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思维的有效应用

2014-05-05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张强应用题例题

王 丽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小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例谈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思维的有效应用

王 丽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小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在数学中学会熟练运用转化思维来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许多思维上的瓶颈,攻克许多数学难题,从而在学业成绩上有所斩获。

小学;数学;转化思维

转化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帮助其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思维方法,更是一种认识世界拓展其思维性的能力培训。因此,要求小学生掌握转化思维,不仅可以为其以后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良好的能力基础,更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培养。

一、利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

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后再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陌生的、未知的新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当中就尤为明显。下面我们先看一道简单的例题。

例题1:如右图所示,求其周长。

分析:右图既不是我们常见的矩形,也不是我们常见的任何图形。右边的这个图形一共有8个边,而图中只给出了3个边的长度。那么这要怎么计算呢?

突破:只要运用转化思维,这道题就算不上什么困难了。既然不是矩形不好计算,那么只要将其添加几条辅助线,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矩形,如右图所示,周长就显而易见了。

解答:(20+7+3)×2=60(厘米)

可见,有很多问题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当它们换了个脸后学生就不认识了,以为是全新的知识而无法解答。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就必须要加强学生转化思维的培养。

二、利用转化思维化繁杂为简单

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多情况下遇到的是“伪复杂”的问题,就是许多问题表面上一看十分困难,但其实只要稍加运用转化思维,就很容易弄明白了,从而迅速找到突破口。下面我们以一道例题来说明。

例题2:请计算下列试子的结果:

分析:该试子似乎只要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再将两个括号内的结果相减就可以了。可是如果学生一个个死算下去,那巨大的计算量不是常人可以完成的。

突破:这道题看似复杂,可是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只要学生稍微运用一下转化思维,将两个括号中的内容拆开再重组,那么便不难发现突破口,从而迅速解决问题。

解答:

由此可见,只要突破了第一层,到后面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算了。因此,对于这样的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只要学生的转化思维的基本功扎实,就不难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三、转化思维在应用题中的作用

应用题的题型多样,且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数学能力的考察都比较大。在我的教学经验中,不少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通病:他们精于计算,大脑反应迅速,甚至热衷于奥数题的解答。这样的学生在同学们的眼里都是数学学科上的“尖子”,可是当这些“尖子”遇上应用题以后,又纷纷泯然众人,毫无表现,有的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解答。下面我举一个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题3:张强和马燕约好一起到A市的B公园玩,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张强每分钟可以走70米,马燕每分钟只能走52米,结果两人正好同时到达B公园门口。两人相约第二天继续到B公园玩。第二天马燕提前了4分钟出发,每分钟还是只走52米,张强则每分钟走90米,结果两人还是正好同时到达B公园门口。问,张强和马燕的家相距有多远。

分析:这是一道很典型的应用题。张强和马燕家到B公园的距离都未知,而且也不知道两个人从家走到公园花了多少时间,光知道一个速度,要怎么计算张强和马燕的家相距有多远呢?

突破:要顺利解决应用题,学生首先要运用转化思维,将该题建立成一个求两点之间距离的简单模型,然后再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前了4分钟出发”、“马燕每分钟还是只走52米”、“张强则每分钟可以走90米”、“正好同时到达B公园门口”。因此,这道题即使不知道张强和马燕从家走到公园究竟用了多少时间,也足够解答出来。

解答:

可以看出,只要学生能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再运用转化思维,便可以使得问题大为简化,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解答能力。

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转化思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运用转化思维来进行计算解答。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转化思维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转化思维,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基础。

[1]刘文斌.转化:解数学题的常用策略[J].初中生,2005,(11).

[2]吴庆思.例谈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0,(10).

G622.0

A

1674-9324(2014)17-0092-02

猜你喜欢

张强应用题例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夭一先胜张强
张强:转身后的感悟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