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诊与思辨,三问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2014-04-29张荣生

新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除数工具性

张荣生

问题一: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有怎么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在计算教学中,价值取向的差异决定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的选择和评价的角度的不同。传统的计算教学,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为使命,其对应的教学所关注和强调的是计算法则的记忆和运用。当前的计算教学的价值,这样定位是否合适?计算教学的重心是否需要调整?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应如何界定才科学合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以为,从教材在计算教学的内容编排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以人教版五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内容为例,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个生活实例情境(P21,例5),这样的编写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体现计算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一课,其他内容的计算教学,教材也都是这样编排的,其背后蕴含的就是当前计算教学工具性这一重要功能。客观地说,工具性是当前计算教学十分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反映到本课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选择这样的对策:创设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思考列式,启发寻找对策,探索计算方法,概括法则并加以运用。然而,这就够了吗?

仔细审读《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计算教学上还有不少要求,就如重视口算与估算,倡导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计算等,这背后指向的是计算教学的另一个价值取向——人文性。从“人文性”的思路去考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例5的教学对策就有必要进行修正和调整。在思考得出列式之后,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估一估“可能能做几个?”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你可以怎么解答?”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单位换算,把以米为单位的长度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来解答。②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100进行计算。③尝试竖式计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价值取向的不同对应的教学行为是不一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当前计算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提醒我们要注意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发展智能和培养个性联系在一起。要通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来满足自我需求,通过多种方法的交融使用来促进学生发展。

问题二:面对算法多样化,教师该如何深入引领?

在教学中,倡导“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计算,这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多样的算法,我们教师该如何科学地评价?如何对学生进行引领?很显然,教师思想的差异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也是各异的。

在这里,学生的思考方法,其实是一种基于自身探索的创新思维,点拨引领的深刻和到位,让我们看到算法多样化在学生素养提升上发挥更绚丽的风采。

问题三:计算教学能帮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吗?

承前所述,在不少人眼中,衡量计算教学质量的指标主要在于学生对笔算方法的精通程度,算得又对又快就成了教师教学追求的唯一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价值考量,让我们看到其存在的误区。这又引出新的问题,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什么?新课标提出的“基本思想”的主张,计算教学是否也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弱化“又快又对”计算教学通常所采用的强化训练和过关检测,去思考计算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蕴含了太多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素养的资源,数学基本思想的渗透、感悟与获取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数形结合、方程意识、比较转化等,都能在计算过程中有意识地得到落实。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为例,如果弱化大量重复性的强化训练,变换方式,采用如上图的设计,从同一个数连加求和,到同一种图案连加,再到已知和求图形所表示的数,其价值非单纯强化训练所能比。它一方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渗透初步的代数意识和方程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除数工具性
一般过去时态强化训练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余数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