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瓯越大地寻幽探古
——温州市积极开展森林古道建设

2014-04-25

浙江林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温州市普查古道

去瓯越大地寻幽探古
——温州市积极开展森林古道建设

◆供稿/温州市林业局

悠悠古道长亭晚。作为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道与先民的生活一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它不仅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一条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长廊,对研究古代文明传播、民间交流、社会变迁、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

据《温州市交通志》考证,温州历史上第一条古道与战争有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部属屠睢率师平百越,开辟了当时温州唯一一条与其他地区相通的道路。此后,一条条古道因人们的各种需要被渐次开辟……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乡贤先哲在崎岖的古道上穿梭前行,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到了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兴建,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沧桑古道,或被截断在建设需求中,或被遗弃,变得寂静荒凉,渐渐消逝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为了不让这些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道湮没在岁月长河里,2013年1月,温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古道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多部门共同合作的“全市古道普查与整修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林业局牵头,制订了《温州市古道普查工作方案》,启动了古道普查工作。全市180多名普查人员,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温州市10个县(市、区)(除洞头)的古道普查工作,并将普查结果辑录成书,为加强古道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古道的历史渊源、风情典故、生态环境以及对沿途古树、村落和基础设施等现状与特色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如今,这些散落在瓯越大地上,从久远时空绵延至今的古道,正浓缩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穿越了时空的限制,缓缓呈现在人们眼前。

沧海拾贝寻古道

温州市将古道普查的范围划定为各县(市、区)辖区内所有1949年以前建设的古道。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古道的基本情况、历史溯源和古道沿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尊重历史定脉络。普查队伍在进行外业工作之前,先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如清光绪年间的《温州府志》,清朝宗源瀚等编撰的《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以及各地的《县志》、《交通志》、《地名志》等,逐步理清了温州境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古道走向,确定了古道的主干脉络。同时,根据各主干道路的保存完整性、发展史中重要性、沿线文物保护重要性,以及古道开发利用价值等多方面因素,划分重点古道与一般古道。

挖掘文化广铺面。古道因其悠久的历史而富含与之相关的传说与故事,在古道普查工作中,温州市注重文化传承与发掘相统一,以增添古道的韵味。除了对每条古道的桥、亭、古树、古村落及自然景点进行实景描述外,还重点对深藏在民间的文化进行挖掘,通过深入乡间走访村民、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将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精细加工,使古道的历史典故更生动与饱满,通过古道这个载体串联起古道沿线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以供后人赏阅。2013年7月,温州市林业局还组织市民、专家和学者40余人,参加“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温州文脉之旅”系列活动,走进起始于瑞安湖岭镇林源村的瞿湖林源古道,以体验互动的方式,挖掘古道深厚的历史文化,体验瓯越古道魅力。

图文并茂重品质。在古道普查过程中,针对主要古道的线路,工作人员拍摄了大量照片,详细记录了沿途资源分布、路况变化等数据,并以地图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为了提升调查质量,针对重点古道,做到查、摄、写三体合一,结合普查人员业务专长进行合理搭配,以弥补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相关业务能力的不足,确保查、摄、写的各个环节衔接,提高普查质量。通过面上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翔实地掌握温州市古道的存有数量、区域分布、起止地点、海拔高度等基本情况,以及主要古道的历史渊源、风情典故、生态环境、沿途古树及村落和基础设施等现状与特色。

据统计,全市共完成境内570条古道,共计3016.9公里的调查,基本覆盖了温州境内的主要驿道(官道)及民间古通道,并对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保存完整,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大、有修复和开发价值的主要古道进行了重点调查,筛选出重点古道128条,约835.6公里。古道沿途有驿站(亭)514处,保存比较完好的有365处;桥(廊桥)252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有224座;庙宇376处,保存比较完好的有338处。

鹿城田塘头古道

树碑立传复古韵

普查结果显示,由于近年来现代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地古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毁,那些被磨得光滑的青石古道,或是被公路完全覆盖或部分截断,或是被改造成水泥台阶路面,失去了应有的古韵,或是被现代建筑侵占吞噬,或是因长期无人行走,少了脚力滋养,被杂草淹没或自然损坏。

对古道的抢救性发掘与保护迫在眉睫。温州市在普查的基础上,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全市普查数据、图片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并按照“保持古道特色,传承传统文化,打造优美环境,营造健身之路”的总体要求,完成了《温州市主要古道保护整修建设规划》,研究并提出古道保护利用的修复方案。同时,选取部分保存相对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古道,邀请写作者和摄影家亲历古道,以直观实用的形式,厘清了各地古道走向及特色,按地域编辑成“温州古道”丛书,既为保护古道资源作宣传,又为盘存温州古道厚重的人文底蕴,为广大市民探寻古道风情、休闲健身旅游提供一些好去处。2014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期间还举行了“温州古道”丛书的发行仪式,由市林业局牵头主办的十大森林古道评选活动也正式拉开序幕,网友可登录温州网和温州林业网点击活动专题参与投票评选“最受市民喜欢的温州十大森林古道”。

这些风格迥异、各具风情的古道为人们探寻温州的历史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温州城区(包括鹿城、龙湾、瓯海)古道主要集中在瓯海和鹿城西、南方向及大罗山一带,不少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其中瓯海天长岭古道是古代温州陆路的北大门,是通往京城的官马大道和泽雅纸山的门户。乐清自唐代开元年间,已有驿道由县城越山谷入密溪过白石至象浦,后经宋元明清民国几个时期发展,形成以乐成、虹桥、芙蓉、大荆、柳市、白象等为枢纽的道路网络。瑞安和平阳也有不少“驿路”官道,它们不仅连接各县交通,还沟通着各地经济往来。其中,现存平阳大岭古道上的小关隘,在民国时期,对过往古道上的商人起着稽查征税的功能,为研究古代平阳与瑞安两地经济社会往来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佐证。苍南古道多是挑矾古道,虽属专用型民间道路,却见证了“世界矾都”开采的历史。在山区县永嘉、文成和泰顺,古道更是千姿百态。文成红枫古道是温州现存古道的代表,每到万物萧索的深秋,漫山遍野的枫叶,火红热烈,拥抱沧桑的古道,透露出最古朴的艺术气息和历史韵味。与文成相邻的泰顺,天关山古道历经千年沧桑,石阶有致、流水潺潺、松涛涌动、蝉鸟和鸣,记录着四季的变幻风韵,恰似一幅逐渐铺展开的写意图。

岁月荏苒,世事沧桑。古道,作为交通要道的功能已然成为历史,然而,古道所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却是一笔璀璨的文化遗产,能启示今天而至未来。悠悠古道魅力重现的那一天,已经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温州市普查古道
走古道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学习调查要“四会”
温州市特色街创建 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