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中学生由“厌学”走向“好学”

2014-05-05高金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厌学好学家庭

高金平

(河北省行唐县上碑中学,河北 行唐 050600)

如何让中学生由“厌学”走向“好学”

高金平

(河北省行唐县上碑中学,河北 行唐 050600)

初中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家庭的溺爱使孩子吃喝不愁、零花钱不断,缺乏学习的上进心和危机感;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生活情趣。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以为,作为教师应采取一些方法来开展工作,从而转变教学局面,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

中学生;厌学;好学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积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我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教过的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多得也可谓“桃李满天下”,更有许多在别人眼里的“学困生”、“问题生”在我面前都变得成了“进步生”、“优秀生”。但是近年来,我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也就是如今好多学生“厌学”,从不喜欢学习,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并出现严重的“逃学”、“辍学”现象,这一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使我的同行们为难、家长们困惑,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我们教育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曾利用一切时机,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走访好多家长。我以为存在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经济账算得是很清楚的,无论干什么都要核算投入和回报,合得来就干,合不来就不干。而目前,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几年下来,得花去近十万。可到了毕业时间,就业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今的社会,竞争相当激烈,即便是一个由中专生、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岗位,用人单位偏偏要把标准提高到本科生或研究生,从而导致好多学生大学毕业了却不能就业,成为一个无用的闲散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上几年大学花近十万,到头还不好就业,只能给人家“打短工”。这样,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又重新抬头。我的一位姓张的大学生以及他们就读大学一个班的同学们的就业情况就是如此。这就势必导致许多家长产生供孩子上学没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就放松孩子的学业。这也就更会导致现在的中小学生整天不用心学习,得过且过,混个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至少每年多挣几年钱,年龄差不多就结婚生子。“上大学花好多万,打工能挣几万,一正一负,四五年下来能差十来万呢”,这是多么实际的想法!

2.家庭的溺爱使孩子吃喝不愁、零花钱不断,缺乏学习的上进心和危机感。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就算不少了。由于我国家庭教育的滞后发展,家长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是“溺爱”,而对孩子的学业却不够关心。

3.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生活情趣。现在,好多初中的办校模式基本上和民办学校相同,都实行全封闭教学,学生基本上同外界隔绝,不同外界交流。学生在校每天除吃饭、早操、课间操外,基本上沉浸在教室读书生活当中,没有其他有意义的课内课外活动。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以为,作为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来开展工作,从而扭转教学局面,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

一、用“爱心”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没有这一主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教师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教师架子,深入到学生当中,用“爱心”浇灌孩子们的心田,甘心做一名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们就会把你当作他的知心朋友,向你倾诉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个性、缺点和不足,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面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如今社会存在的“就业难”问题,我利用班会或单独座谈方式,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以一名“知心朋友”的身份,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当今社会的未来发展,使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社会总是向前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国家新政策在不断出台,就业问题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列举了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有好多有志青年走向了不同行业,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发挥了他们的一技之长,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也给了他们丰厚的报酬。例如:初三学生张某、李某就是思想上存在将来就业的顾虑因而感到学习没兴趣。我通过私下了解和走访,与他们各自谈心,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他们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以后再不会不好好学习了!”我借机梳理调整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而不是无用,而是大有用武之地。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吃苦、能学习,能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

为了解决家庭“溺爱”而导致的学生“懒惰、随意、不思进取”等思想问题,我不失时机地走访了许多家长,跟家长沟通思想,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讲述进步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促使家庭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

总之,教师用“爱心”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一切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提高服务学生学习成长的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校学生学习风气高涨,生活作风端正,参加兴趣活动积极,精神饱满。“天天有事做,事事有兴趣,学习生活有乐趣”成了学生的口头禅。今年中考,我校学生各项成绩终于走在了全县同类学校前茅,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G632.0

A

1674-9324(2014)17-0280-01

猜你喜欢

厌学好学家庭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家庭“煮”夫
打好学文言文的基础(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