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药剂防治香樟煤污病的药效试验

2014-04-27章一巧王玮珍丁志平薛军李彬辉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3期
关键词:黑斑香樟感染率

章一巧,王玮珍,丁志平,薛军,李彬辉

(1.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 200020;2.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永兴分公司,湖南 郴州 4230002;3.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上海 200333;4.上海市普陀区园林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

香樟 Cinnamonum campora(L.)Pres隶属樟科,常绿乔木、重要的用材和特种经济树种[1],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台湾、福建、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上海、浙江等地[2]。

香樟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用于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3];木材致密,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美术方面[4];有芳香气味,防虫耐腐,根茎叶均可提取樟脑、樟油,还可入药[5]。

香樟煤污病Capnodium sp.是一种香樟上常见的病害。初期症状为叶片、枝梢上有黑色霉点,后扩大连片,整个叶片布满黑煤层,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树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严重时树木死亡。

本研究以有效去除树枝叶片上附着的煤污黑斑、恢复香樟绿色面貌为目标,选用园林常用药剂花保、安纳、绿颖做对比试验,以筛选去除香樟煤污病黑斑的高效药剂,为园林植物煤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和药剂 试验地设在上海市普陀区高陵路的清涧林带,主要树种为香樟,均为15年生,且试验前半年内未施用任何药剂。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56'~123°14',北纬 29°32'~30°28'。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降水量1119.1 mm,年平均日照1400 h。

药剂共3种:花保,植物源水乳剂,武汉市园林科研所;安纳,矿物油悬浮剂,浙江宁海县力洋金诺清洗剂厂;绿颖,99%矿物油乳剂,吉克特种油株式会社(韩国)。

1.2 施药方法 2013年9月4日,挑选样地内长势旺盛,树体大小、煤污黑斑程度基本相近的香樟树作为试验对象。根据3种药剂的去污效果及商品的推荐浓度,设花保100倍液、安纳300倍液、绿颖300倍液、清水对照4个处理,每处理3株香樟树,重复3次。各处理每2周施药1次,连续喷3次,即9月4日、9月18日、10月2日各喷药1次。用车载式机动高压喷雾机均匀喷洒药剂,以香樟叶片湿润、药液不下流为止(施药当日天气晴好,2~3级风,相对湿度64%)。

1.3 调查分析方法 第1次喷药前1 d、喷药后7,14,21,28,35 d 调查。在每株香樟的东、南、西、北 4个不同方位随机取样,统计枝条上的总叶片数、不同病级的叶片数、煤污黑斑正在脱落的叶片数以及老枝、嫩梢上煤污黑斑的附着情况。同时,观察每次施药后有无药害发生(以是否产生黄叶、灼伤、枯斑等为标准)。

病情分级标准为:

0级:无黑斑;

1级:黑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5%以下;

2级:黑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 ~50%;

3级:黑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1% ~75%;

4级:黑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76%以上。

按如下公式计算各处理的煤污感染率、病情指数、煤污正在脱落率和老杆、嫩梢上的煤污感染率;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多重比较法(LSD)判断在不同观察时段下各处理的煤污病情况的差异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药后香樟煤污病的变化 从图1可见,香樟叶片上的煤污感染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对照组叶片上的感染率从9月4日的52.53%上升到10月2日的93.13%,病情指数从43.48升至57.16,表明煤污病在9月至10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即新一轮香樟煤污病的发生期为9—10月。试验地因受10月5日“菲特”和“丹娜丝”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其煤污感染率和病情指数这两个指标在10月9日调查时都略有下降。

此外这3种药剂均具有一定的去除煤污黑斑能力,去污能力依次为:绿颖﹥安纳﹥花保。绿颖喷药后的感染率从药前的70.67%下降至5.01%,病情指数也由最初的59.23降至1.25,去污能力最强。安纳和花保在去污效果上两者差异不显著(P>0.01),喷施安纳后的煤污感染率由73.78%降至17.13%,病情指数由53.72降至5.72;喷施花保后的煤污感染率从75.60%降至24.03%,病情指数从61.78降至10.85。

图1 第1次施药后香樟煤污病的变化

图2显示,3种药剂对香樟叶上的煤污黑斑去除速度不一致:安纳具有速效性,第1次施药后脱落率27.90%,即叶片有黑斑正在脱落的超过1/4;其次为绿颖,有两个脱落高峰,分别出现在第2次和第3次施药后,脱落率依次为15.87%,35.83%;花保的脱落高峰出现在第3次施药后,脱落率仅有17.46%。

图2 第1次施药后香樟叶片的煤污脱落情况

2.2 老杆、嫩梢上的煤污附着情况 绿颖去除老杆煤污黑斑的能力远大于安纳和花保,3种药剂在施药3次后的煤污附着率分别下降了52.8%,50.3%,24.4%;绿颖和安纳施药后,嫩梢上的煤污黑斑减少46%以上,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0.01),花保施药后嫩梢煤污仅减少26.4%(图3)。

图3 第1次施药后香樟老杆和嫩梢的煤污情况

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6]。如图4所示,施药3次后各处理组叶片的病情指数均由3、4级转为1、2级,直至最后病情消失。其中绿颖的降幅最显著,4级病情在两次施药后就已从最初的 56.59%降至13.29%,3级则从29.61%降至10.52%。对照组叶片的煤污1级病情曲线上升、3级和4级病情曲线呈下降趋势,这符合了试验地内香樟煤污病在9—10月发生逐渐严重,且黑斑面积随着调查的推进不断扩大的现象。

2.3 药害发生情况 施药后没有发生药害。

图4 第1次喷施药后的叶片煤污病病级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香樟煤污病的病原为煤炱菌Capnodium sp.,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座囊菌目Dothideales煤炱科 Capnodiaceae[7-8]。该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气流、风雨及蚜虫、粉虱、介壳虫等传播,并以这些害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为营养继续发育繁殖。因此在蚜虫、介壳虫、粉虱等虫害严重、蜜露分泌多的地方,煤污病往往发生严重[9-10]。普陀清涧林带上的香樟煤污病主要是由日本藤壶蚧Asterococcus muratae Kuwana引起的。日本藤壶蚧在上海1 a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枝上越冬,若虫始见于4月下旬或5月初,5月上旬或中旬为孵化高峰期[11]。因此春季4—5月要做好日本藤壶蚧的防治工作,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为害,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由药效试验结果可知,3种药效使用安全,没有药害发生。喷施安纳后香樟上的煤污黑斑能快速脱落。安纳不但具有较强的去污清洗功能,而且能迅速渗透扩散到红蜘蛛、蚧虫、蚜虫、螨虫、飞虱等有害生物体内,破坏其细胞组织,导致害虫脱落死亡,因此安纳可作为去除煤污的应急药剂。另一方面,绿颖的总体去污效果是最佳的,用药3次后能基本恢复植株绿色面貌,建议在园林绿地上推广使用。绿颖是一种控制害虫、螨类的高效、低毒矿物油,它能在虫体形成油膜,封闭气孔,使害虫窒息致死,也能在植物表面形成油膜,阻碍病菌的侵染和传播。此外,还对蚧虫有粘着和固定作用,阻碍其爬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进而从根本上控制了虫口数量,达到了延长防治效果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绿颖时气温不宜超过33℃,还要避开植物的花期。

此外,煤污病的发生深受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性影响[12-13],尤其在高温多湿、植物栽植密集、通风透光不良等条件下严重发生[14]。因此,在每年3—6月、9—11月煤污病发病盛期,应用药剂防治煤污病的同时,还要结合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如剪枝疏伐、改善林内卫生、刮除虫体卵块、追肥提高树势等[15]。

受试验条件制约,本研究仅对比了3种药剂在最佳推荐浓度下去除香樟煤污黑斑的能力,今后仍需深入探讨更多无公害药剂对煤污病的最适施药倍数、施药时间以及药剂使用后对天敌和环境的影响等,为获得煤污病的最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肖剑峰,邓清华,熊考林,等.香樟优良种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5):41 -43.

[2]秦霞.香樟的功用及主要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3):18.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378.

[4]Iwasaki Y,Yamamoto S,Watanabe M.Study on stress easing effect by aroma of revegetation trees in city[J].Institute of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4,5(4):386 -390.

[5]吴时英.上海浦东地区香樟主要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王健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病原学及RNAi防控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2.

[7]方中达.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689.

[8]王焱.上海林业病虫[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41.

[9]Don R R.Capnodium citri:The sooty mold fungi comprising the taxon concept[J].Mycopathologia,1999,148(3):141 - 147.

[10]郎剑锋,杜开书,赵荣艳,等.烟煤病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25 -3527.

[11]蒋杰贤,严巍.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1-382.

[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146 -147.

[13]黄诚,赵明,宁德鲁.富宁县八角煤污病防治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5):37-38.

[14]吴进开,曹斌,罗强,等.煤污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植保,2011,34(4):181 -182.

[15]周小燕,张斌,耿坤,等.柑橘煤污病病原菌的研究[J].菌物学报,2013,32(4):758 -763.

猜你喜欢

黑斑香樟感染率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木的沉默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