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4-05-05黄妙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黄妙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的几种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就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8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的几种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就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谈几点体会。

一、引入新知时,创设情境

1、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可利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幽默的谜语、轻松的音乐、欢乐的小型竞赛等趣味性活动,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结合右下图先给学生编了一个蚂蚁赛跑的故事:两只小蚂蚁从同一点出发,一只沿大圆的边上爬行,一只沿8字形的小圆的边上爬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同时回到出发点,这时它俩不觉争论起来,谁都说自己比对方爬行的路程多。一只老蚂蚁听到它俩的争论,马上跑过来调解,可一听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它摇了摇头,表示对解答此题无能为力。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热烈讨论后,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会计算圆的周长。这样,学生为了给小蚂蚁当裁判,急于知道计算圆的周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激疑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导入新课时,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巧设悬念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学“倒数”的概念时,我设计了“ 4∕5 × ( )= 7∕4 × ( )= 6 ×( ) ”这道题,让学生填写,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我自告奋勇,迅速填写完毕。为了打消学生认为老师事先算好的念头,并补充说:“谁能出几道这类题,你随时出完,我都可随时填完,不信试试。”话音刚落,学生兴趣十足地争着出题。结果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老师为什么填得这么快,其中有什么诀窍?造成学生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探究知识中 ,创设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自主探究。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在“元、角、分”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要为学生每人准备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人民币共5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在活动中要求:(1)每人购买的商品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进行评论。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2、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比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出示课题后提问:同学们想了解什么呢?学生争先提问:什么叫圆?什么是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学生在启发下,通过折圆、画直径、量直径与半径等实践操作,探讨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掌握知识,整个认识过程都是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自主探究。

小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动作、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操作,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规律。如在教学“圆环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各自画一个与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计算出所画圆的面积,再要求学生画一个与这个圆同心、半径2厘米的圆,并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接着要学生用剪刀把刚才画的大圆剪下来,再把小圆从大圆里剪掉,这样就得到一个圆环。然后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经整理得到:一个圆面在剪去一个同圆心的内圆后,就得到圆环。最后启发学生根据圆环的制作过程,说出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始终参与实践活动,兴趣倍增,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引导总结,创设“表现”情境

成功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后,教师问,哪位同学能以“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帮助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帮助老师总结”这句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有的说,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来的;还有的说,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不论是长方体、正方体,还是圆柱体,它们的体积都要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整理板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求圆柱的体积,而且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同类知识打下基础。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语言、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我们爱数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