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使初中生答好阅读理解题的几点思考

2014-05-05张文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原文中火柴做题

张文亮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中学,山东 东营 257000)

关于如何使初中生答好阅读理解题的几点思考

张文亮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中学,山东 东营 257000)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对提高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思考。一、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二、弄清内容,把握主旨。三、分清文体,明确重难点。四、带着问题读选文。五、把握关键的段落、句子和词语,寻找突破口。六、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七、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理解;教学实践;阅读量;阅读训练

随着命题方向的转变,在初中阶段,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成为考查的重点,分值占整套试题的30%~40%。阅读题量多面广、难度大、得分低。教师往往为此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效果却不明显,那么如何使初中生答好阅读理解题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帮助学生克服做阅读题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

一见阅读题就怕,胡乱写一通,连自己也不知所云,这是很多初中生做阅读理解题时的表现。因此必须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在学生做阅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在的能力,以坚定其信心,促其大胆参与。对学生的发言、提问、解答,教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散乱的陈述、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给予归纳肯定,并及时表扬,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指明其以后努力的方向,为其树立信心,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认真阅读选文,弄清其内容,把握其主旨

看到选文时,要想做好练习题,必须先认真阅读原文,弄清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材料是怎样组织的,中心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只有初步整体感知文章,有了全局的思路,才会高屋建瓴,真正由表面到本质,把握文段,看到文段后的练习题,便不再感到生疏,做题时也就不会无从下手。

三、分清文体,明确考查的重点难点

初中阶段课外阅读选段主要有小说、记叙文、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几种类型。小说文体重点考查有关小说三要素的内容及主题,记叙文重点考查六要素及其中心,说明文重点考查说明的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议论文重点考查论点、论据及论证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阅读选文时,首先分清文体,从而把握考查的重点难点。例如选文《火柴颂》。

火柴颂

“一擦就着,一吹就灭,像根火柴。”有人这样讥讽。我要说,火柴自有火柴的用处。它自己灭了,却把别人点燃,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乃至数倍的熊熊大火!鲁迅说:“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何妨照抄一句:社会主义的熊熊大火可贵,点燃这熊熊大火的火柴更可贵。愿意做培养天才的泥土的人,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纯粹的人,真正的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

读完后可以判断选文为议论文,那么考察的重点一定是有关议论文要素的内容。入选文后的练习题: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批驳的论点是_____。②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_____。③为什么说火柴可贵?(本题主要考察文段的中心)(请用原文回答)因此把握选文的文体,有助于学生从已学的文体中找到做题的突破口,明确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四、先认真读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选文

从近几年考试题来看,选文多数篇幅较长。在考试规定时间内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那么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做题效率呢?我想可以在整体感知选文的基础上,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再有选择地阅读选文。这样学生在做题时便有针对性,阅读文段有选择重点,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例如:2012年成都市中考试题选文《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选文篇幅约2000字。这么长的文章,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不可能允许学生反复认真阅读,因此可以先读后边的问题,从原文中快速捕捉有关的解题信息,做到快速而又准确。

五、把握关键的段落、句子和词语,寻找答题的突破口

任何选文都有重点的段落,每一个段落都会有重点的句子,句子中一般会有表意的关键性词语。因此,学生在做题时为了快速理解文意,可以捕捉选文中这些信息,在较短的时间,整体而透彻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中心意思和考查的重点。例如选文:2007年江苏无锡市的《绿色之恋》。

绿色之恋

葛道吉

①那是一片浩瀚的绿色林海。②进入绿林。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谈话是绿色话题,笑声荡漾出绿波,口渴了痛饮山涧绿泉,小憩铺开来绿色苔藓。③姑娘说,我的裙子是乳白色的,怎么着了绿色?绿海用映衬这个词汇为姑娘解释。小伙子说,我坚硬的臂膀是深褐色的,怎么成了翠绿?话毕,便有一股轻风拂来,把一串串山槐的玉叶压弯,包围了小伙子,覆盖了那健壮的臂膀。轻风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近绿了,只好让他绿吧!④那绿,仿佛成了酿造5000年的甘醇玉液,让你不得不酩酊大醉,索性闭上眼,全是深沉的绿晕,就连身边也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着的是蝉鸣;时起刺耳的嘎嘎声是山鸡求偶的讯号;丝弦弹拨裂帛破冰之韵的是艳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⑤那绿,植得深。拔得高,密集着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着的是山槐叶,肥圆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槐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洋桃叶,浑圆平展显露秀气的是黄栌叶,还有在众树种中如鹤立鸡群的杨树,在疾风中把肥厚的叶掌击出哗哗啦啦的欢响,让人听着悦耳,看着舒心,顿生倾慕之情。⑥在这里更能触动心灵的是板深处绿树掩映的土屋,还有那山的制高点上的嘹望台。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从土屋的墙上依稀可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斑驳的字迹。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这里生活着两代林业工人,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亲手垒起了土屋,泥巴砌圆了锅台。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床的墙上那张女歌星演唱时的特写剧照,当然秀靓。年轻人说,是他去年刚换上的,原来是一张他父亲贴上的已经泛黄模糊了的武松打虎的画。两张画代表着两个时代,代表着两代人的生活情趣。最初的那个小伙子今天已退休返乡。记得父子俩交接班的时候,老人领着儿子在偌大的林区转悠了三天。在一座山的制高点,老人望着绿海波涛,表情格外凝重,突然眼角滚落一滴黄豆粒大小的老泪,颤着声说;“儿啊!记着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秃山,是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就像你这样的年龄,每天来这里挖树坑,待冬春季植苗。那日太阳特毒,场部发给每个人的一个菜糕在来时路上就塞进了从未填饱过的肚子。午时过后,体力不支,手中的镐怎么也抡不起采,眼前突然发黑便失去了知觉……待来年春上,我们亲手植满了今天这山槐。”“我会看管好的!”年轻人听懂了父亲的话,看着那张皱纹满面而黝黑的脸沉重地说。老人似乎放心了,最后陪儿子在土屋里睡了一夜。老人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在这里听窗外林木的叶子对话,听懂了,就感觉比看电视强多了!⑦这里远离城市,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年轻人在接过父亲沉重的绿色担子的时候,就已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那种语言的内涵是他攻读的重要课题,他早已刻苦地进入了角色,他信了父亲那句话,听懂了林木叶子的对话比看电视强多了。⑧我面对绿海,读懂了伟岸,读懂了博大,更读懂了崇高和奉献。

通过初步整体感知,可知重点段落为①和⑧,而第④、⑤、⑥、⑦中的第一句分别为本段的中心句。明确了这些,那么文章要考查的重点也就基本上明确了。选文后面的题目考察的重点难点与重点段落和句子反映的考查点基本一致,那么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六、学会直接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可以说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题目的答案,有很多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到,所以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急于思考,而应先从整体感知的选文中看是否能够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例如: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寒冷的味道》后面的11、13、14题就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七、增加课外阅读量,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学生之所以做阅读题得分较少,主要的原因是阅读量少,知识底蕴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还应增加课外阅读量,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能力。

G633.33

A

1674-9324(2014)17-0123-02

猜你喜欢

原文中火柴做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