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吞云海我为峰

2014-04-26贾萌沈国萍于国伟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高新技术高新区

◎ 文/贾萌 沈国萍 图/于国伟

山吞云海我为峰

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 文/贾萌 沈国萍 图/于国伟

势时虽逐变,才情亦不散。大计论复兴,科技当先担。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国际社会的目光再次聚焦天山南北,建设洪流开始滚滚涌入亚心之都,大量有利于发展的优势资源集聚乌鲁木齐,使国家级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而今迈步从头越,翘楚于乌鲁木齐这块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再次开始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

发展的方向已然确立。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高新区视察时就说:“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经营、不能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更早些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也指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高新区时还表示:“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

践行的道路就在脚下。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高新区自创建起就担负着“高与新”的历史使命,创新一直是国家级高新区的魂灵,或者说国家高新区的职能就是推动、促进、激发创新,如今站在新时代赋予的发展起点上,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依然肩负重任,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藉此从根本上区别于一般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别于一般的工业园区。

雪山矗立,持续注视人间沧桑;大漠无言,再次聆听世纪传奇。

高与新的交响:园区经济规模跃升,产业竞争能力增强

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阵痛,都是对传统与自我的挑战和超越。

198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火炬计划”,此计划宗旨就是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决定划出一块土地专门用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奉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实行“多部合一,一部多责,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即把传统区县多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合并由一个部门承担,每个工作人员需要履行多个岗位职责。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备良好的软硬发展环境以及传统区县无法比拟的政策环境优势,因此备受高新技术企业青睐。

之后,随着火炬计划的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便在全国范围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

狂风刮起,云层涌来。1992年,乌鲁木齐高新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并冠以“国字”号。作为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很多人产生质疑,在新疆这样偏远、经济薄弱的省区,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能发展起来吗?可是就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注定不能以一时一地的眼光来解读,它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照。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它发展的使命,“高举天山火炬,振兴新疆经济”是它精神的特征。

从1992年8月至2010年底这18年的历史进程中,乌鲁木齐高新区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高新区的起步阶段(1992年-1995年),高新区的成长阶段(1996年-2000年),高新区的二次创业阶段(2001年-2005年),高新区的新跨越阶段(2006年-2010年)。

在起步阶段,条件非常艰苦。首先是建设用地,当时辖区规划面积是9.8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为5.637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戈壁、农田。其次是建设用资金,均为银行贷款,所以主要工作是征地、规划、筹措资金,进行“五通一平”基础建设,全体工作人员在租借而来的宾馆会议室内引进、整合、扶植产业项目和企业,建立领导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支撑服务体系。

卓实若耕牛,严霜也蔚善。在成长阶段,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建立园区,孵化、培育、发展新项目,进行企业改制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法规、政策,改善管理服务,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二次创业阶段,突出了发展特色高新产业,拓展一区多园,实施新一轮土地征迁、路网、管网、电网、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机构改革,优化创业环境。新跨越阶段,主要是开发北区,建立新区,面向中亚,拓展市场,加大招商,自主创新,扩展产业,壮大企业。

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和开发建设,乌鲁木齐高新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发展和成就。

2011年1月2日,可以说是乌鲁木齐高新区又一重要历史节点。乌鲁木齐高新区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实行“区政合一”,合并后的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进一步将创新发展、科技强区的招牌发扬光大,并提出了建设“发展之区、创新之区、开放之区、和谐之区”的发展目标。

乌鲁木齐市委常委、高新区(新市区)区委书记邱树华认为,实行“区政合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立足区域实际,着眼区域发展,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创新之举,也是高新区、新市区坚持科学发展,共享区域资源,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向合作要空间,向融合要发展的必由之路。

春潮拍岸、涛声阵阵;知不足而图奋进。

如果说过去的18年,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紧跟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步伐,代表了新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甚至是尚未成为主流的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与国内相比的“高与新”,那么自“区政合一”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更需要引领时代“高与新”的新使命。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科研人员做试验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一直是困扰科技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科技成果连半成品都不是,无法直接变成商品卖给市场,中间还需要通过技术转移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中试服务机构、工程技术中心等很多过程,然后和企业一起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些紧密相扣的环节就是科技服务业。

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原始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衡量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科技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对于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己任的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来说,只有科技服务业发达,才能真正实现国家高新区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如今,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最需要的是培育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邱树华介绍,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辖区内的新疆国家大学科技园、百花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北区工业园、甘泉堡工业园等已成为培育、孵化和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效益的创新基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已成为国家级的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光伏发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新疆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此外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新疆唯一的重点创新型产业集群。

目前,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已经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煤电煤化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5+1”特色产业。

培育发展起了新能源产业。聚集了新疆新能源股份公司、特变电工新疆硅业公司等30余家行业龙头型企业,主导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打造多晶硅——硅碇/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封装——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培育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风电场建设的服务专门机构,在光伏、光热发电和新型风力发电机等方面聚集产业创新要素,形成从设备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完善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起了新材料产业。以新疆众和股份、特变电工新疆硅业、新疆紫晶光电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生产高纯铝、电子铝箔以及蓝宝石LED等光电子新材料。通过重大专项研发、产品与工艺技术创新、重点环节节能降耗改造、产业链延伸和应用产品开发,现已形成“煤-电-铝-电子铝箔”和“煤-电-硅-光伏系统集成”两条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培育发展起了生物医药产业。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着力打造全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平台,投资5.3亿在北区工业园区建设集研发、中试孵化、生产制造、服务配套于一体的全疆最大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培育和聚集了新疆8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包括特丰药业、奇康哈博维药、华康药业、华世丹医药、天康畜牧等生物医药企业和疆域营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通过开发具有高新技术特点的民族医药保健产品,引领新疆民族医药产业整体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成为独具特色实现新疆优势资源转化的重要基地。

培育发展起了煤电煤化工产业。先后引进了神华、兖矿、中煤等一批国内煤炭行业领域代表性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发展精细化学品、油田技术服务和新型煤化工等三大领域,着重向下游精深加工领域衍生,构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将新疆优势煤炭资源转换为高附加值、高产能的终端产品。

培育发展起了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有10余家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和项目。引进了由无锡华光锅炉公司、中国恒天(北京)经纬纺织机械公司、上海热道合商贸公司共同投资15亿建设的“新疆新华光锅炉综合生产基地项目”,海尔集团投资13亿元的高新工业园项目,中集集团投资6.5-8亿元建设的新疆专用车生产基地,新疆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煤矿机械生产线项目,以及徐矿集团投资3.02亿元建设的机械厂及仓储项目,园区还聚集了自治区第三机床厂、华油管道、升晟股份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

培育发展起了现代服务产业。乌鲁木齐高新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辖区已聚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煤集团、神华集团、万科集团等在内的一大批国际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新疆总部。此外,软件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咨询与法律服务、投资金融服务等服务功能初具规模。其中新疆股权交易中心已挂牌运营,新疆果业集团新疆电子商务科技园部分功能区已开始运营,新疆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已落户新区。

2013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0亿元,较原乌鲁木齐高新区和新市区两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34.44亿元翻了将近一番,完成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实现了超百亿元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105.28亿元提升至26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70亿元,实现了“区政合一”时两区总和24.2亿元的近两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1∶42∶57,特别是招商引资总额当年突破500亿元,以每年净增100亿的速度连续实现“四连增”,创造了新疆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标志着区域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建设经济强区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回顾整个发展历程,辖区营业总收入从1993年底的2.38亿元到2013年底的3000亿元,增长了1260.5倍;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由49万元增长到333亿元,增长了67959.18倍;年外贸出口总额从0美元增长到31.4亿美元。一大批机制灵活、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和排头兵,以特色资源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科与技的突破:创新观念不断深化,高新技术引领全疆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疆众和甘泉堡新材料工业园

实践不断证明,在基础薄弱、经济比较落后的新疆,只有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才是加快经济发展,改变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只有坚持从新疆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新疆资源优势转化,才能够把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原变为片片投资热土;只有坚持不断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才可以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它们从何而来?毋庸置疑,源自实践、源于科技;挣脱束缚、打破藩篱,需要智慧、勇气和担当,需要变化、变革和创新!

新疆的知识产权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积累,高新区(新市区)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不错的成就,基本建立起全面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是高新区(新市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及保护诸环节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规范与引导,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局局长刘东伟介绍,早在2004年,新疆知识产权局就下发了《关于同意在乌鲁木齐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设立新疆专利技术孵化中心的批复》,新疆专利技术孵化中心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为非盈利的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依托高新区的良好环境,以及搭建起来的自治区专利技术孵化平台,高新区面向专利发明人,提供“软、硬”孵化条件,迅速将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商品化、产业化。

科技发展无止境。2010年,这一年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西部大开发十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新疆又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一系列推进高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接连出台;一个个重大项目、工程先后上马,乌鲁木齐高新区成为热闹非凡的大工地。

刘东伟介绍,“区政合一”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在吸引分流人才、推进科技和经济结合、实现成果转化、孵化和培养高新技术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为科技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走出高校、走出科研院所、走出实验室,直接投入到创办科技实体、兴办实业的洪流中去,成为园区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借鉴国际科技工业园的优秀经验,积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企业的孵化创设温床,以创业中心和科技园区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在知识创新和新技术创新、新型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及环境建设等方面,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拥有全疆三分之二的研发投入、拥有一大批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过半数的创业孵化器、承载着全疆半数以上的科技创业,而且在培育产业、发展经济、探索路径、人事改革等方面做了很多先试先行的有益探索,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好地引领和示范作用,让国家高新区名副其实姓“科”。

经过扶持培育迅猛发展,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已成为新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目前,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115家,成为全疆唯一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过百的园区,占全疆的近40%,为建成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园区内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56家,占总数54.4%,其中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有26家,占总量的25.2%。从其所属领域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前三位,这反映出园区内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刘东伟说,仅2013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投入科技资金就达到1.28亿元,全区154个项目获自治区各类科技立项支持6456万元,有36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2325万元;培育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自治区科技厅共同出资2500万元,立项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项目,带动企业投资1.68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0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过验收。

从本质来看,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是兼具科技与经济的双重功能,在发展实践中,同时具备了产业区和科学园区的双重角色,还有“一个核心、两层内涵”;一个核心,即高新技术,尤其体现了计算机由电子管向晶体管、由集成电路向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演进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两层内涵,一层是产业,即经济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意义。一层是开发,即产品开发与园区开发,产品开发就是把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成市场需要的产品,园区开发就是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提供良好的交通与设施环境。

坚毅终永恒,科技在人间。过去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的“高”体现了跟踪国际技术前沿、相对于国内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高”,而“新”体现的是电子信息的“新技术”、发展经济的“新事物”、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角色”。现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则更加注重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引领全疆科技潮流,不断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探索多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

2013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总投资5.3亿元的全疆首个生物医药孵化器一期项目已投入使用,入驻企业58家;创业中心引进科技创业企业47家;新大信息创新园新增企业36家;占地63.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科研总部基地启动建设;新疆生物医药创新园、新疆民药研究中心、天山特色生物与民族药产业联盟正式揭牌……

由于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创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获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时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第五届中国自主创新评选”中,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荣获“中国自主创新园区创意”奖,是西部地区唯一获得此荣誉的单位。在全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中,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位列全乌鲁木齐市首位,在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首次以全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

闻千曲而后晓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立足既有优势和基础,有针对性扶持和引导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引导推动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工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产业集聚程度和科技创新力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高新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遂宁高新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