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麂山情,致富梦——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志武在赣县吉埠镇枧田村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2014-05-12陈晓清

老区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工作组建设

□ 罗 彪 陈晓清

赣县吉埠镇麂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枧田村,这里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江西省委主委马志武同志挂点的扶贫村,在工作组大力关心支持下,这个2104人的省级贫困村正悄然变化……

深入调研:上班第一天,来到扶贫村

2014年元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带着省委、省政府对老区的关怀,省人大副主任、民革江西省委主委马志武同志轻车简从,来到吉埠镇枧田村调研,一进村马志武就马上走访了邓经信、邓书荣、邓经海、邓经盛、邓德宇、庄瑞仙、戴华樟、戴小忠等8位贫困户,每到一户,马志武都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战胜目前的困难,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并向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棉被、食用油等物资。马志武指出,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做好岁末年初的走访慰问工作,看看他们的年货备齐了没有,过冬的棉被厚不厚,要确保困难群众过好年,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随后,马志武一行来到枧田村小学,看到孩子们在新建的教室里上课,学龄前的孩子可以在村办的幼儿园读书很是高兴。村小校长钟德铭看到马志武来了,拉住马志武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把我们的学校建好了,给我们全村人了办了一件大好事。”马志武接过话来回答到:“钟老师,只要你们满意,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只要乡村们认可,我们就立马干!”紧接着,马志武一行又来到枧田村最偏远的下角组调研农村道路建设,看到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都修了水泥便道,听到当地干部介绍这些路都是政府提供水泥,由老表投工投劳建起来的,马志武高兴地说:“这种模式很好,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避免了政府大包大揽,做到了花小钱多办事,要推广。”在看到有些入户便道建设标准不高时,马志任不忘叮嘱镇里的干部:“要指导好老表修路,这些修路的技术方法可以通过编印宣传画的形式教给老表。”一路走来,马志武足迹走遍了大半个枧田村,对村里的情况也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主攻项目:修好道路,找准扶贫开发切入点

马志武率领工作组在详细调研村情的基层上,与镇、村干部一道,制定枧田村2014年的帮扶计划。马志武指出,扶贫要实,就要把一年要办的事一一细化成一个一个具体的项目,以抓项目的理念抓扶贫,把每一件事的工作内容、推进措施、资金来源和进度督查明确下来,确保件件有落实。马志武强调,枧田村目前的“短板”在道路建设上,“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枧田很合适。

在和镇、村干部聊天中,不知不觉梳理出了:开工吉埠大桥;吉埠镇圩镇防洪堤建设;规划吉埠路网;硬化企石至麂山公路;翰林桥至劳田公路硬化续建;月亮山至西水公路续建;庄屋山塘维修;老合石山塘维修;月亮山山塘维修;企石山塘排水涵管维修;月亮山水渠新建;农家书屋续建,为9个村配齐电视电脑;枧田企石溪水新农村建设点;大塅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发展农家旅馆;抓好大溪村希望小学;全镇完成“户户通”电视提升工程;结对帮扶困难户邓德宇和组织专家义诊等十九大项目。这些项目含括了道路、水利、文化、教育、卫生、产业发展等制约吉埠镇、枧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总投资达到4729万元,特别是惠及吉埠镇3.3万人的吉埠大桥新建和吉埠路网规划这样的好事实事,办成后就真的让吉埠人民美梦成真。

针对前一年枧田村在建设翰林桥至大塅通组公路缺口资金的问题,马志武表示,修路是好事,缺口资金的事情,他会争取解决,让村里放心,没修的路要拿出计划来,再列入几条,把基础设施搞好了,老表致富的路就会宽起来。今年2月份,在马志武的直接关心下,42万元的修路缺口资金就转到了项目上。

在工作组的倾心帮扶下,枧田村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组织村民先后修通了企石、下角、西水、金塘背、大塅、永福、新屋内等6个组11.2公里的水泥路,新修了3条总长3.8公里的简易公路;对畔田山塘进行维修加固,新修水渠3800米,解决了该村5个组8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筹集资金新建了四间村小教室和膳厅,改造了老教学楼屋顶,并配套建设了村级幼儿园;新建了“三留守”中心,建起了篮球场,在农家书屋配置了电脑、电视等,改善了村民学习、娱乐条件。针对村里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动员村民开展“三清六改四普及”,建设美丽乡村,累计靓化房屋368栋,建设了4个休闲小广场;实施农村低电压改造示范项目,建设了用电智能小区。目前,枧田村路渠配套、路网相连,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组真抓实干的行动,无声地激励着枧田人。近两年来,村民损款筹资近60万元,投入义务工近500个。同时,工作组坚持把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相结合,把发展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把发展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统筹起来抓,发动村民参与产业建设。完成了低产果园滴灌改造工程,实施了2000米的企石坝农田水渠建设工程;做好了冰糖柑、脐橙、黄花梨等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主抓了甜叶菊的规模种植,全村种植甜叶菊达100亩,包括1个50亩高产示范基地。在工作组的指导下,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客商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150亩的百合基地,成立了合作社,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打响品牌,工作组带领全村群众把枧田建设成了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美丽村庄。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发展正大大加快了枧田村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倾注真情:结对帮扶邓德宇,让孩子们读得起书

马志武同志在枧田村走访中,了解到该村下角组邓德宇家的困难情况后,当即表示要和邓德宇家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其渡过难关。

邓德宇今年79岁,其唯一的儿子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不幸去世,留下一儿两女,大儿子读七年级,一个女儿读六年级,小女儿读二年级,原本幸福的一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倒了,全家五口人的生计全靠儿媳在镇上的一家企业打工挣钱维持,三个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几近辍学。马志武的真情关心,为这家人点燃了希望。

2014年4月19日,马志武联系省恒大高新集团公司董事长为邓德宇家3个小孩捐助1万元,用于孩子们的学杂费和学习用品开销。邓德宇在接到这1万块钱时,泪水噙满眼眶,颤抖地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孩子们也激动地说:“谢谢大伯大叔、谢谢阿姨!”

枧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关注与支持。省、市、县领导多次深入驻点村检查指导工作,为驻点村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大力配合,积极为驻点村发展创设条件、创优环境。省国有企业资产经营公司在2013年出资45万元用于枧田村小学和“三留守中心”建设;2014年,计划解决该村企石至麂山公路硬化缺口资金30万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2013年为吉埠镇5个村的农家书屋添置了书籍、电视、电脑等设备,并赠送了一批图书;2014年,计划对剩余的9个村农家书屋配齐电视、电脑等设备。此外, 2014年4月19日,受马志武的邀请,省人民医院、省一附院、二附院的5位医学专家到吉埠镇开展义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手中。

在马志武率领工作组的辛勤工作下,枧田村的扶贫开发如春之露、春之歌,浸润、吹拂着希望的种子,在枧田贫瘠的热土上绽放出绚丽娇艳的幸福之花。

猜你喜欢

工作组建设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省事神器神奇的Excel工作组
留肥拒瘦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