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2014-05-05崔荣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研究

崔荣琳

摘 要:学习如果能与一定的情境建立联系,并且在有效的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新知识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总结了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创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41-01

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学习热情,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过程。学习如果能与一定的情境建立联系,并且在有效的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新知识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呢?

一、创设矛盾的情境,引领知识生长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构建新知识的生长点,提供培育知识生长的有营养的“土壤”,让新知识自然而然地“生长”。让学生置身于原有的认知与新问题的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强化学生对思维惯性的挑战,刺激学生消除肤浅、狭隘的思维模式,主动地顺应新问题,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中,我和学生在课前一起玩了拍球游戏,然后在课上回顾男生队和女生队的比赛情况。男生队5人共拍了20个球,女生队5人共拍了18个球,通过比总数,学生判断男生队获胜。接下来,我把自己的成绩加入女生队,结果女生队6个人共拍了30个球,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认为女生队的总数多,所以女生队获胜。结果男生队喊出了反对的声音,他们在问题情境的参与中发现:男女队人数不同,这样比较不公平。于是,我抓住这个关键点,立刻进行问题引导: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有没有一种公平的比较办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在一阵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探索出“求平均每人拍几个”的比较办法,并圆满解决了求平均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引领,学生参与体验了知识“生长”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实效。如果把知识体系比作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话,这种自主生长出的“活”的新知识就能让这棵大树茁壮生长。 二、创设现实的情境,让课堂走向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巧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讨论,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到数学研究中来,让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投入,让课堂展现生活场景,有助于新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我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三、创设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练习,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好。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了30根小棒,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的摆法很多,教师肯定学生的做法,同时提出“如果要摆3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举起了手,而另一部分学生摆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说:“这么多三角形,摆起来太麻烦了,写加法算式也很麻烦,太多了!” 这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学会了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学习乘法就很容易了。

四、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研究,有利于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想法,对知识的学习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要以有效为起点,以思考合作探究为重点,选择合理的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地把握学生情感,让课堂情境收到实效。

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因此,我们教师要广泛学习,多思考,合理运用知识和技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只有创设了合理有效的情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并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德宏.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时间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10).

[2] 顾 娟.情境打开儿童数学学习的通道[J].小学数学教育,2012(12).

.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