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上海《图画日报》“女界”运动片影初探

2014-04-25陈衍和林玫君陈丽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画报日报图画

陈衍和,林玫君,陈丽娥

(1.台湾师范大学,台湾 台北 10610;2.中国科技大学,11695)

清末上海《图画日报》“女界”运动片影初探

陈衍和1,林玫君1,陈丽娥2

(1.台湾师范大学,台湾 台北 10610;2.中国科技大学,11695)

出版于1909-1910年的上海《图画日报》系首次采用每日新闻画的独特报导方式,然该画报却出现多幅称呼“女界”(应即华人妇女等)的女子运动图像出现。笔者欲透过此图像去探讨,频现于华人新闻画事件与公共空间里的上海女界多样化活动,进而理解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式女性活动寓意图像等,更形成本研究目的与旨趣。《图画日报》与当时上海颇多洋报或华报最大不同,在于呈现诸多以上海女界为主题式报导,另一面却揭示了上海华人妇女参与近现代运动的发展进程。其以图配文的方式让读者浅显易懂,且呈现时事新闻多样化,易贴近社会与时代。笔者企图透过该画报图像的人物、技法、文字之意等,配合时代背景、文化与社会等,让女界运动图像脱离历史研究的左证角色,成证史之要,亦成主角。研究结果显示:(1)该画报里的寓意画呈现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动与内敛建言方式;欲塑女界实应行中、西合体之奥义。(2)画报中的女界运动图像常以团体出现,呈现组织后的内涵。(3)1909-1910年上海女界图像史料,展现经过教育下的形像,呈现女界风尚之变迁。(4)《图画日报》透过图像欲传达对上海妇女的“女界”认同应具备:解缠足、受教育、接触运动的妇女、透过运动而体会户外活动优点等。

女界;女性;上海;图像;图画日报

1 图像何以成为证史主角

Edward Gibbon曾说,历史的大环境,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而历史学研究常有为后人诟病之说,如对现实观极其贫瘠与枯燥,没有给想象力留下一点空间……。而笔者欲进行的即是如何将“图像”成首要之物,当证史主角。那么,透过史料归纳后,或许再进行假设与想象的历史研究,将某些史料组合,再依史料特性为假设基础建立的假设,成为可以被理解的有意义“事件”,透过一连串的事件组合而得以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再透过一层层文化底蕴的分析与建立后形塑,将易理解当时的人们在想什么。

那么,研究的起点是某个社会阶层(或领域)吗?是否应从特定的对象或文化出发,进而考察他们的流传(或流转)与社会,这样才能顾及不同的文化因素。更利用集体事件后的表象,进而建立关系。当某事件发生后,该研究者对其认知,如透过史料整理、分类、归纳等,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后的实践程度,更形成人们构建社会世界的基础,透过这三方面再利用集体事件后的表象(即差距、距离、误解而形成史料的矛盾),①剖析“差距”一词,依据字意,绝非代表二元或黑与白对立之意,差距之下的认同代表文化冲突、谋合、中介等地带,若以国家概念而分,则以土耳其较易形容,(参见Peter Burke著,刘耀春译,《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2)较易理解,胜利者的优越文化下心态,常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延伸,但中心与边缘卻可延伸出与失败者差距的比较。进行与世界解读或联系的可能。笔者以为,若从集体表象出发,较得心应手,更可集中于讨论认同的架构,考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如何将自身的表象,加之于其它群体的表象之上,考察不同社会族群的统一性和冲突(利用归纳后分析后的同与不同之处)。将焦点聚焦于“表象”的策略后,开始决定立场(你)与建立关系(他/她/它等),为每一个阶级、群体、或是处境建立由认同构成的存在感,这当然是运动文化研究旨趣。

把文字、绘画、故事、礼仪、姿态中的各种重要因素创造性的结合起来,可让笔者加强聚焦于想象的积极作用。再利用微观下的史学研究方式,强调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利用研究对象的语言,借助这些引导,再去分析与考察多元的具有弹性的社会认同。若从个体行为中出发,会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建构,重构社会聚合(或分离)的模式。其出发点是将这些图像史料看成有意义的“符号”,采用深描法(或许可称为微观下的仔细叙述或描述)在有意义的网络中连接,诠释事件和事实,自下而上的考察具体的整体。笔者与传统史派最大不同点在于利用微观史学强调“研究策略”的变化,让史料不再只是呈直线或现性的思考方式。

笔者对于图像研究而言,欲让运动图像脱离历史研究的配角,成证史之要,亦即左证主角。

笔者会将图像史料特性与性质揉合时事性、社会性、进步性等诸多特色而撰写,想要强调的是,在经历过1900年庚子年的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的震撼后,守旧派的欲革新,革新者却陷于腐败,渐成除旧立新至革命的逐渐成形,却到1909-1910这一年里中国社会出现了极大的政治混乱、经济变化、封建社会与传统改革等。

于此新旧政权交替重要期间,社会透露着应宣扬除旧迎新与弃华诸多陋习。笔者欲透过此画报的图像去探讨频现于华人新闻画事件与公共空间里的上海女界多样化活动,进而理解画中带文的“过去、现在、未来”式女性活动寓意图像等,更形成本研究目的与旨趣。

当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埠,却可发现在《图画日报》的图像史料里,上海华人妇女欲脱离封建社会的禁锢、接受教育、透过西式运动型态等户外活动,走出闺阁,进入社会或团体,扩大生活面等,上述这些变化,形成本文挑选图像的要点。

笔者从《图画日报》404期中,挑选了符合上述特点的6幅女性图像史料,透过这些图像,将简述上海女界运动片影。该画报史料前后约一年的时间里,呈现了局限性:例如1909-1910年、女性、女界、上海、《图画日报》等,也等同研究限制。在这一年的史料里,或许将陷于史学所谓的孤证不立或以小窥大等窘境,②现今众多生活史研究纷采用述说、日记、访谈等,是否也陷孤证或考证之难?笔者反倒认为公诸于大众的每日出版《图画日报》其公信力未必亚于上述研究方法或史料。但笔者欲强调这些史料突显出了催化的氛围,产生新思维现象,逐渐或递变影响女性对参与活动的看法,促成身体与运动文化的改变。

2 20世纪的上海华人社会与女界风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相机尚未大量普及,采用相片纪实方式以洋人为主,透过实证下的“相片”纪录了许多实证事件。当时华文报纸技术只至以黑白“石印”(石刻复印)方式为主,将新闻事件透过文字纪录后,再沿袭中国传统文人画技法兼采西洋的肖像纪实方式传播,在此识字率不高的年代,演化出以大量“图画”的图解方式欲达沟通与释义,期能老妪皆解,将新知传播给上海等地区。

其中,最为翘楚刊物当推上海每日发行的新闻报纸《申报》系列中的于1884-1898年出版的《点石斋画报》,③1884-1898年的《点石斋画报》,为《申报》随刊附赠的旬报,凡每初六、十六、二十六日三次出刊。笔者曾透过该画报略述19世纪末的上海西式运动与娱乐活动概况后,就史料而言,易发现西式娱乐活动皆以西方人等为主,华人尚难进入其中。此后笔者发现《图画日报》却出现诸多中国人(或华人)妇女图像史料,④本研究范围属于上海“殖民地”,故图像里中国人(或华人)妇女殊难确认。该画报于1909-1910年由上海环球社发行出版的每日一刊,共出版404期,至1910年8月停刊。⑤环球社编辑部编,《图画日报》,上海:上海古籍, 1999,6,页3。

图1 《图画日报》载上海南京路街景⑥笔者按:本文所使用的《图画日报》图像史料均含页码与标题,以下将不再加注说明。

图2 1880-1910南京路的商业街景相片

透过此刊物的翻阅,发现其风格延续《点石斋画报》之风,如肖像写实、直面人生、犀利笔风、切入时政等。笔者欲透过此一年期的史料,单专注于华人女性或妇女于此期面对西方运动传播至沪的变化进行初探。深阅其中,却发现该画报揭示诸多“女界”(应属女性或妇女之意)一词,⑧国科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郭任峯(Jen -feng Kuo)曾在《“华侨女界”:早期美国华人女子社会空间之初探》文里对“女界”一词认为:其缘起与使用并无明确的历史,然《中西日报》社论以及当时中文语境下的使用,大体沿自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由“爱自由者金一”发表的《女界钟》。《女界钟》涉论甚广,从批判中国的女性传统,到鼓吹女性教育、妇女革命以求男女平权,是早期中国女权运动、女性意识启蒙、以及开启中国女性研究的重要著作。署名“爱自由者金一”的作者金天翮,在书中未对“女界”一词做明确的定义;不过,从全书分别探讨女子之道德、品行、能力、教育、权利、政治与婚姻等课题来看,“女界”应泛指与女性之知识、价值、思维、活动、组织等范畴有关的各种观念与经验。以“女界”来表达统筹女性相关经验与活动的用法,自此在短时间内被广为接受。检索日期:2014年9月1日,请参阅华侨协会总会官网网址:http:// ocah.org.tw/。常出现在活动、娱乐、运动与教育的文字与图像片影里,尝试理解“女界”在西式运动或活动中出现行为下的背后内涵,实为本文旨要。该《图画日报》最大特色在于:最早出版的画报类日刊、时事性、社会性、史料性与进步性,⑨环球社编辑部编,《图画日报》,页4-7。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上海透过新式西方建筑、语言现代化后,混合各项热门活动、单项运动,产生双重、差距等彼此迭在一起的历史多重认同而成共同体。那么,该画报对西方人的运动如何述说与形容呢?笔者援引图3《泅水会》为例:

图3 泅水会

《泅水会》载:“本埠西商。于公历九月六日。即中历七月二十二日。礼拜一举行泅水会。凡世界泅水俱乐部之会员均须泅水以争。优劣亦尚武之一端也。”

透过上述文字与图像史料,可轻易得出时间、组织、会员、俱乐部(场地)为现代运动的组成条件等,惟规则未说明。但本图《泅水会》为:“本埠西商”。笔者暂无法找到能证明华人妇女于此时期具备组织性质的现代运动项目,只能展现史料里中、西方的差距与矛盾方式,让史料说话。

相夫教子、足不出户、三从四德、无才便是德等似乎用来形容过去传统的中国女性特质,但于19世纪末似乎开始改变了。笔者以图4上海《申报》于1883年出现缠脚妙药的广告略述其变化:

图4 《申报》于1883年出现缠脚妙药广告⑩《申报(30)》,1883-1887年,台北市:台湾学生,1965, 1883年9月15日,页26325。

该缠脚妙药称为“印莲散”,告知已登报广销久矣,可使脚容易变小,可免因脚缠紧的胀痛,又有“至妙散”专治妇人缠烂的脚……。笔者反推,即换句话说,19世纪末中国女性仍有为数众多缠脚婆,让“想缠脚”的女性的脚容易变小,已经缠脚的女性的脚不会胀痛。有趣的是该文中还有不肖仿冒者利用石灰等物冒充。若时光倒返,必定是流行之事又有利可图时才会有不肖商家混水摸鱼做假药。值得关注的是,此时期并未有任何解缠足的药品或因缠足而导致女性不便的广告产生。到了1910年左右的《图画日报》却出现下幅《缠足不缠足之比较》。

透过图5内文的关键词“每日于本报”(代表印刷技术、知识传播、交通运输等)、“新建筑”(为西方建筑入沪)、“学堂”(代表清朝称谓)、“医院”(与今说法同;即透露“现代性”)、“各大商业”(代表经济活动畅旺)、“公益之建筑”“摄影”“房屋影片”……存真后一并邮寄,本社俾得逐日摹绘刊登……。问题来了,既可摄影、拍照,何以要“摹绘刊登”?换句话说,此时期书刊与杂志的刊印技术,落后照相机的实照与写实。透过“字字斟酌”抽丝剥茧方式后,依靠图5广告文字的生活史料,帮笔者思考图像与撰文间建立了科技、现代与缠足的不便、落后等背景知识下的矛盾。

图5 缠足不缠足之比较

笔者暂不想透过艺术的角度审视,避免过度推论。诚究图5而言,发现绘者透过黑白对比,聚焦画面,白衣女子占住图画的中心点位置,白衣不缠足女子着类似旗袍服饰但内穿长裤,撑着洋伞,回头看着黑衣女子倚墙摸脚不便貌,左手斜撑抚墙,微蹲单脚而立检视另一足时,“伞”却须放于身旁,以利活动不便之脚。凡人与人、伞与伞对比做差距,黑白之间“寓意”立现,将易理解上海的女子缠足者其“女性的身体”不便等。

而图6《女界之过去现在未来》,则以垂帘于户内观外的旗袍妇女左视对照着户外乘人力车女子右看,再以左侧戴西洋帽女与男勾手,形成极有趣的比较。

图6 女界之过去现在未来

图7为《女界风尚之变迁》则利用“昔”“今”“将来”之女子写实图像,清晰明白传达画者之意。告知了“昔”(指着脚部)、“今”(相互阅报刊类)时间的清楚概念下,而“将来”(左弯手右托枪)则是透过“昔”与“今”建设下对“将来”想象的寓意画。

图7 女界风尚之变迁

此画现今看来合情合理,若时光倒转到1910年,笔者好奇的是,画者们为何能画出“将来”女性持枪从军貌?

3 受教育下的女子体育运动图像

夏晓虹曾于所著《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一书中论及晚清的女性应女权优先或女学优先之说,但笔者以为两者皆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同等重要,很难论先后。后再以若要恢复妇女权,一定要先不裹脚,若要讲女学,就一定要先读书等要义。但夏认为解缠足后,体育应为女子第一要义,且女学堂添设体操课将可达富国强民。⑪夏晓虹著《晚清上海片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页83-101。笔者按,该书亦举史料述说,清末另一种声音认为女子若习文过多,则国民欲多弱。

衔接图7女性持枪从军,笔者欲尝试说明此时期的“运动”略具备组织性质。以图8受教育过的清末《半园女学生旅行》的一日游而论(生徒称谓变成女学生),内文亦云:“步伐整齐,精神活泼,‘女界'特色也”。图8共14名女学生,凡接受过军训教育者应知,要两两成对,步伐整齐,是需接受过某一段时间的训练,何况是文中提及的人数:“各教员率同女学生四五十人赴无锡石塘湾旅行,当晚即归……”。⑫图像的广告内文“牛肉汁上市”,笔者很好奇,中国以农立国,很少吃牛肉,怎会买“牛肉汁”来补血肉躯体,好奇怪,而且是来自中法大药房告白(“告白”即今广告)。为何?还是已移风易俗,已接受西方人吃牛肉的观念了。

而图9《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开运动会》的体操四方排列队型,更说明受教育后的女子集体运动行为,图中亦载:“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于前日下午二时。特□第二次运动会男女来者约千于人所演……而各个教授法及学生试教他校成绩。二者态度精神均□定矣。他日出而教授于女子体育□□当大有裨益也。”

图8 半园女学生旅行

图9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开运动会

透过上述史料,画者们极易把女子或女性接受教育与运动的好处揭橥于世,又透过户外公共空间的集体活动而现。

5 结语

一个非常奇妙的历史偶然,把当年的想法或事件,记录在这本画报里,带着叙事性的风格,把不和谐的声音或语言也放在了里面,画者们不见得会去调和那些冲突,但却反映了纷繁历程画卷中的一个片面,透过主旨与隐含的艺术性后,反而因此理解社会结构与风格复杂,他们记载了改变与成长,承载过去对生活和生活困惑的反应,对高尚和腐败的思考,让读者进入情境里。画报中多数结论也要读者自己去反思,里面有各种悖论、微妙的双关语、明讥暗讽等,这些细微之处是笔者极感兴趣原由。

画报并不是讲圣人或先贤的典范故事,是关于人与生活的纪录。虽然该画报对于运动或体育活动的阐述非正式文献、档案或官方报导,但这些问题其实是对过去所信奉的既有教条而引出的(笔者认为当时的画者们未必会完全意识到),对当时应俱备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从讲述过去到当时的现世与未来之风的智慧。这些差异,构成了笔者思考的有趣之处,透过不直接的含蓄态度,又保留了兼容并蓄之风。

至于该画报出现“女界”,但为何没有“男界”?还是女界为此时倡议之急?亦或男性沙文的自已为是?就史料而言,呈现出报刊的画者“教导”女性提倡妇女解放运动,以当时画报与记者群而言,几乎为主外的男性。

真正与西方主张相符的运动内容,除西方人的赛马活动外于此时期的上海似未正式出现,更遑论以华人或华人妇女为主的西式体育活动。那么,透过西式运动而成的体育活动究竟是不是富国强兵的真理?笔者以为,透过该画报,已透露出画报者的意图,即呈现出隐喻或问答式的西式体育活动为主张,过去旧日的教条不再是唯一。“女界”一词适足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子或妇女的企图与受过教育后的期待,妇女于户外公共空间从事运动下的互动,更是社会焦点。

A Tentative Study of"Women's"Activities in the Images in Shanghai Pictures Dai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EN Yan-He,et 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Taiwan 10610)

Published in 1909-1910,Shanghai Pictures Daily adopted the uniqueway reporting daily news through pictures in which tons of pictures about“women's”(Chinesewomen,etc.)activities appeared.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diversified activities of Shanghaiwomen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pictorial so as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Shanghaiwomen's“past,present and future“life style illustrated with words,which,in turn,constitute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of the paper.The pictorial's difference from most Chinese and foreign newspapers the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is pictorial presents a lot of women in Shanghai as thematic reports which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modern sports.Its characteristic of pictures illustrated with a caption makes it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nd more diversified.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its images of the characters,techniques and word meaningwith the integration of background,culture and society,etc.The results show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Shanghaiwomen in those years.

women field;women;Shanghai;images;picture daily

G812.9

:A

:1001-9154(2014)10-0021-05

G812.9

:A

:1001-9154(2014)10-0021-05

陈衍和,女,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

2014-09-05

猜你喜欢

画报日报图画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陕西画报航拍
灵感日报
图画捉迷藏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灵感日报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