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文化服务调查研究

2014-04-29沃意琳

中国市场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居民

沃意琳

[摘 要]通过宁波居民对文化服务满意度情况的调查,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供给理念,从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不同的文化切实需求与相应的文化服务供给的角度分析,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宁波文化服务支撑平台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居民;生活品质;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0115-0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在一个国家或是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创造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文化的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会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随着《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的正式公布,宁波市将在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上新水平,力争全面实现“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继续投入巨资提升现有文化基础设施。宁波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文化发展又存在薄弱环节,如何将文化元素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融合文化发展,大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1 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121份,回收问卷121份,有效问卷12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对象范围较广,有来自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者、学生、农民等各类群体,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宁波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从调查样本的内容来看,从性别、年龄、就业状况、教育水平等方面呈现出的特征,体现了本次调查的结构性与层次性,提高此次调查的可信度。

本次问卷调查中,男女比例各为53%和47%;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岁,所占比例为81%,学校教育水平集中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所占比例为57%,这类人群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也是能对公共文化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群体;在职业方面,在企业工作的人群占据总体的67%,绝大多数调查者都是在职的普通员工;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调查者中拥有城市户籍的人群成为了主要的调查对象,它占了所有调查者的84%,拥有城市户籍的人群更了解现今政府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政府可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能够更切实地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为了了解调查者对宁波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个人观点、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以及认为政府最需要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的回答设计主要以李克特量表为主,以程度值来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图1 您对文化服务的了解情况

如图1可知,50个调查者对文化服务只是一般了解,对文化服务不太了解的有34个,对文化服务比较了解的有29个,对其不清楚的占有5个,而对文化服务很了解的就仅仅3人。由此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公民对公共文化的了解程度还处于中等阶段,也反映了宁波市政府对公共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社会深入程度还不够。

图2 人文生态品质是否有必要

如图2可知,在调查结果中,调查对象对人文生态品质是否有必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调查的总体人数中,有56个人表示人文生态品质是有必要的,有37个人认为人文生态品质是很有必要的,据统计对人文生态品质有必要性占了总体的77%;而仅仅7.4%的人认为人文生态品质必要性不大且没必要。从数据来看,宁波市政府要重视广大群众的意见,提高人民的人文生态品质,并加强人文生态品质的建设。

图3 您参加文化服务的活动情况

如图3可知,在对于参加文化服务的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占总体的41.3%的人只会偶尔参加公共文化服务,20.7%的人还处于正准备参加公共文化服务,而有30.6%的人没考虑过要去参加公共文化服务,甚至不了解有哪些公共文化服务,会经常参加并深入了解过社会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人仅占总体的7.4%。这些数据明显地反映了现今的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公众的公共文化参与度不够积极。

图4 您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满意度

如图4可知,在调查公众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满意度情况的结果中看出,65个人认为自己现今的文化生活只是一般,占了总体的54%;32个人对自己的文化生活表示满意,占了总体的26%;而仅仅只有14%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生活表示不满意。从数据来看,大多数人对自己现今的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处于中等的程度,市政府还应改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的满意度。

图5 您参加文化生活是否方便

如图5可知,在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问及调查者参加文化生活是否方便这个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60个人认为自己参加文化生活的方便程度只是一般,占总体的50%;29%的人认为自己参加文化生活是挺方便的以致非常方便;占总体的21%的人则认为自己参加文化生活不方便甚至非常不方便。这就反映了现今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广大群众来讲的便利性还不够。市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时,要注意该项目的设立是否便于公众的参与,在选址方面,要考虑到周边的交通便利性与周边环境。

图6 您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

如图6可知,在问及调查者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状况的调查结果中显示,61个人表示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只是一般,占总体的50%;有28%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是先进的;其中认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落后的占了总体的21%。从数据中可看出,宁波现今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文化服务设施的先进程度也有所差异,这就影响到了公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

图7 您对目前宁波的文化环境的评价

由图7的统计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对宁波的文化环境的满意度呈“三角形”趋势,认为宁波的文化环境一般的占了总体的49%,对宁波的文化环境表示满意的有34%,而对其表示不满意的仅占少数。这就反映了现今宁波的文化环境趋势趋于良好,市政府要保持这种趋势,并加强文化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社会。

图8 您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内容是否丰富

如图8可知,在调查社区文化服务内容丰富程度的结果中显示,50个人认为他们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内容丰富程度一般,占总体的41%;30%的人认为他们所在社区的文化服务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还有30%的人群认为他们所在社区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太简单。从该数据来看,宁波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并不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对文化资源进行更进一步得整合,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公众的公共文化参与度。

图9 您享受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

如图9可知,在调查公众享受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的结果中发现,公众在获取公共文化,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大多数是通过看电视和读书看报获得的,分别占了总体的40%和32%;有13%的人群是通过观看表演和参观展览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仅有少数人会通过参与公共文化鉴赏和听广播享受文化服务。市政府要拓宽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不能让公众局限于电视和书本上,要增加公众的社会参与度,增强公众的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

图10 您享受文化生活的场所

从图10的调查结果来看,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场所有多种多样,有31%的人选择在博物馆和纪念馆享受文化生活;18%的人选择家庭;12%的人选择在广场开展自己的文化生活;而选择其他场所的人就只是少数了。这也反映了市政府在博物馆和纪念馆对外开放、降低“门槛”的实施效果比较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政府还得提高乡镇(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逐步实现打破二元格局局面。

图11 您认为当前妨碍其进一步享受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

如图11可知,在问及调查对象认为妨碍其进一步享受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的问题的统计结果中看出,占总体的51%的人认为就近方便的文化设施太少,26%的人认为文化活动没人组织,23%的人认为公共文化设施的费用太高,难以承受。从数据中反映出现今的公共文化设施的便利性不够、缺乏规范高效的管理以及一些公共文化设施收取费用太高。

图12 社会公众认为当前政府最需要提供的文化服务

从图12可知,37%的人认为当前政府应就近开办图书馆(阅览室)、活动中心;25%的人认为当前政府要举办各种免费或低票价的公益性演出;19%的人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要更加灵活;14%的人认为政府要举办实用性强的讲座;5%的少数人还提议要政府让各界加大资金的投入,使文化服务设施、活动场地更多一些。

2 调查结果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了解到广大群众对于公共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强烈,这也就对政府所要提供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是对一个社会经济收入的衡量的因素,政府要充分利用宁波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做宣传,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曝光率,提高广大公众对公共文化的关注度;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时,要注意该项目的设立是否便于公众的参与,在选址方面,要考虑到周边的交通便利性与周边环境,提高广大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便利性;对于一些公共文化设施收取费用较高而降低了公众的参与热情的问题,政府应提供免费设备、设施、场所和文化活动,举办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知识问答等,从而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内容应是健康文明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对于在建设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投入资金,聚集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渐建设一个规范、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且还有要专业的管理队伍,进而保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3 提升宁波居民生活品质的文化服务支撑平台的政策性建议

3.1 明确功能定位,建立鼓舞人气的群众受益机制

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建设也成为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建立鼓舞人气的群众受益机制。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公众切身享受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重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第一目标,要求做到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一方面要调动广大民众参与公共文化创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拓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容;另一方面要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例如经济、政治资源、人力资源、设施管理资源等,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政府信箱等途径收集民众所反馈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做出解答,定期维护或更新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以确保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持续运作,切实体现出对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3.2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是完善和健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市政府要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发挥宁波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加大文化投入。

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时,鼓励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规范和完善公益性文化捐赠政策,逐渐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投资渠道。要改革政府文化投入方式,以投入建设公共文化项目和活动为主,以投入建设文化机构为辅;以社会力量投入为主,以政府直接投入为辅。利用宁波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的优势,市政府应充分整合文化资源,灵活高效地使用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的利用率。

关于经费使用问题,市政府可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基金,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应提供政府资助,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进而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为了鼓励更多优秀原创的公共文化产品的产出,应设立公共文化产品专项经费,旨在鼓励对公共文化的创作,提高城市的文化原创能力,丰富公共文化内容。

3.3 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广泛持久的人才支撑机制

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要培养出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和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文化经营人才,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要把培养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管理人才、专业文化艺术团体,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市政府要建立广泛持久的人才支撑机制,就要制定出台专业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和专业文化艺术团体建设规划。在引进高质量人才的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更深层次的在职教育、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技能竞赛,旨在提高社会文化服务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而建设一支拥有良好作风、素质优良、业务精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3.4 坚持因地制宜,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

宁波市是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下辖地区有海曙区、北仑区、镇海区、江北区、江东区、鄞州区6个区,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3个县级市,宁海县、象山县2个县。但每个划分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实力与发展进程,例如鄞州区被授予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成为了宁波市其他地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的经济、文化实力的地区,要制定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

目前,宁波市未能完成满足公众需求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如何平衡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成为了宁波市政府当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一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落实,还应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公共文化项目持续发展下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还在筹划中的公共文化项目,应设立专门的调查研究组和专家咨询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为广大群众建立一个为大众所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或服务,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与检查,加强管理与维护,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加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度,提高文化场馆的利用率。

3.5 坚持以评促进,建立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是政府在公共文化实施过程中查漏补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方面,西方国家有着相对规范、科学化、合理化的一套绩效考评体系。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在学习西方知识的阶段,尚未出现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体系。但是该考评体系在公共文化管理当中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建议宁波市政府引入并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

在定义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专家与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将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体系总结归纳为四大类别:公共文化规模指标、公共文化社会参与度指标、公共文化满意度指标、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指标。有了这样的评估体系更充分强调了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便于市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市政府还可充分发挥审计和纪检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实时监察资金投入与社会捐赠资金的流动情况,确保民众能够得到实在的公共文化服务。

3.6 协调发展城乡,建立区域优势互补的促进机制

从目前现状来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难点就在于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一些大型文化设施多数分布在城市内,而农村文化建设就相对落后许多,造成了城乡之间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为了协调发展城乡,市政府应该建立区域优势互补的促进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包括各个阶层和各类群体,具有显著的普及性与包容性。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就是将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覆盖整个社会,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与服务,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公共文化的日益繁荣。建立区域优势互补的促进机制,就是将城市中先进的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管理机制等引入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提升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平等,发展文化民生。

通过建立区域优势互补的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努力为不同阶层或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增强社会主义向心力与国家归属感。

3.7 鼓励多元发展,建立民间文化资源的整合机制

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类型丰富的文化特点。宁波市市政府应充分利用该优势,拓宽文化投资渠道,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充分整合优秀文化资源并灵活高效地使用该资源,鼓励多元发展,建立民间文化资源的整合机制。

文化资源整合不单单靠政府,还应充分收集广大民众的意见,刺激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原创产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民众的公共文化参与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做到对优良文化的继承发展,对原创文化的开拓创新,对落后文化的改良优化,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进行多元化文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做到“公共文化发展靠群众,为了群众发展公共文化”,将公共文化持续、稳定发展与广大群众的权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能丰富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的行列当中,将民间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到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益,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更贴近公众所需,切实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4]复旦大学开发与政策研究中心.公共服务与中国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陈崇林.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6]陈立旭,潘捷军.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杨茜.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基本内涵[J].学术论丛,2008(52).

[8]羊守森.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12).

[9]王爱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10]孙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18).

[11]李佳.我国城乡公共文化供给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徐国忠.基于公共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机制创新研究—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居民
大山里的居民(中国画245cm×120cm 2020年)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分析
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式
关于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的几点思考
润例起源与流变考察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