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中国体育教师感到骄傲”(中)— 一位美籍华人教授眼中的中国体育教师

2014-05-10本刊现场报道组沈菁顾阳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法教授体育教师

本刊现场报道组 沈菁顾阳

(1.江苏省江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4400;2.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外国语小学,210000)

“我为中国体育教师感到骄傲”(中)— 一位美籍华人教授眼中的中国体育教师

本刊现场报道组 沈菁1顾阳2

(1.江苏省江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4400;2.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外国语小学,210000)

沈:陈教授,前面您深有感触地谈到了7月25日下午的两场实践课,我们体育教师的表现给您与您的同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您是现场的同声传译。而27日上午在奥宾厅,是您亲自上的一节实践课,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陈:我能感受到教师们的求知欲很强,特别渴望知道具体的东西,因为大家对国内现状的问题有一些看法,也知道缺失的地方在哪儿,理念都是具备的,其实体育(此处指的是体育教学)中很多都是相通的,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新颖,而要讲实际教学的效果能否达到(要求)。这些知识无所谓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有用的就拿来,咱们国内本土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教学多样化,教法多元化,对帮助不同学段的学生和不同内容的教学都是有好处的,怎么达到教学效果是最重要的。

那天我在教学时,当时场地很小,但是教师们的参与态度非常认真。他们的参与同第一天一样,能让我有所感触。以这些体育教师们的层次,若再加上体育师范大学的教授能够指导他们怎么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这将会使中国体育课堂教学彻底变革,这变革不再仅仅是理念与理论上的,而是更实际的!

沈:我是一名基层的体育教研员,我有这样的感触。比如在工作中,我们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国家级的指导文件来学习,但如何更好地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迫切需要像您这样的有实际操作方法的专家来为我们引领与把控,哪怕是一些案例的讲解也非常有意义。

陈:是的,对于教师们而言,我这堂课想反应什么教学标准?这个标准不是什么大的东西,而是具体的怎么做和如何系统地做。

顾:是啊,这是我们作为参会教师感触最深的一面。大家在具体操作的体验中,收获真的很大。

陈:这个的确是的。这次参会的一线教师,他们一有热情,二有技能,三有基本的理念、教学知识及实际的教学经验,但是这种教学和内容相结合的东西就相对缺失。

沈:是啊,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去摸索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专家能“拎一下”、“扶一把”,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陈:是的,那就起来了。如果知道怎么做,其实教师们会很快发展的,正如国家的发展一样,最初闭关锁国,打开之后感觉什么都没有见过……但这需要有个过程,慢慢地,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沈:汪晓赞院长非常好,给了我们此次参会以国际化的视野。

陈:对!汪教授请的专家本身在美国就是非常强的,象Kim Graber和Amelia Woods,他们既是很强的科研人员,也是一线教学、教法的探索者,包括我在内都是这个领域里的领衔人。因为请了这样的专家来,而且不同的专家带来了不同的研究,所以这次培训的效果很不错。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高,与教师们看到了许多具体的东西也有关。

沈:或许我们过去过多地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缺少现场实际操作的体验,所以很难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但是如果亲自体验了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效果会很不一样的。

陈:对,是的!而且许多具体的操作也都是有理论支撑的。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选择了怎样的教学内容、该怎样教都是有理论框架做支撑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顾:有教授对本次参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文章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选题非常新颖,但是深度不够”。实际上,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理论不足,实践经验却非常丰富,所以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值得我们去探索,不知道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说法。

陈:你说到点子上了!

沈:您们这次为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有理论支撑,再加上实践操作来进行检验,给予我们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陈教授,您们在美国的培训是怎样操作的?

陈:我在美国,在两个学区拿到联邦政府的2个项目,因为要达到当时的6大课程标准,我们会根据实际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现在这个项目结束了。美国也有相关的定期培训,在全国每年都有体育科学大会,有研究者做研究报告的,也有大学体育教师进行现场workshop的;这样的会全国会有,州里也会有,大家都可以参加。会上会传递非常新的理念,比如理论与现实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象政策、方针、策略、标准等他们都会知道,知道后还有一些实践操作。如同我们这次大会一样,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每年都有,这些参加学习的教师学到以后回去就能用。

沈:嗯!这次的大会形式和往常有很大不同,比如圆桌会议就很新颖。

陈:是,汪教授参加过类似的国际交流,所以她懂得国际化会议的具体操作方式,有墙报,有口头交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实际操作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让教师回去后就能做的。

沈:陈教授在国内做过体育教师吗?

陈:那倒没有,我在国内大学毕业后,从事了5年文职工作,然后去了美国。在那跟了我的导师读博士的时候才学了这些东西,如果当时以我在国内学的东西就去教,我是肯定教不了的,虽然我的专项技术非常好。

当时在美国第一年我当了助教,让我去教一堂篮球课,我从13岁就开始打篮球了,读本科时还是院队的,也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也知道一些练习方法,但当我开始教的时候,却感到一头雾水,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甚至怎么集合,怎么站队,用什么方式把人召集起来,我都不会。因为教师没有跟我讲具体怎么教,所以我当时内心很难受。

然后,我就去找我的导师,去上他的本科课,这才知道教材教法是怎么回事,后期又跟着他学了两门关于教材教法的课,具体的是导师带着学生进到小学,他整堂课都在进行教学,学生们都跟着学习,上完课后,他又让我跟他模仿来做,还安排我到小学教了一学期的课,当时我还在教本科的课,经过大量的学习与实践,逐渐我就会教学了,否则我真不知道怎么进行教学。

沈:陈教授您是否看过中国的体育课?

陈:在苏州的学校体育国际会议中看过。当时先看了国内中学教师的观摩课,然后又看了美国教师的课,后来又去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由我们国内的大学教师为本科生们上观摩课,再又是美国的教师上课。我的感觉是,那位大学教师的教法和我原来那个时期上术课(田径课、篮球课等)是一样的!

在苏州时有一节健美操课。我一看那就是在上观摩课,因为我们都是教授,都是教学生教法等内容的,一看就知道是在表演而不是在教课。那么多学生挤在一块儿,学习的动作很简单,多数是在喊口号。比如我要教一些东西,应当先教一些健美操的基本步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去创编……也许我不会像这位教师这样教。这位教师实际上课肯定不会是这样的状态,这是让人们去观摩和参观的教师表演,就如同一个show。

沈:如果用您的测评方法,能测出这位教师的上课水平吗?

陈:比如说教学任务的三要素,可能教学任务还算适宜,但是不具有挑战性,缺乏难度;有些方面做得不错,比如讲解还是很清楚,但是仍然存在欠缺,总体还是像在表演。

沈:您觉得这是因为教师的能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陈: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教。能来到这里的教师是很优秀的,我不觉得他们的能力差,就像您说的,在读师范时,他们没有学到“怎么教”的知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缺乏的。所以靠着自己摸索,即便也参加过一些培训,也只是某个点的培训,反倒容易引起偏见和误解,就如同盲人摸象,没有侧重和整体认识,摸到哪一点就会说,“哦,原来象是这么个东西!”反而会有危害,所以还是需要系统性地学习。这次现场的教师们都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一加点拨立马就能“出来”,创造性也很强,主要还是缺乏具体的操作引导。

沈:恩,您从高校一直看到小学,看到我们国内的教学主要是缺乏具体的操作,可以这样理解吗?

陈:是的。我在中国也看过一堂排球课,那堂课还是不错的,有条不紊的,教学内容也不错,但是还是有这样的感觉,教排球的确是需要列队的,比如大家都面向同一方向,传球面向同一方向这是对的,可是调动和组织太过注重形式了。

沈:有点呆板吗?

陈:是的,有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立正、稍息,只要能认真听讲就行了。但这个教师总体教的还不错!

沈:他的特质表现主要是?

陈:他的教学任务设计得挺循序渐进的,重要的是每个任务都适合他当时所教学生的年级,而且适宜他们的技术水平,能指导也能反馈;但是教学管理与组织,这一看就是练过的,这样的状态不是实际教学,但总的来说,那堂课还是很优秀的。

沈:那您总体而言,觉得我们中国体育教师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呢?

陈:(思考片刻)最需要的还是怎么把一些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联合运用),而不是机械、孤立的;虽然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它的具体侧重,但也是相互有机连接的,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个人“偏见”,因为我没有看到中国那么多体育教师上的课。

沈:其实,能出来上观摩课的教师是相对优秀的,他们具有一定代表性。

陈:我并没有看过那么多中国体育教师的课,也只是听说,而且我从他们所问的问题中可以感受到教师们也很困惑,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教?比如数学,就有具体的教学内容,真正去教具体的内容还需不断地提高难度,如果老是停留在一个教学内容上,一是枯燥乏味,再一个没有挑战性学生就失去了求知欲望,体育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文化课学习能这么好,咱们应该去借鉴。比如数学这么有深度,都可以循序渐进的,按照序列来教,这一部分不会,要想学习下一部分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层次分明地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举大量的例子来教学生怎么解决问题,再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体育教学也是一样的,体育也有内容,咱们也应该把内容循序渐进的,适合学生身心、技术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知识教给学生,而且必须提供多样的方法。数学如果光做简单的题目,而不去做应用题,学生也不会动脑筋,体育也是一样,你要去教篮球,如果光学技术,不去打比赛,不去运用,学生一样是不会的(此文接2014年第9期《“我为中国体育教 师感到骄傲”(上)》,《“我为中国体育教师感到骄傲”(下)》请见下期杂志;此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当事人审阅)。

猜你喜欢

教法教授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