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疗效观察

2014-05-07王文尚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椎动脉供血基底

王文尚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青龙 066500)

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疗效观察

王文尚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青龙 066500)

目的观察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给予宁晕通络饮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盐酸倍他司丁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之58.33%;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药疗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客观体征较少,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笔者采用宁晕通络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并于盐酸倍他司丁口服液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128例均为本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内科门诊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1]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患者;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或脑占位所致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45~70岁。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6~72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宁晕通络饮。药物组成:枸杞子20 g,天麻10 g,钩藤15 g,菊花15 g,白术10 g,泽泻15 g,桂枝10 g,川芎15 g,赤芍15 g,丹参30 g,地龙15 g,葛根2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丁口服液(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91)20 mL,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用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测定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Vm)的变化。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2]。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68例,痊愈30例,好转3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60例,痊愈20例,好转15例,未愈25例,总有效率5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见表1。两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cm/s,±s)

表1 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cm/s,±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LVA RVA BA治疗组 治疗前 35.23±4.31(n=68) 治疗后 49.85±4.69*△对照组 治疗前 36.27±5.61 33.32±2.12 29.86±4.05 46.32±2.54*△ 44.65±6.27*△32.51±2.26 31.82±2.99(n=60) 治疗后 39.23±4.69*35.51±5.07* 33.86±3.53*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因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所致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狭窄、微小动脉血栓、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诸多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脑干前庭神经核、小脑缺血而产生的局部症状群。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头昏等症状频繁发作,如果任其自然发展有33.3%患者在以后数年内发展为脑梗死[3]。目前认为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黏度、解除椎-基底动脉压迫等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对其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海论》指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以虚为主。元·朱丹溪强调“无痰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明·张介宾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明·虞元明指出“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风、火、痰、瘀、虚,病因病机为肝肾两虚,风火、痰浊、瘀血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不能上荣头目,脑窍失养而致。故自拟宁晕通络饮以滋补肝肾、清肝息风、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治疗此病。方中重用枸杞滋补肝肾;天麻平肝息风;钩藤、菊花清火息风;白术配伍泽泻、燥湿化痰、健脾除饮,以升清降浊;地龙清热息风、化瘀通络;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川芎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桂枝疏风解表、温经通络;葛根升阳解肌、缓解痉挛,主治头痛、眩晕,项背疼痛。诸药合用,使虚得补,风火平,痰饮消,瘀血化,络脉通,眩晕自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促进脑循环,改善脑的血液供应[4];丹参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直接扩张血管作用[5];川芎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6]。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宁晕通络饮切中病机,能够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1]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3]王维志.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

[4]茅彩萍,顾振纶.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138-142.

[5]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69.

[6]曲培向.川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78-79.

R255.3

B

1004-745X(2014)04-071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74

2013-09-30)

猜你喜欢

椎动脉供血基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