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条件对灰霉毒素活性的影响

2014-05-10向羿全

新课程·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致病性拟南芥毒素

向羿全

摘 要:本次试验用人工培养的灰霉菌经过过滤、浓缩、化学试剂萃取后取得的毒素侵染拟南芥,导致植物叶片产生病变。试验表明,随温度升高,毒性增强;随稀释倍数增加,毒性降低;最适pH值为6.6。

关键词:灰霉菌;拟南芥;毒素;致病性;致病率

1.试验材料、器材:野生型拟南芥、电子、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移液枪、发酵罐、电磁炉、真空泵、分液漏斗、旋转蒸发器、无菌注射器及针头、pH仪、离心管、恒温水浴锅、摇床等。

2.试验试剂:PDA培养基、95%酒精、0.1%Hgcl、正己烷、甲醇、石油醚、三氯甲烷、0.1mol/L氢氧化钠、0.1mol/L盐酸等。

3.试验方法:种植拟南芥: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放入2mL的离心管(150粒左右);离心管中加入无菌水1.5mL,浸泡30min;用95%的乙醇浸泡5min;用0.1%Hgcl浸泡5min;用无菌水浸泡5min(重复);均匀播种于培养皿中,放入4℃冰箱保存两天;取出培养皿置于组培室;待培养皿中种子长出两片真叶后移栽至灭

菌花(4棵/盆);盖保鲜膜,放入组培室,定期浇水,保持培养室的温度在25℃左右。

配制土豆培养基:200g土豆配制1L培养基、20g蔗糖、20g琼脂。

灰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获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配制液体培养基,接种灰霉菌,置于摇床内培养5天左右,待观察到培养瓶内出现较大菌丝体时,接种于发酵罐内,在200转/分的速度、罐内压力保持0.5千帕下发酵培养6~7天。培养结束后,取出发酵液后,经过滤、浓缩得到次生代谢物。

化学萃取毒素:称取20g样品,加入40mL的正己烷,移入分液漏斗,用40ml甲醇水溶液分次冲洗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震摇2min,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水溶液用40mL三氯甲烷萃取,震摇2min,静置分层;取下层三氯甲烷,经用三氯甲烷湿润过的10g无水硫酸钠和定量慢速滤纸过滤,滤液倒入蒸发皿;再用5mL三氯甲烷反复萃取,用少量三氯甲烷过滤滤液,洗液并入蒸发皿;通风挥干,收集毒素。

浓缩毒素保存:使用恒温水浴锅,在90℃下浓缩至样液原来的三分之一,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

毒素致病性测试:由于毒素长时间保存,在试验开始前,需对毒素的致病性进行测试。选取10片长势相近的拟南芥叶片,标记后,用无菌的一次性针头在叶片戳一小孔,用针筒侵染毒素,置于培养室内培养、观察。

4.毒素测试:不同浓度下的致病率:取灭菌后的容器,注入1mL浓缩毒素,加入无菌水,分别稀释10×、50×、100×、200×、500×、700×、1000×。按照致病性测试方法,分别侵染30片生长良好的拟南芥叶片,并用无菌水作为实验对照,培养,至病斑稳定为止,记录并计算致病率(3次重复)。

不同pH下的致病率:试验之前,先测试毒素的pH,制定pH梯度为4、5、6、7、8。取灭菌后的细口瓶,分别配制0.1mol/L浓度的盐酸和0.1mol/L浓度的氢氧化钠,再取五支灭菌后的试管加入1ml的毒素样液,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配制成pH为4、5、6、7、8的毒素液,以毒素自身pH6为对照组。分别侵染30片生长良好的拟南芥叶片,置于培养室内观察,至病斑稳定,计算致病率。(3次重复)

不同温度下的致病率:取五支灭菌后的试管,加入1mL的毒素,分别置于40℃、60℃、80℃、100℃、120℃下处理30min后,对拟南芥进行浸染,置于培养室内观察,至病斑稳定,计算致病率。(3次重复)

在pH基础上测定毒素毒性的最适pH值:由上可知pH6-7之间存在最适pH值。取四支洁净的试管,加入等量的毒素样液,用氨水调整pH6.2、6.4、6.6、6.8,分别侵染30片拟南芥叶片,观察。(3次重复)

5.结论:随毒素浓度的降低,毒性也逐渐降低;随着pH值的增加,毒素的毒性增强,7以后随pH值的增加,毒性降低;6.6是毒素的最适pH;随着温度的升高,毒素的毒性增强。说明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毒素的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继红,李建中.灰霉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番茄抗病性的初步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3(10).

[2]郑晓莲,董金,齐秋锁,等.灰葡萄孢毒素的组分分析和生物测定.植物病理学报,1998,28(3):269-271.

[3]周毓君,郭明申,朱宝成,等.草莓灰霉菌毒素的稳定性及致病力的研究.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5(3).

[4]祁高富,杨斌,叶建仁.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02):66-69.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致病性拟南芥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尿黑酸对拟南芥酪氨酸降解缺陷突变体sscd1的影响
两种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探究
拟南芥干旱敏感突变体筛选及其干旱胁迫响应机制探究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