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4-05-14盖之华施连敏陈志峰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素质教育

盖之华 施连敏 陈志峰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它的出现给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必须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提高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手段,构建高校移动互联网素质教育学习生态圈。

关键词:素质教育;移动互联网;学习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85-0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与应用多样化,有关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已成为当前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如何搭建高校素质教育学习型网络,提高素质教育中大学生的信息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素质教育,增强高校素质教育的时效性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校素质教育与移动互联网

1.高校素质教育内涵

高校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大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而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未能做足做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也是良莠不齐。

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担需要大学生强化自身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2.移动互联网基本特征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移动和互联网优势的“升级版本”。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的热销,“移动改变生活”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移动上网。移动上网是智能终端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能,它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应用,即公众服务和个人信息服务。公众服务可为移动用户实时提供最新的天气、新闻、娱乐、交通及股票等信息。个人信息服务包括浏览网页查找信息、查址查号、收发电子邮件、发微博、写博客等。第二,移动办公和移动学习。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处理速度的加快和移动带宽的增加,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的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移动购物、移动学习将变得越来越普及。第三,移动娱乐。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地看电影、听音乐、语音通话、视频互动等。

二、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从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伊始,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就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发展和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2010年,山东大学杜亮指出,“创新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主动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工作,积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2011年,天津科技大学周慧分析了大学生移动上网行为,归纳和总结出3G时代大学生信息行为和变化特点,提出了3G时代如何引导大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对策与建议;同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曾又在《现代商贸工业》第1期发表“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开拓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2012年,南昌教育学院刘小青等深入分析了3G时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及原因,综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国外关于移动互联网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成果也较多。如美国的Pew Research Center的Maya Simon等在2000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大学生把移动互联网作为课外学习的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作弊;国外的达芬奇计划——从电子学习到移动学习,该项目从制作适合于智能手机和移动学习的一系列课程开始,并将这些融入到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它解决了在智能手机上开展移动学习课程面临的所有问题;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宿儒戴斯蒙德·基出版了《The future of learning: 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该书详细论述了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到移动学习的发展,该书无论在远程教育领域还是移动学习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人们对于移动设备教育应用的高度关注。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endprint

功能性强、使用便捷又深得大学生喜爱的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地被用于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这就要求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的网络媒体,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理论、体制、方法的创新。

1.加快高校素质教育与时俱进,构建高校移动互联网学习生态圈

高校移动互联网学习生态圈的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生态圈建设、利用“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形成学习圈、通过网上开放课程协作学习和自动调节与更正。

采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教学平台+视频资源”的学习型网络创新模式,构建新型的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学习生态圈雏形,并利用人人网等成熟社交网络平台,认识更多的有相同兴趣的人,和更多的人成为同学,形成大学生素质学习圈,共同探讨交流大学生在道德观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生活习惯、社会化等方面的认识。

同时,利用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学习生态圈中的素质教育开放课程以及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空中课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模拟素质教育基地、在线学习系统、素质教育自我测评体系等),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水平,按各自的速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圈内部协作发挥集体协同效应,通过圈内互相影响发挥群体聚合动力,高效率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并通过相应的评价激励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自我调节与更正,形成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环境平台。

2.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技术、方法创新,提升素质教育质量

高校素质教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技术、方法的创新,自计算机与互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高校素质教育便引入了互联网和其他新型的信息化技术,并将其作为教育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要手段。目前,各类素质教育网站、论坛、视频学习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和智能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高校素质教育技术、方法应适应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网络媒体的特点,借鉴已有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技术、方法,逐步形成适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质量。

3.利用移动互联网新载体,丰富高校素质教育功能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载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在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功能上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利用高校移动互联网学习生态圈,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可避免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利用移动互联网丰富的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素养。第二,利用移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功能和便捷的移动功能,在智能终端上承载加工过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教材,并提供记录用户的行为、聚合各类教学内容,支持相关学习的功能,让师生能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拓展教学新空间,增强教和学的互动方式,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

4.加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移动互联网素养

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队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通过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大量的信息,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这就要求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过硬,掌握移动互联网特点,能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素质教育的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队伍。

第一,转变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得到放大,因此,素质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正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人平等”的现实,实现由素质教育教导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第二,加强对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培训。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人群,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体,这就要求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利用移动互联网了解大学生素质教育学习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当今的大学生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新生事物有较快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可移动性的优势能够满足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需要,移动互联网对高校素质教育来说,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认真对待“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素质优秀的大学生”这一问题,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对策拓宽学习渠道,规避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建磊.信息教育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252.

[2]王海建.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6(2):5-8.

[3]郎婧,伍玉林,肖庆生.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学校网络文化及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13(S1):1-2.

[4]杨永亮.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3(4):93-95.

[5]杜亮.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0(1):82-86.

[6]周慧.3G时代大学生移动上网行为与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11(1):81-83.

[7]刘小青,蒋常香,毛莉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29):50-52.

(编辑:鲁利瑞)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微美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