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王世襄书情怀

2014-05-10

中国收藏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案王老古典家具

王世襄先生并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但他的书法却有着很多『书法家』都没有的风神、气度。他曾多次为友人书,从遣词造句,到构思落笔,可谓精心竭力。这每一件作品,不仅提供了书法审美的范本,还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更承载着王先生与友朋间的深厚情谊。

1992年春节,王伯身边的很多晚辈都获得了一件意外珍贵的礼物,就是每个人名字嵌在联语之中的王伯墨宝。

我获得的字联是:本固邦甯宁有日,介尔景福福无疆。壬申元旦试笔大吉,畅安王世襄撰句并书。

王伯当年交给我时说:“你这两个字真不好嵌进去,费了老大劲儿!”为了授赠人查找便利,王伯还特亲写了出处说明:“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介尔景福”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这么一副联,渗透着情感和文化纵横,此为王伯人格人品之一斑。

——萨本介 北京荣宝斋书画鉴定家

1991年9月,由我、田家青、舒乙与马未都共同倡议发起的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决定在刚刚修复的北京什刹海智化寺内举办一次古典家具展览。展品及经费都由会员提供,王世襄、朱家溍及史树青等大收藏家都拿出了藏品。这次历时两个月的展览是有史以来国内民间的第一次的古代家具展览。开幕前,我请王世襄先生题写了这幅展标,作为展厅迎面屏风上的题目。虽时过境迁,但仍能显出王老当年雄健坚实的笔力。今日观之,令人追忆当年小众精英们收藏探究古典家具时的那段寂寞时光。

——张德祥 著名古家具收藏家、鉴定家

1994年嘉木堂搬迁新址举办明式家具展览,邀请王世襄先生亲临香港主礼开幕仪式。先生来函答允并嘱催询出入境文件事宜。

展览期间,王先生建议我为展览撰写图录。回京后更寄来四言铭文,并不胜其烦翻译成英文让笔者看懂。王先生的赞赏与鼓励,成为嘉木堂对家具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以及日后举办展览必同步出版图录的动力。

——伍嘉恩

著名明式家具收藏家、香港嘉木堂主人

我的第一部散文集《不素餐兮》曾获“辽宁文学奖”,据说当年评审会上,九个评委都投了赞成票,好几个评委还强调了一句:这书名题得真漂亮!似乎说若不是这书名,能否投赞成票还不一定。这书名当然题得漂亮,不仅书法好,那枚“畅安”白文小印也钤得让人喜欢。

记得畅安老为我题写“不素餐兮”书名是在2001年11月。那年我去北京开会,想拜访王世襄先生,于是请杨仁恺和晏少翔两位老先生给我各写了一封“介绍信”。杨老与王老过从甚密,晏老同王老儿时就要好。有了这样的关系,那天王老不仅热情接待我,还在约好的时间里让夫人袁荃猷下楼到院里接我。那一年袁老已82岁,背驼得很厉害。她等在院里接我,让我深感过意不去,而她却直说:“就得我来接你,怕你找不到的。”

王老当时居住在迪阳公寓,“俪松居”客厅很大,但却堆得满满,到处都是东西,画案、条几、书橱、木榻、书籍、葫芦,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见我进来,王老从他那最有名的花梨木独板大案边站起,将木榻上堆的书和衣服推到一边,腾出地方来让我坐了。他一边收拾一边说:“东西太多,太乱。”我环视一下,见他的客厅确实有点乱,完全没有一般北京的大教授、著名学者客厅里的那般堂皇和井然。画案边是一个条几,几上放着菜板,菜板上还放着一个炒勺。都说王世襄是位烹饪家,也只有在这样的人家里,炒勺才有上得厅堂的资格。木榻后横七竖八地放着长把悬瓠和亚腰葫芦,再就是一堆一堆的典籍,完全一派“书似青山常乱叠”的情景。

那天的俪松居,阳光很好,纹络细密如老葫芦一样颜色的花梨大案上洒满暖意。王老穿着一件对襟的深灰色毛衣,脸上挂着端正平实、亲切慈祥的笑容。谈话间不时从客厅的阳台上传来打磨之声,王老告诉我说,那是他请朋友给一件范制葫芦笔洗髹漆。隔着画案,与王老聊了许多话题,葫芦、竹刻、鸽哨、饮食,这些都是我所喜欢的。我那天正好还带着台湾版的《竹刻鉴赏》,于是让王老在上题了字。

临别时,我郑重地请王老为我即将出版的散文集《不素餐兮》题写书名。他愉快地答应:“过后我就寄给你。”回到沈阳不几天,王老给我写的“不素餐兮”就寄到了。打开一看,如簪花美女般的四字行楷,真是好看极了;一行“王世襄题”行书小字也苍秀清雅,考究得很。每一字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富有书卷气。尤其是署名后所钤的白文小印,是他最常用的一枚,“鬯安”二字,极富金石味,灵动传神。《不素餐兮》出版后,许多人拿到书都说王老的书名题得精美,于是我就请人将此题签制版,宣纸印刷数幅,有朋友搬新居我即装裱奉上以贺,每每都会说:上许多真迹一等!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寻找我的《不素餐兮》,我知道,他们大约也和当年的评委一样,多半是为了书上畅安老的那四个漂亮的题字。

——初国卿 著名作家、学者

王先生89岁时,不再出远门,但他仍时刻关心和惦记着我们工作室的研究进展、修复工作和新家具的打造。那时我萌发了一个理念,打破“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的成见,一反常规,用花梨和紫檀共同打造家具,将花梨和紫檀各自的特长发挥出来。例如花梨有宽大厚实的大板,可做案面,下部用的紫檀墩支撑,如此打造出的大案,体态可以特别巨大,并有特殊的美感和效果。凡能用上这类巨形尺寸大画案的人,肯定不会是一般人,不仅要有财力、有气魄,还得有高堂敞轩陈设。我希望将理念传递给使用这样器物的人:世界和社会是由多元支承的。你有再大的成就、再大的气场派头,也要有基础的支撑。故为人应宽厚,处世要豪爽。大案寓示着社会平等的精神。

我把这个设计理念告诉王先生,他一个劲地称赞说:“这观念非常好。若打造出了大案,一定给我看看。”

某宫复建花园,将建成时,为配置家具来征求我的意见,并再三强调,修复之后,此处接待的将是超级VIP,各国国家元首、甚至美国总统也可能到访,所以家具一定要格外珍贵,“贵人用贵物嘛”。时逢美国轰炸伊拉克,我建议:能否换一种思维,就用铁梨和紫檀来设计打造!贵在相得益彰。美国总统若来,更好,或许能开导开导他,世间强弱贵贱,本能和谐相处,何必非要选择征服?建议并未被接受。我告诉了王先生,他笑着说,他们哪有这等境界啊!

等到我们将第一件紫檀与铁梨合用设计的大案做好时,我把照片带给他看。当时他并未说什么,时隔几天后他将我找去,给了我一个写好的案名,内容是:“紫檀架几铁梨面,莫随世俗论贵贱,大材宽厚品自高,相物知人此为鉴。”

那天还有些感觉异样。30多年间,王先生一向视我为家人,来时不需约,到门口喊一声“王先生”,推门就进去了,去时一招呼“走啦啊”,他不过“嗯”一声,这已成习惯。年老后,也从未见他出门接送客人。但那天当我离开时,他说下去活动活动。窗外已是万家灯火,他随我从家中一直走进电梯,下楼来到院中,说:“岁数大了,这个案铭中有的字写的有点儿散了,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写案铭了。我想了想,这个案铭中有‘家青制案,世襄书名八个字,往后你要是打造了认为满意的、真可称得上经典的大案,就刻上这个款识吧。”我感受到薪火相传的郑重托付,也听出了信任和鼓励。

从那以后,我又打造了几张大案,对其中有几件也还算满意,但至今也没有在任何一个案子上铭刻过这个款识。

——田家青

著名古典家具专家、王世襄先生惟一入室弟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案王老古典家具
关于新会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专题性调查分析报告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电视剧
养生没有“铁规律”
老人和孩子
中西古典家具申城相遇
二十年后收什么样的古典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