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与实施

2014-04-29房成杰

吉林蔬菜 2014年9期
关键词:林业文明生态

房成杰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面积有限,人均资源并不丰富。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加强我国总体竞争实力,必须节约土地和各项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将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地位,全力抓好落实。

1 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正在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引发了人类的深刻反思和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内在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绿色和生态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綠水青山,还百姓以绿色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破除了科学发展的瓶颈制约。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是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主要阵地,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林业工作非常重要。

2 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承担着更加重大的任务。

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职责。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林业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承担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大职责。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林业是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

林业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承担着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职责。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的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重点是形成有利于生态安全、绿色增长的产业结构。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的公益事业,又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产业;既是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支撑,又是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又是拉动内需的主战场。依托林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看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于改善环境,绿化美化家园作用很大。同时,搞好森林产品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根本保障。

3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林业工作中采取哪些举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成败与实际效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以大工程促进林业大发展,深化林业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加强资源管理,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质量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和依法治林,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

以森林持续经营思想为指导,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理论研究,进一步做好森林经营工作,努力完成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进一步加快数字林业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推进森林资源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培育工程,加强封山育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

抓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发展接续产业,妥善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步伐,实行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营造林质量。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维护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林权政策,搞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规范化的林权管理制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作为林业改革的突破口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面。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天然林保护。各种开发建设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尽量避免毁坏林地,不得已受破坏的林地应及时恢复补上。

全社会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要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方向,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

4 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加快植树造林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林业改革支持政策,进一步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加湿地保护补助资金规模,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的补贴政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备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法规和制度与之相匹配,真正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5 转变林业发展的经营机制

原有的经营机制已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现代林业应分为事业型和产业型两大类,前者是专门发挥生态效益的林业为“公益林业”,后者是专门发挥经济效益,向社会提供林产品的林业为“商业林业”。要转变林业的经营机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式,实现快速发展。

林农结合。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種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要有明显提高。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形成规模,扩大效益。

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以发展苗木养林,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林农还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林业部门可依自然地理位置条件建立各式各样的森林公园及观光旅游胜地,争取资金投入林业,还可以争取各界人士奉献、投资自然资源保护工程。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一方面我们要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保护林业资源来维护生态平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林业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做到有节制地利用林业资源来发展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设林业生态文明意义重大,效果是长期的和明显的。这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也是全社会环境友好发展的民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创造美丽环境,建设林业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常抓不懈,各项政策措施及资金投入都要得到有利保障,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林业文明生态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land produces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