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即是方向

2014-05-11吴键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握力体质测试

“标准”即是方向

历经两年的修订、一年的试行,2014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2014年标准》)开始在全国正式推行。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推行基本顺利,但是,来自学术界、教学一线的不同声音和质疑也一直未曾停息。作为《2014年标准》审定的参与者之一,笔者想谈谈自己对《2014年标准》的认识和理解,虽是个人浅见,但倾听不同的声音,或许对消除疑议会有所助益。

综合《2014年标准》推行以来的种种质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来自学术界的意见,主要质疑测试项目设置的科学性。有学者认为,《2014年标准》所选择的项目,有的违背了青少年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不同学段的项目组合,不能整体代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来自教学一线的意见,则主要集中在操作层面,一是质疑《2014年标准》取消了项目的可选择性;二是质疑评分标准的合理性;三是质疑测试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等。

上述意见,独立地看,每个都有道理、也符合实际。但是,认真分析这些意见不难发现,意见和观点的不一致,多是由于各方所处的角度和诉求不同才产生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寻找症结,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呢?

笔者认为,有疑议的各方如果愿意尝试突破既有的视野,换一个相对高阔的角度,即更多地从“标准”制定者的诉求、“标准”修订针对的问题、全球新的健康理念、“标准”实施的全局观等角度重新审视《2014年标准》,或许也会生发出与当前不同的理解和认同。具体到笔者本人,对《2014年标准》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2014年标准》作用的认识,应当全面,不能片面

《2014年标准》重申了两个理念:其一,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其二,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也就是说,《2014年标准》既用于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定,也是锻炼标准的一部分,担负有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责任。因此,《2014年标准》的制定,并不是仅仅以“科学逻辑”的单一维度为依据。举例来说,有专家认为,测量学生的力量,用“握力”这个项目就可以。从理论上来讲,“握力”大小可以推测一个人的力量状况,所以测“握力”完全可以对力量水平进行评定。可是,在实践中,如果只将“标准”视为评价标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获得评价高分,“测什么练什么”,学生就会专练“握力”。但显然,仅仅练“握力”,对提高一个人的力量水平不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所以,经过论证,《2014年标准》素质类项目选择了引体向上。实践证明,引体向上无论是作为测评项目,还是锻炼手段,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去除台阶测试,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二、《2014年标准》具有显著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明显导向

与其他任何标准一样,《2014年标准》肯定不是完美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实上,《2014年标准》是以1985年以来规范的体质健康调研为基础,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心肺机能和耐力、速度、力量素质持续下降等问题,论证、确定具体的测试项目的。并且综合考虑了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的可能性,突出了与之相关的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项目。同时,删除了教育性测试项目,去除了项目的选择性。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集中几年的时间,取得重点突破。宁可“断其一指”,切勿“蜻蜓点水”。这是《2014年标准》的突出特点,也是其清晰的工作导向。

当然,这样的调整肯定会产生相应后果。例如,选择性项目的取消,对初中以上一部分学生,如肥胖、超重的学生,可能会带来不利。但是,仔细分析、综合考量,所谓的不利并没有那么突出。其一,肥胖正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肥胖者更需要努力;其二,有些健壮的学生,尽管引体向上成绩相对低,但是,其BMI指数值良好(肌肉成分比例高),肺活量大,三者综合,总体上的影响有限。

考虑到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中同样有教育性测评指标,《2014年标准》整体删除了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等技能类指标。客观地讲,这种做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简化了测试工作,增加了适应性;另一方面却有可能割裂标准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教学实施。在权衡利弊、难以取舍的情况下,或许先就其一端,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最严峻的危机,不失为一种务实的办法。更何况,任何“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都需要在不断修订中完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也就是说,“标准”修订应当每五年一个周期,所以,眼下既然颁布了“标准”,不妨先行实施起来,以观后效。

三、《2014年标准》体现了国际体质健康测定中的新理念

在传统上,中国的体质健康测定,主要围绕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核心展开。其中,身体素质测试中主要关注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五大身体素质。近年来,在体质健康的评价体系中,“体适能”的理念正逐步为大众认同。欧美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开始注意区分健康与运动状态的分野。体质健康测定中,以心肺功能、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五个指标构成了与健康密切联系的测试系统(健康体适能);以速度、敏捷性、协调力、平衡力、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指标构成了与运动密切相关的测试系统(运动体适能)。《2014年标准》测试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国传统与欧美现代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融合,并力求在融合中保持对现实问题的深度关切。

四、《2014年标准》实施中的很多问题,并非源自标准本身

为了确保标准的全面实施、确保测试数据“全员上报”,更为了保障上报数据的准确性,《2014年标准》实施的第一年,主管部门规定了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的时间节点。同时,《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 估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将被判定为“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不及格”。由于测试时间紧张,且测试结果与测试者有“高利害关系”(测试结果影响测试者利益),因此,《2014年标准》测试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依照全国测试工作计划,测试时间安排如此“紧凑”,是为了保证东北寒冷地区的测试工作能抓紧实施,并为“复测”预留出时间,这个计划本已让测试工作极其紧迫,而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就更加加剧了测试压力。如,有的地方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好看”,不惜采取非常规措施以“限制”真实成绩上报。上述这些困难和困扰,虽与《2014年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可行性没有关系,可是,由于一些地方具体实施时没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标准的权威性,也引发不少“牢骚”和“怨言”,带来对《2014年标准》本身的“误伤”。面对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冷静地分析,更需要求真务实的态度。

“一分钟跳绳”适不适合一年级学生?这在《2014年标准》实施中颇有争议。调查表明,如果学生入学前没有基础、入学后缺乏强化练习、入学两个月后测试,这三个因素叠加,那么,得出的结论一定“不适合、不科学”。但是,如果将同样的问题置于这样的时空:入学前有一定基础、保证有一个学期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及相应的课外活动练习、三个月的课内外强化训练,结论就完全不同。重庆人民小学特级体育教师刘勇说“只要满足上述任何两个条件,‘一分钟跳绳’达到及格甚至优秀没有问题”。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通过长期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思考:“标准”的制定虽然应当依据学生的发展现状,更要“引导超越”学生的发展现状,过分拘泥于学生发展现状的“标准”是不足取的。

总之,与其他标准一样,《2014年标准》也仅仅是一个时期相对稳定的制度安排,如果站在国内全局和国际视野的角度,用动态发展的思维,作换位观察,或许大家对此“标准”的认同度会大大提高。当然,在一个时期,作为国家层面的一种制 度安排,“标准”就是方向,“标准”就是规范,“标准”就是力量,这点不容置疑。

吴键

2014年12月1日

吴键,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研究部主任,《中国学校体育》编委。

猜你喜欢

握力体质测试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心理测试
不容忽视的握力
你能活多久,握下手就知道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