胆囊实施穿刺减压。之后分离胆囊三角,并采用顺行或逆行的方式实施胆囊切除治疗。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洗、电凝止血,为患者常规安置引流管并于术后2~3 d根据患者引流情况予以拔除。

1.3 临床观察

对A、B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的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佳的手术时机。

表2 表示A、B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项目的对比情况()

表2 表示A、B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项目的对比情况()

注:与A组患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肝门排气时间(h) A组 33 45.1±13.9 5.9±1.5 157.5±32.7 72.8±5.2 B组 29 44.6±13.6 3.2±0.6* 73.6±21.3* 27.1±2.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采用()表示,检验方式采取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B两组患者无论是在中转开腹率方面,还是在术后并发症情况方面比较,B组患者均显著的低于A组患者(P<0.05),见表1。除手术时间外,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方面对比,B组患者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见表2。

表1 表示A、B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情况的对比[n(%)]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该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腔感染、肝内外胆囊炎、胆囊穿孔等严重的症状[2]。手术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由于急性胆囊炎疾病的特点,在以往一直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但伴随近年来腹腔镜技术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腹腔镜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治疗,且均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3]。

此外我院根据患者手术实施的时机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了A、B两组,在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后结果显示,在发病后3 d内实施手术治疗的B组患者,其中转开腹率、并发症率以及除手术时间外的各项观察指标方面均显著的优于发病3 d后实施手术治疗的A组患者,这一结果与国外学者的同期研究相似[4],同时也说明了手术实施的时机与临床治疗效果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笔者也就腹腔镜手术实施的时机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发病3 d内的患者,其胆囊周围的组织会出现炎性水肿,但此时的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仍然清晰可见,因此此时实施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在较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下进行,这样不仅会因组织粘连较轻而易于分离,而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5]。若患者发病超过3 d,患者胆囊周围的组织便会出现严重的粘连及炎性水肿,且胆囊也会明显肿大,这样就会破坏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从而给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带来严重的阻碍,进而加大了手术过程中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可以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时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手术时机的把握是疗效好坏的关键。笔者认为,临床在面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时,应尽量在发病后3 d内给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这样方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涂从银,沈毅,韩宁.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肝胆外科杂志,2010,18(2):112-114.

[2] 耿式鹏,王振东,沈冰.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40.

[3] 陆武京,刘一冰,张振力,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55例[J].华西医学,2010,25(1):178-179.

[4] Fitzgibbons RJ,Deeik RK,Martinez SJ,et a1.Eight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a transcystic common-bile duct duodenal doublelumen catheter for the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J].Surgery, 2010,124(4):699-705.

[5] 吴耿刚,汤月良,卢海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9-21.

R575.61

B

1671-8194(2014)22-0261-02

猜你喜欢

时机胆囊炎开腹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师生互动4时机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