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父母官与群众、群众路线

2014-05-12吴俊林

老区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官帽党章百姓

□ 吴俊林

在《说文解字》中,“官”有两种辨义:1、上面一顶官帽,下面两个“口”,一个“一”字贯穿,戴什么官帽就必须一以贯之的为其说话,我们共产党的官头顶上戴的是国徽,就必须一以贯之的为人民说话;2、一顶官帽下面,两个“口”,上面的“口”代表领导(上级),下面的“口”代表百姓(群众),当官的人上级的话(指示)要听,老百姓的话(意见)也要听,你这顶官帽才戴得稳。(上面这顶官帽全靠下面这两个口加个“一”串起来为支撑!)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

说来也巧,时隔不足百年,至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字君公,少有才能,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于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后世。

从以上的辨析中,大家不难看出,当官要为民做主,要为群众说话、办事。历朝历代,人民群众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官冠以“父母官”的尊称。这里“官”和“父母官”都是一个与群众(老百姓)相对应的概念,也就是说是为老百姓或群众谋福祉的一个特殊群体,那么什么是群众?什么又是群众路线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群众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泛指人民大众,即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的人;三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在政治学研究视野中,群众是指具有政治利益表达诉求,有参与政治愿望的组织和个体;在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中,群众是指与国家力量相对应的社会结构实体和组织;在历史学的研究视野中,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三个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群众做了的解读。

中国传统意义上一些“民”的含义跟我们今天讲的“群众”不完全一样,但是意思上有些接近。

群众路线是指执政党处理自己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根本态度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对党章提出了修正案,修正后的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是这样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简称:“两个一切,一来一去一变为”)

最早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是李立三,他在1928年11月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使用了这个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在负责起草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的时候,涉及到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指示信说道: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做。毛泽东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绝不是单纯打仗的,他除了有打仗消灭敌人的任务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任务。毛泽东1929年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里面谈到了群众路线问题,而且还谈到了我们的战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这样的观点。1930年,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明确表达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根本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943年6月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概括了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三大作风之中第二条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把它作为三大作风之一,而且写进了我们的党章。党的七大上少奇同志代表中央做修改党章的报告,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刘少奇同志是第一次。而且刘少奇同志把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概括为四个方面: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八大对群众路线做了进一步的表述,而且强调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做斗争。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概括,决议的观点是: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十二大党章比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的表述少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句话,但增加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句话。我们今天对群众路线的概括就是五句话,前面四句话都是毛泽东高度提炼的,后面一句话是党的十二大党章提炼的。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坚决防止把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变成“水火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视察山东荷泽市时,给在场的市、县委书记们朗读了悬挂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念完后,他指出,这副对联用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的官史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教诲,为我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正确处理荣与辱、得与失的辨证关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猜你喜欢

官帽党章百姓
看图猜成语
爷爷是个“党章迷”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有些官员
百姓看家“风”
校长摘“官帽”队伍专业化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