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市早春鲜食菜用粮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4-05-02李顺康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胡豆攀枝花市鲜食

□李顺康

攀枝花市年日照时数2362~2745小时,海拔14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年均气温20.4℃,≥10℃年有效积温积温 6337.4~7428℃;海拔1400~2000 m的地区,≥10℃年有效积温积温 5106℃;适宜早鲜食春菜用粮的露地栽培,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和提前上市优势,比较效益较好,是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早春鲜食菜用粮已成为攀枝花市农民(特别是高寒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投入少,时间短、见效快、劳动强度轻等特点。目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扩大发展形势好,压缩小麦等低效作物面积的趋势明显。但目前生产中存在品种老化、退化、单一等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将有可能毁掉此产业。

一、攀枝花市早春鲜食菜用粮生产现状

早春菜用粮豌豆、胡豆在攀枝花市历来就有种植,早春玉米、大豆、马铃薯是随着地膜的推广应用应运而生的。目前,攀枝花市常年种植早春鲜食菜用粮10.7万亩(其中早春甜糯玉米2.4万亩、大豆1.3万亩、豌豆5.1万亩、马铃薯0.7万亩,胡豆1.2万亩)。多年综合鲜食亩产1174.5 kg(其中早春豌豆多年平均亩产 665.9 kg、甜糯玉米1864.2 kg、大豆661.1 kg、胡豆 647.6 kg、马铃薯 2033.9 kg)。亩产值早春鲜食大豆4000~5000元、豌豆2500~3500元、甜糯玉米3500~4500元、马铃薯3000~4000元、胡豆1500~2500元,综合平均亩产值2818.8元,总产值30161.16万元。早春鲜食甜糯玉米以田种植为主,水浇地有少量种植,受上年蓄水量影响较大,科学种植水平较高;豌豆以地种植为主,田也有种植,生产条件较差,靠天吃饭程度高;早春鲜食大豆、马铃薯、胡豆均以田种植,受上年蓄水量影响较大,大豆和马铃薯科学种植水平较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几乎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规模化种植近似于零,效益不能彻底发挥。销售以外销为主,个体长途贩运,流通环节多,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户利益转移较多,少量供应本地市场。据2013年统计全市小麦种植面积88000亩,早春菜用粮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理清思路,正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解决好问题,打造攀枝花市菜用粮产业升级版完全有可能。

二、攀枝花市早春鲜食菜用粮产业存在的问题

现在攀枝花市菜用粮还处于产销两旺的良好状态,经深入研究分析其品种结构、销售渠道、生产条件、生产技术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必须立即加以解决引导,否则将会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

1.早春菜用粮品种存在潜在隐患品种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优秀的品种是菜用粮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攀枝花市菜用粮产业品种老化、退化、单一问题十分突出。攀枝花市现在的早春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较多,但市场和种植户认可的只有穗甜一号和京科糯2000,都是10多年前筛选的品种,而且穗甜一号在2004年出现的低温灾害造成严重的减产和绝收,并已明令停止推广,但尚未筛选出替换品种。早春鲜食豌豆面积大,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品种绝大部分是中豌6号,已推广了8年,有很少量的中豌4号,有种子经营户引进豌豆种长寿仁推广,结果晚熟,刚开花结果就受到霜冻,造成严重的减产绝收,引发大量的种子纠纷。早春鲜食大豆品种只有日本三号和于氏三号2个品种得到市场和农户的认可,已种植15年以上,2010年种植的顺园牌日本三号,大面积出现植株矮小病害严重的问题,减产40%左右,引发大量种子纠纷。早春马铃薯和胡豆品种均由农户自由购买或串换、自留种种植,究竟什么品种不清楚。另外一个隐患是这些早春菜用粮种子,在本市均无种子生产和繁育,全靠外调,出现种子质量纠纷索赔追偿十分困难,种植者的合法权利难以保证。

2.产销对接不紧密,中间流通环节多,产品价值转移较多,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现在早春菜用粮,全部由个体户贩运销售,种植无序化,农民凭感觉和追逐上年的价格种植,有的个体商贩发种给农户种植,包销产品,生产中出现种子质量问题一律不管,也没有保底价,全由个体商贩说了算,个体商贩没有办理任何证照都是临时组合,管理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这种销售模式为农户产品销售→个体商贩→贩运销售给需求地批发商→分销给当地摊贩→消费者才能购买到,比农超直接对接多了两个流通环节,而且个体贩运数量小环节多成本分摊高,农民和消费者都没得到实惠。农民卖农产品给个体商贩也是散兵游泳,各自为政。

3.没有品牌效应 攀枝花的早春菜用粮已发展到了10余万亩,产值3亿多元,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企业,更没有注册商标,只是循环往复的生产销售,没有创新,没有提高。广大农户还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品牌效应的理念,这个问题不利于产业发展。

4.水是制约早春菜用粮发展扩大的瓶颈因素,还是影响早春菜用粮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攀枝花市有较大部分早春菜用粮种植于山地,几乎无灌溉条件,属于雨养栽培,产量低品质差。如果能够浇灌1~2次关键水,产量和品质都能大幅跃升,亩产值也有较大提高。种植于田里的早春菜用粮,也常常会发生因缺水干旱而造成减产减收的情况。

5.毁灭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早春菜用粮生产 近年来早春菜用粮以玉米病毒病为主的毁灭病虫害有扩大蔓延为害的趋势,该病为害严重,损失惨重,防治效果差,农民发现后,再防治已很困难了。该病已在西区格里坪镇,仁和区大龙潭乡、啊喇乡,盐边县益民乡造成了减产绝收的事例。大豆病毒病也在攀枝花市严重发生,也曾造成高达40%的减产,马铃薯癌肿病和环腐病也可能随着民间种薯串换传入威胁马铃薯生产。

三、应采取的对策

1.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增加科技投入,尽快筛选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早春菜用粮品种,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是解决早春菜用粮品种老化、退化、单一,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举措。增加科技投入,引领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和绿色生产,是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2.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早春菜用粮生产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路子,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保证品质,创品牌的必由之路。现在农业生产资料轮番上涨,种植成本大增,种田种地亏本的事实经常发生,小生产已难以维继,青壮年农民都进城务工,机械化、规模种植已势在必行。

3.着力促成村民小组或村、乡与超市对接或直销 农超对接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还能够实施订单农业,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种植户有稳定的收入。由村民小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将农产品直接销往需求地,直接供应消费者,可以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4.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扩大早春菜用粮种植面积 现在88000亩的小麦种植面积,解决好灌溉问题,种植早春鲜食豌豆是完全没问题的,这样既可以养地,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组所在的地理位置完善现有大中型水利设施的支渠,解决有水干渠流就是不到地的问题;新建大中型水利设施、大型提灌站,利用金沙江丰富的水资源;新修中小型水库和山坪塘解决村组的灌溉;鼓励农户修建中小型蓄水池、小水窖解决地块的灌溉问题。资金上应采取国家扶持一点,集体筹集一点,农户出一点并投工投劳的方式解决。政策上农业综合、现代农业、大中型基地建设、财政支农资金应重点向水利设施建设倾斜。

5.加强植物检疫,推广早春菜用粮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强化对调种、引种的植物检疫监管,防止危险性、毁灭性病虫的传入,保护早春菜用粮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大对现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宣传、普及力度,及时指导防治,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要求农户实施绿色综防,提高品质,增加产值。

猜你喜欢

胡豆攀枝花市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回味胡豆香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急胡豆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怪味胡豆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