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和它的农业

2014-05-12程宇航

老区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储量尼日利亚非洲

□ 程宇航

引子:中国总理的“冒险”到访使 之“名扬四方”的国家

2014年5月上旬,非洲大陆刮起一股强劲中国风!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期间,尼日利亚发生多起恐怖袭击和绑架事件、在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李克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如期前往访问。中国总理的“冒险”行为赢得了尼日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总统乔纳森十分感动,动情地说:在安全形势如此严峻时,任何人都不愿意到尼日利亚来,李总理如期到访,这是“患难时刻见真情”。

由于中国总理的“冒险”到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尼日利亚,尼日利亚因此 “名扬四方”。

一、顶着好些个“非洲之最”的国家

尼日利亚在非洲非常出名,因为它有好几个“非洲之最”: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天然气储量非洲最大的国家,天然沥青非洲储量最大的国家,西非唯一产煤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落花生、可可和棕榈油出口国,是通讯市场发展最快的非洲国家,网络用户居非洲第一,其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沃尔·索因卡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非洲文学家……

在所有的“之最”之中,最令尼日利亚人自豪的,当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而最糟糕、也最令其沮丧的,则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1.概况

尼日利亚,全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地处西非,位于几内亚湾西岸顶点。西邻贝宁,北靠尼日尔,东北方与乍得接壤,东连喀麦隆,南濒几内亚湾。国土面积923,768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1名)。人口1.74亿人(2013年估计,居世界第7位);人口密度188.9/km2(2013年估计,居世界第71名)。首都阿布贾,最大城市拉各斯(原为首都,1991年12月迁都于阿布贾)。

2.地理地形与自然条件

尼日利亚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原,南部为低山丘陵和尼日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中部为尼日尔—贝努埃河谷地,北部为豪萨兰高地,东部边境为山地,西北和东北分别为索科托盆地和乍得湖湖西盆地,沿海为宽约80公里的带状平原,海岸线长800公里。

尼日利亚河流众多,主要有尼日尔河及其支流贝努埃河。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公里。

尼日利亚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自北向南年降水量200-3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6~27℃。

3. 历史

尼日利亚是一个非洲古国。考古表明,该地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000年,2000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公元8世纪,扎格哈瓦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围建立卡奈姆-博尔努帝国。14—16世纪, 桑海帝国统治该地区。1472年葡萄牙入侵,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贩卖奴隶。16世纪中叶英国入侵。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宣布独立。1963年10月1日,改名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军人长期掌权。1998年6月,国防参谋长阿布巴卡尔在军政府首领阿巴查突发心脏病猝死之后接任国家元首,制定还政于民计划。1999年2月,举行总统选举。现任总统为乔纳森。

实行联邦制,设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1996年10月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全国划分为1个联邦首都区、36个州以及774个地方政府。

4.人口与民族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1.74亿人(2013年估计)。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影响最大的三个部族是: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占全国人口29%)、西部的约鲁巴族(占21%)和东部的伊博族(占18%)。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占52.61%)和基督教(占44.21%),另有少数人信仰传统宗教(占3%)。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约鲁巴语和伊博语,官方语言为英语。

二、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尼日利亚现今已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这首先得益于其丰富的资源。

1.丰富的自然资源

尼日利亚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仅矿藏就有30多种。主要有:石油,储量为372亿桶,居世界第10位、非洲第2位。天然气,储量达5.3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和非洲第1位。煤炭,储量约为27.5亿吨,是西非唯一产煤国。沥青,储量420亿吨,约为其原油储量的2倍,仅次于委内瑞拉。

此外,还有黄金、宝石、钽铁矿、锂、磷酸、硅砂、黏土、花岗岩、大理石、岩盐、石膏、滑石、石灰石、高岭土、铁矿石、铅锌矿和锡,等。尼日利亚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厚,但其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2. 石油产业举足轻重

1958年,尼日利亚钻得了第一口油井。70年代以后,石油出口逐渐成为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并于1971年加入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其第四大成员。

石油储量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油田数量多达250个,但储量大多低于5000万桶。1994年以来,在尼日尔河入海口相继发现海上石油储量;2001年,在西非沿海发现近70亿桶海上石油储量,为世界海上石油储量之冠。

据欧佩克数据显示,尼日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372亿桶,排名世界第10位、非洲第2位是全球第12大产油国和第8大石油出口国。

1998年,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和国内炼油厂停产,尼日利亚经济增速减慢。1999年,政府积极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加上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日利亚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在尼日利亚经济中,石油产业举足轻重,占GDP总数的40%、政府收入的80%、外汇储备的95%。2014年4月,尼日利亚的经济规模达到5090亿美元,已经超过南非跃居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居世界第26位。

3.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

尼日利亚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2011年,按当前基本价格计算,尼日利亚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占31.1%,第二产业占44.4%,第三产业占24.5%。而其中,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却占到了40.1%,制造业仅占1.9%,电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占0.2%,建筑业占1.2%。

尼日利亚的制造业主要包括皮革制造、纺织工业、汽车制造(比如法国汽车制造商标志和英国卡车制造商Bedford,是通用汽车的一个子公司)、T恤、塑料制造和食品加工业。

4. 人民生活

尽管有丰厚的石油收入,但尼日利亚在1992年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

按照尼日利亚1.68亿人口计算,2011年,尼日利亚人均名义GDP(基本价格)约为1467美元。但尼日利亚贫困化现象严重,“每天1美元”贫困线下的民众比例为62%。官方统计失业率为24%,北部多州高达60%。医疗条件较差。截至2005年底,全国约有2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成年人感染率为3.9%。2010年11个州爆发霍乱疫情,造成700多人死亡。每年30多万人死于疟疾,占全球总数的1/4,是全球唯一小儿麻痹症发病率上升的国家。人口增长率为2.7%。人均寿命48岁。

1976年起实行小学免费教育。但由于经济困难,自1985年起改为收费,1999年9月恢复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口只有21%,成年人36.7%为文盲。

尼日利亚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471(2012年估计),居全球第153名。

2009年以来,尼日利亚多次发动恐怖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许多平民和基督徒的死亡。最近又发生绑架300多名女孩的恶性事件。时代杂志最近一期刊登121个国家的安全系数排名,尼日利亚名列第117位,是非洲安全状况最差的国家,被视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三、重新受到重视的农业

1.曾经的传统农业国

尼日利亚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约3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以上(一说包括撂荒土地在内的可耕地为6000多万公顷)。目前有耕种面积2820万公顷,牧场2830万公顷,林地1090万公顷,水面1300万公顷。既有滩涂湿地,又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边缘地区,还有海拔在1500-1800米、可以种植亚热带甚至温带作物的高原,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水资源丰富,尼日尔河流贯全境,利于灌溉。

尼日利亚拥有发展农业的巨大优势,素以农业发达著称。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高梁、小米、玉米、小麦等。中南部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木薯。

尼日利亚劳动力资源丰富。与农业有关的家庭比例为:种植业94%,畜牧业70%,渔业2%,林业1%。

在1960年取得独立和发现石油之前,尼日利亚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70%,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0%。农业曾一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农产品出口收入(主要是经济作物)占国家外汇收入的80%。那时,粮食可以自给,花生和棕桐油的出口居世界首位,棕榈油出口曾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7%。可可出口仅次于加纳,占世界第二位,其它几种经济作物(椰子、柑橘类水果、玉米、御谷、木薯、山药和甘蔗等)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地位。

2.石油兴起之后农业受到冷落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生产的高速度发展, 尼日利亚出现了一个“石油繁荣”的新时期。短短数年, 石油就成为尼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来自石油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 在出口收入中则占90%以上。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则日趋缓慢。适于耕种的土地被大量抛荒,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70年代,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降至44%,80年代进一步减少到23%。1970年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30%,1980年仅占2.4%。农业增长率也呈下降的趋势,进入90年代,农业增长率一直在2%左右的水平徘徊。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已是世界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以及美国大麦的最大买家,每年要花费1/3以上的财政预算(约合110亿美元)用于进口食品。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很多,投资严重不足是主要原因。投资大多被吸引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部门,国家拨给农业的投资很少。如1970年制订第二个五年计划时, 农业投资只有2.15亿奈拉,;1975年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虽然增加至14亿奈拉, 但也只占总投资额的4.7%。在每个年度的联邦政府或各州政府的预算中,农业所占份额也很少。

其次,落后的小农经济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个体小农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如锄、铁锹、砍刀等,耕作粗放,技术落后,产量很低。

再次,不当的农业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的农业发展方针重点是兴办大农场、兴修大型灌溉工程,与小农争利。农产品收购价格不合理,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比如花生,由于价格差异较大, 农民拒绝向国家出售, 大量花生走私去邻国出售。收购价格低还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种植。

3. 复兴农业成为重要国策

农业的落后状况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把复兴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⑴政府制定农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要增产2000万吨,在农业领域增加350万个就业机会。

⑵出台多项扶植农业发展的政策。一是政府投资农村地区的水利、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给更多的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三是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四是对自己不能制造、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农药实行低关税政策。五是在国内新开碾米厂,将大米加工流程尽可能放在国内完成。六是提高进口去壳大米的关税等。

⑶大力吸引外资。打算吸引1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尼日利亚的农业计划得到了国际投资方的支持和响应。非洲发展银行已同意为此投资1.5亿美元。世界银行和其他一些国际援助项目也同意提供支持。

⑷引进外来技术和品种。从2003年开始,中国和尼日利亚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合作项目,以支持尼日利亚的国家粮食安全计划。中国已经派遣了数百名农业技术专家赴尼日利亚,向当地民众传授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获得了广泛赞誉。

猜你喜欢

储量尼日利亚非洲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俄标储量与SPE-PRMS储量对标分析
An Uncommon Trip
13.22亿吨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摸清甘肃迭部县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家底:丰富且价值重大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与完善碳汇补贴机制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鼓,打起来
尼日利亚 民主日
阿尔贡古捕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