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中东部地区十五省际面板数据

2014-04-25马尚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东部省市体育产业

马尚奎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中东部地区十五省际面板数据

马尚奎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集聚能力、科技投入和垂直分工水平较低,同时受跨国公司对国内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亟待进行产业链整合与结构升级。文章从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升级投入能力和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模型,对中东部地区十五省市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某一地区体育产业的升级能力与其产业资源的整体投入水平密切相关,而地区体育产业升级绩效的高低受其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体育产业;产业升级能力;产业升级绩效;中东部地区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6%,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水平。同时,凭借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企业成功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更大范围的产业国际分工。然而,由于国内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集中度与集群发展能力较差,且技术投入率和垂直分工水平不高,使得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亟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从长远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并非完全取决于“企业在本地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参与国际性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网络的程度[1],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体育产业应从加工、制造等环节逐步升级到产品研发设计、产品营销以及品牌管理中来。

体育产业升级是各种外生因素与内生因素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生因素是指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周围环境因素,包括相关支撑产业的发展、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和国家经济制度等;内生因素是指体育产业内部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营销管理能力以及品牌运营能力等方面。从本质上看,内生因素是影响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和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2]。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升级就是要不断强化和激发内生因素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外生因素的支撑作用。文章通过构建体育产业升级评价模型,对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做实证分析,将有助于指导该地区体育用品及相关企业的升级实践,对全国体育产业发展与升级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1.1 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

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于1972年提出了作为系统新三论之一的突变理论。突变理论主要由结构稳定的拓扑概念发展而来,并建立于拓扑动力学和奇点理论基础上,能够应用于状态评价与变化趋势研究。突变级数法是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多指标集成技术,可广泛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突变级数法对目标的综合评价首先是对整个系统的评价总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然后运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3]。鉴于突变理论的这些功能,本文据此作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1.2 构建突变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研究目标,将评价总指标进行多层次、分主次的分解,排列成一个倒立树状的目标层次结构。应用此方法时,只需要知道最下层评价指标的数据即可。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其目的在于得到更加具体的指标,以方便量化,当分解到可以直接计量的指标值时,分解便停止。评价指标确定后,还要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重要指标排在前面,次要指标排在后面。由于常见突变系统某状态变量的控制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所以相应各层指标的子指标也不超过4个。

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见表1。

表1 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共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24项三级指标,主要从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升级投入能力和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方面来衡量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其中,升级产出能力作为结果指标,旨在衡量各省市体育产业在过去某一阶段内各个方面实力或绩效的整体提升情况,共包含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市场开拓与发展能力三方面。其三级指标在设计时并用增长性指标与时点性指标,指标时间段设为2006-2012年,指标时间点设为2012年;对于升级投入指标,文章旨在衡量各省市体育产业目前所具备的资源投入能力,包含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基础设施与政府投入两方面,三级指标为时点性指标,指标时间点为2012年;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指标旨在衡量影响某一地区体育产升级的环境要素和相关资源的支撑能力,包含产业发展经济环境、公共环境和运营环境三方面,其三级指标同样为时点性指标,设定指标时间点为2012年。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3 确定突变系统各层次类型

最常见的突变系统类型有3种,分别是尖点突变系统、燕尾突变系统以及蝴蝶突变系统。其数学模型如下:

在上述各突变模型中,X为突变系统中的一个状态变量,U(X)表示系统某个状态变量X的势函数,X的系数A、B、C、D分别表示该状态变量的控制变量。在突变系统中,系统势函数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是彼此矛盾的,而各控制变量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的作用,通常将主要控制变量写在前面,次要控制变量则写在后面。若一个指标仅可分解为2个子指标,该系统可视为尖点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可被分解为3个子指标,则该系统可视为燕尾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可分为4个子指标,则该系统可被视为蝴蝶突变系统。根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表2指标体系的建立,可知产业发展经济环境适用于尖点突变模型,市场开拓与发展能力适用于燕尾突变模型,而基础设施与政府投入适用于蝴蝶突变模型,其余可以此类推。

2 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与绩效分析

文章选取我国中东部地区十五省市,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9个省市(由于海南省体育产业部分数据缺失,故未将其列为研究对象),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上述地区体育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各地区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体育年鉴2012》《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体育年鉴2006》,以及通过访问15个省市统计局网站、体育局网站整理得出的数据。由于评价体系内各指标在内容、量纲及量纲单位方面均有所不同,依据突变级数法综合评价的要求,在使用归一公式前,应将各控制变量的原始数据转化到[0、1]之间[4]。利用公式(6)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从而计算出十五省市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具体数据见表2。

2.2 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综合评价

根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和突变模型,利用归一公式对中东部十五省市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北京市为例,评价过程及结果如表3。

表3 北京市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过程和结果

依照上述同样的计算步骤与方法,能分别得出中东部地区其他省市8个二级指标(B1—B8)以及3个一级指标(A1、A2、A3)的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向上归一计算得出中东部地区15个省市体育产业升级能力的最终评价结果及排名,具体见表4。

透过表4可知,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和浙江6个省市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得分均高于0.96,排在中东部地区的前6位,并且该六省体育产业升级能力各分维度的得分相对较高,整体竞争力较强,位列第一梯队;产业升级能力得分在0.92-0.96之间的包括天津、福建、湖北、湖南、河南五个省市,处于中东部地区的居中位置,部分省市产业升级能力某个分维度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整体上属于第二梯队;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四省的综合得分值低于0.92,其体育产业升级能力相对不足,却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暂时处在中东部地区的第三梯队。由15个省市体育产业升级能力的区域特征看:第一梯队内6个省市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第二梯队内的省市则以中部地区为主,而第三梯队内的4个省份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

表4 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得分与排名

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相比中部地区更具备竞争优势,东南沿海各省尤为突出。一方面,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外资活跃度及其贡献度较高,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汇聚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与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体育及其产业集中度较高,区域间产业联动作用强,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中东部地区,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四省处于体育产业升级的弱势地位。由于产业整体产出水平和产业资源投入力度均不高,同时缺乏有力的升级支撑环境,很难起到产业升级各要素之间的带动作用,导致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偏低。从地域分布看,此五省多为中部省份,其传统产业及代加工企业占很大比重,不仅资源消耗大而且产品附加值较低,亟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同时应增强政府配套研发投入和产业政策支持以加快该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与升级。第二梯队中6个省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并具备一定的产业升级环境,但其产业升级各要素间均衡性较差,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整体能力。其中,福建省产业升级投入低于其升级产出水平,投入不足导致福建体育产业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产业升级能力因此受到制约。所以,若能降低产业升级各要素间的不平衡性,发挥好要素之间的带动作用,第二梯队所属省市的体育产业有望取得更好的升级效果。另外,可依托平台搭建、政策促进以及产业联动为第二梯队的体育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体育产业朝高端方向发展。

2.3 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绩效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和深入地分析各地体育产业的升级能力,文章下面以升级产出与升级投入之比衡量十五省市的产业升级绩效,基于现有升级投入观察其升级产出水平。为此将升级投入作为横坐标、升级产出作为纵坐标,利用表5中的数据绘制二维散点图。有别于常见的2×2区域划分,同时避免划分中出现非高即低的情况,此处结合升级投入与产出的数据特点,分别以升级产出的0.90、0.96和升级投入的0.94、0.97为界,将散点图划分成九个不同的区域(见图1)。这样不但能更加详细地区分各个省市的产业升级绩效,也能有效避免评价的笼统性。

图1 中东部十五省市体育产业升级投入产出散点图

A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低投入高产出(L-H),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产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升级绩效最高,当前中东部地区尚无这样的省市出现;B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低投入中产出(LM),可以通过较低的产业升级投入获得一般的升级产出水平,升级绩效较高,福建、湖南2省属于该区。就中部产业升级投入能力较低的地区而言,该状态是其产业升级的一种发展方向;C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低投入低产出(L-L),不仅产业升级投入有限,而且产业升级产出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河北、安徽、江西、山西四省属于该类别。

D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中投入高产出(M-H),在产业升级投入一般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升级产出水平。该区是向低投入高产出升级绩效形态的一个过渡。从评价结果看,当前中东部地区江苏省属于此情形;E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中投入中产出(M-M),其产业升级投入与升级产出均处于一般水平,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湖北、河南6省市属于该类别;F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中投入低产出(M-L),产业升级投入水平一般,其升级产出水平则更低,整体的升级绩效较低,目前十五省市中尚无该类型。

G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H-H),即产业升级投入和升级产出同处于很高水平。从产业升级发展路径看,G区内两省获得很高的升级产出水平除取决于大量的资源投入,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资活跃度相关,升级效果为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目前广东属于该种情形;H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高投入中产出(H-M),在升级投入上水平很高,而升级产出能力却一般,整体的升级投入产出绩效略低,山东省属于此类别;I区的升级绩效特征是高投入低产出(H-L),产业升级投入很高但整体产出水平非常有限,表明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或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虽加大了产业升级投入力度,却未能达到应有的升级产出规模,十五省市中暂无此类型。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位于或靠近对角线上C、E、G三个区域的省份升级产出与升级投入水平大体相当,整体的升级绩效一般;位于上三角A、B、D三个分区内的省份,其升级产出要优于升级投入,因而升级绩效水平较高;位于下三角F、H、I三个分区内的省市,其升级产出要低于对应的升级投入,升级投入力度虽然很大,却未达到理想的升级产出,绩效低。A、F、I三个区域内无任何省市,表明体育产业升级需要以资源投入为基础,为获得理想的升级产出水平,应投入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并创造良好的产业升级环境。

3 结论

当前,我国区域体育产业集中度与集群发展能力较差,并且技术投入率和垂直分工水平不高,整体上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亟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基于此背景,文章结合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要求,从体育产业升级投入、升级产出和升级支撑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突变级数法对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做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与其资源投入水平密切相关,且良好的升级环境有助于加快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进程。由上文实证分析可知,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升级能力整体上要高于中部地区,并呈现出从中部内陆到东部沿海逐步提升的态势。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市场开放度与外资活跃度较高,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为区域体育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带动创新产品产出和区域体育品牌价值提升。苏、粤、沪三省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升级离不开外资的融入和本土企业的壮大,而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是其成功的关键;同时,良好的升级环境将会促进地区体育产业升级的整体进程。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在产业投入、产出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要素对体育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从而更为符合体育产业升级过程的动态性。深入来看,如果地区体育产业集中度较高,区域间产业联动作用强,则其体育产业具备良好的集群发展与升级环境。此外,政策扶持、政府采购也将会改善区域体育产业升级环境。

(2)区域体育产业升级绩效主要受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在对中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升级能力定量研究基础上,以产业升级产出与产业升级投入之比来衡量十五省市的体育产业升级绩效,不难看出,十五省市体育产业的升级绩效与其升级能力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甚至偏差很大,如山东、福建两省。原因在于地区体育产业升级绩效并非取决于产业资源的整体投入水平,而是受其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某一地区体育产业的更多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且其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那么该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相对较好,产业升级绩效也会随之提高;相反,绩效则不明显。此外,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影响体育产业升级绩效的另一重要因素,可从技术升级与信息化管理两方面抓起。

本文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能力进行评价,既避免了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又减少了权重赋值的主观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然而,该方法能够处理的变量相对较少,最多不超过4个控制变量的决策问题,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对目标进行适当分解和归纳来解决更多控制变量的情况。

[1]周良君,李凡.中外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9-14.

[2]高绪秀,张剑峰,梁强.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1(3):244-245.

[3]解佳龙,胡树华,蒋园园.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 101-108.

[4]陈晓红,杨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障碍诊断模型及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6):1479 -1485.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Upgrad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MA Shang-Kui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Xinxiang Henan,453003)

At present,Chinese sports'industrial clustering ability,sci-tech input and vertical division remain at a low level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lock of low industrial chains urges an industry chain integration and structure upgrad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sports industry upgrading capacity,the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model to analyze sports industry's upgrading capacity and upgrading performance.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ports industry upgrading capacity of one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ial resources input in this area,whil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upgrading performance ismainly affected b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sports industry;industrial upgrading capacity;industrial upgrading performance;mid-eastern regions

G80-052

:A A rticle ID:1001-9154(2014)10-0040-07

G80-052

:A

:1001-9154(2014)10-0040-07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编号:142400410392。

马尚奎(1980-),男,湖北竹溪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

2014-05-17

猜你喜欢

中东部省市体育产业
吉林一号卫星在吉林省中东部松林变色立木监测中的应用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古城镇色彩的表现特征
体育产业之篮球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