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课堂:让学生重爱体育课

2014-05-11杨浩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265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趣味儿童游戏

杨浩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26500)

趣味课堂:让学生重爱体育课

杨浩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26500)

一、对本次活动的三点感受

(一)善用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生的热爱,也是四位教师不约而同、别具匠心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黄美勤老师课堂上用“单、双手投准”、“‘投+运+传’接力”两个游戏贯穿了课堂的基本部分;孙华老师用一个“快乐跳舞机”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将枯燥的跳跃动作游戏化,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单、双脚跳跃的方法;殷伟东老师则进行了“石头、剪刀、布”、“抓尾巴”、“单脚跳相互追逐”等游戏,教学中也游戏化的将教学内容逐步呈现;董明华老师抓住“人—球”之间的关系,创设了球类教学“在游戏中教、在竞争中教、在比赛中教”的情境,使学习的技术通过游戏加以运用,在竞争中带来胜利的成就感,以及挫败后改进动作所得到的成功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孙华老师游戏时所用的一个不同颜色的自制小圆垫,在上面标识了小脚丫,有单脚丫、双脚丫,还有脚尖的方向,如此,学生一看就知道了是单脚跳,还是双脚跳,脚尖的方向是向哪边,练习中,还让学生自己调整小圆垫间的距离与方向,把不同方向的跳跃内容变得简单化、童趣化,使学生在提高练习兴趣的同时,掌握了蹬地有力、方向正确等动作技术。江苏殷伟东老师也利用橡皮筋这一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道具作为教具,通过折叠、变形等方法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让学生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技能。当然,他们也并非为了用“游戏”而做“游戏”,要么是为了准备活动的热身效果,要么是为了对主教材进行铺垫和巩固,起到一种为主教材服务的作用。

(二)树立儿童立场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要为儿童的发展思考,就应该实施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解读,致力于“为儿童而教”!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要为儿童研究儿童,遵循儿童研究儿童,易于找到规律。”在我们以往注重研究教学设计、关注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基础上,再来进行一些基于儿童年龄特征、学习行为、兴趣研究的时候,那就真的是在做“趣味课堂”的思索了。本次展示的四节课,都从研究儿童出发,进行了亲近儿童的举措,上海黄美勤老师在进行“单、双手投准游戏”的时候,突破了篮圈的局限,用近、中、远的三种不同区域,让学生得到投中的乐趣,确实,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屡投不中,那将会是越玩越没意思,用区域来替代篮圈就使学生能够更多、更好的投中,而学生为了更好的表现,老师介绍动作要求、发力方式的时候学生就会积极的学习!上海孙华老师在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了韵律拓展“舞向未来”,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根据一些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创编了韵律动作,用鼓声的变化来引领学生韵律动作节奏的变化,还穿插着拍照摆“POSS”,这些“POSS”都是学生瞬时的展现,凸显了孩子们的童真,使学生在韵律中表现自我,在表现中感受成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课堂中师生其乐融融,操场边看课教师其乐融融。

(三)显示单元视野

教学的最小完整单位是单元,这是很多学者都在讲述的一件事,是若干年来任何一本教参中都有描述的一件事,也是一线教师应该认识到的一件事,遗憾的是以往的现实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基于一课一课的实践,笔者在一次市级会议上曾经现场提问,结果显示用单元视野来教学的寥寥无几。

本次观摩的四节课中,有嘉兴、上海两节课提供了单元教学设计与计划,展示课分别选用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江苏的课例直接选用的是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六年级(水平三)跳跃与游戏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单元形式;浙江的另外一节课虽然没有展示单元计划与设计,但是在课的设计与思考中也说明了是在三年级多种形式运球单元下的一课。显示出他们都是基于单元视野的教学行为,其中上海张老师在教材的分析中叙述最为具体:本课次教学内容是基于上一次课单、双脚的直线跳跃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水平方向的各种单、双脚的连续跳,并尝试进行组合跳跃,形成更多的跳跃组合方法,为下一次课多人组合跳、上下跳等奠定基础。在学情分析中,也有类似的描述:通过前一节课的练习,学生对简单的单、双脚的直线连续跳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兴趣很高。说明他的单元设计中的各个课时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是一种逐步到达学习目的地的设计,表明他们都是有着一定的教学整体观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的。兴趣来自于激发,兴趣更来自于学习中学有所获,基于单元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获的场所,让学生切实的学有所获才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

二、对“趣味课堂”的探索

身处“趣味课堂”的研讨氛围中,自然也应该有对于“趣味课堂”的思索,从笔者自身实际出发,在初中学段应该如何体现“趣味课堂”,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水平四体育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年龄、心理的不同,当然不应该是小学“趣味课堂”的简单复制,水平四学生理应在付出汗水、付出努力后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才是本学段课堂的趣味所在。在坚持技能教学与体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快乐的体验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来追求,这是理想的体育课要为之努力与进发的。所以,试图用笔者的实践“链式活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诠释。

(一)“链式活动”体育教 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见下图)

从一个单元来说,每一个链节就是一节课,从一节课来说,“链式活动”就是将课堂分为若干个链节,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入手,逐步递进,使各环节相互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学习的内容、过程与方法均是形成链节的一环。

(二)“链节”的基本设计与执行

一般的,根据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情况,在每节课中预设3~4个活动方案,每个活动方案中又可以包含几个“小步子”活动,每个活动方案是一个整体,几个活动方案之间也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注重链节之间的知识链环、思想方法链环的相互贯通,使大环套小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前一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更新,后一环节是对未来学习的铺垫。

“链式活动”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中,笔者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教学策略操作程序,“A-B-C-教学内容”,其中,“教学内容”是要给予学生的动作技能(或其它)。“A”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等内容,“B”、“C”是通过分析、变化“A”后的内容,通过教师教与学的手段,如教学行为、学练方法、课堂管理等,注重趣味性的方式的设计与运作等等来促使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形成学习成功后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自然是快乐的。

实际操作中,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灵活使用各种干预措施,科学选用讲解、启发式的提问、形象的示范、相互间的讨论、个人的自主练习、小组学习以及组内的交流演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不同的干预形式,创设一个个引导进步的阶梯,引导学生掌握、建构、内化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内容,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干预的形式也逐步更新,逐步把学习的控制权移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确定下一次的发展。

(三)几个关键问题

在“链式活动”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三个:1.如何确定活动的起点;2.如何设计递进的活动资源,又如何来链接统筹它们;3.师生如何互动,学生个性在共性活动中如何体现。上述问题,可以概括为三点:“活动与过程的整合”、“师生的互动”、“ 共性与个性的兼容”。

1.活动与过程的整合:课标时代,目标引领内容的指导下,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内容是否能够达成预设的目标。所以,在本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活动的终点是确定的,应该对活动的起点,即学生已知的那部分内容充分的挖掘,通过这部分的内容,为学生建构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后续活动创设更好的条件。

2.师生的互动:教师一方面应该为学生提供可以实现的递进阶梯,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指导与引导,因为一个个的活动需要由教师引领、激发才能够进行下去,教师可以是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可以是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更可以是在教师启迪下的学生小组学习,关键是不断激励学生与教师互动,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3.共性与个性的兼容:体育课堂学习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在那三、四个预设活动的基础上,应该允许他们丰富的想象、发挥和拓展,凸显他们的个性。以问题引领,以“活动”为中介,打开“已知—未知”的通道,在习得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愉悦。

(四)“链式活动”体育教学模式案例解读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遵循着这种“链式活动”的教学模式,在自编“韵律太极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一节广播操入手,通过动作的规范、音乐的转换、动作的转换、风格的转换、两种风格动作的融合等一个个难度的阶梯,使学生掌握了“韵律太极操”的动作,也学会了创编的一般方法。而本课所处的单元的设计同样有适宜的梯度,大致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选取指定的一首歌曲来进行广播操的复习,第二课时采用不确定的歌曲来进行广播操的练习,第三、四、五课时进行“韵律太极操”的教学,第六、七节课由学生进行属己的“韵律**操”的创编。再有,快速跑是很简单又枯燥的内容,却可以通过“跑窄格”、接着“跑宽格”、然后“窄、宽格几步交替跑”,这样对步频和步幅有一定体会与理解后,再过渡到适合自己步频与步幅的加速跑上,学生自然不会觉得枯燥。

杨浩: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江苏学校体育网编辑,主持、参与多项全国、省课题,是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网络研修项目研制与开发核心组成员。

猜你喜欢

趣味儿童游戏
午睡的趣味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