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抛锚式教学的《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2014-04-23邢金等

中学化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理火灾化学

邢金等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隶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包含三项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抛锚式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真实事件,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经过几个月化学学习,在知识上,学生已经了解到碳、硫、磷、铁、蜡烛等在空气或氧气中能够燃烧,但是对燃烧的实质及灭火的原理却是一知半解。在方法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及简单的实验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在情感上,燃烧和灭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通过化学知识学习深入认识它们,参与与它们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欣赏化学的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抛锚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或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讨论形成概念和理解,并体验和思考问题。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决定整个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本节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烈火毒车》,向同学们抛出两个“锚”。新闻视频是关于高速公路上一车黄磷自燃的火灾事故,在开场熊熊烈火中抛出第一个“锚”——黄磷为什么会燃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继续播放视频,抛出第二个“锚”——怎样扑灭大火,面对火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通过抛锚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方法。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2.教学过程

附:情境素材:CCTV-10《走近科学》栏目2007年1月29日20:30播出的《烈火毒车》

2006年8月29日, 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灾。18时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过了解知道,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kg的黄磷。此时正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40℃,情况非常紧急!

消防官兵首先分析事故原因,黄磷在30度以上就会发生自燃。找出火灾源头后,消防队员决定用水灭火,但是很快消防队员就发现当水覆盖在黄磷上时,火灾可以被短暂控制,然而水一旦蒸发,黄磷又与空气接触,便又燃烧起来。火灾现场位于郊区,那里没有可以用于救火的水源。火灾刻不容缓,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后,消防官兵找到泄漏的黄磷桶,并把它们转移下来,把泄漏的黄磷桶放在盆中用潮湿泥土严密地封闭起来,并采取一种整体保护措施,就地取材,用大量的泥土填充黄磷桶之间的空隙。这样,不仅压灭了流火,还阻断了黄磷桶之间的接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因为黄磷是有毒物品,会对泥土和当地的水源产生污染,事故后环保部门安全转移被污染的泥土。

(收稿日期:2013-11-18)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隶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包含三项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抛锚式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真实事件,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经过几个月化学学习,在知识上,学生已经了解到碳、硫、磷、铁、蜡烛等在空气或氧气中能够燃烧,但是对燃烧的实质及灭火的原理却是一知半解。在方法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及简单的实验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在情感上,燃烧和灭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通过化学知识学习深入认识它们,参与与它们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欣赏化学的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抛锚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或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讨论形成概念和理解,并体验和思考问题。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决定整个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本节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烈火毒车》,向同学们抛出两个“锚”。新闻视频是关于高速公路上一车黄磷自燃的火灾事故,在开场熊熊烈火中抛出第一个“锚”——黄磷为什么会燃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继续播放视频,抛出第二个“锚”——怎样扑灭大火,面对火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通过抛锚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方法。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2.教学过程

附:情境素材:CCTV-10《走近科学》栏目2007年1月29日20:30播出的《烈火毒车》

2006年8月29日, 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灾。18时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过了解知道,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kg的黄磷。此时正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40℃,情况非常紧急!

消防官兵首先分析事故原因,黄磷在30度以上就会发生自燃。找出火灾源头后,消防队员决定用水灭火,但是很快消防队员就发现当水覆盖在黄磷上时,火灾可以被短暂控制,然而水一旦蒸发,黄磷又与空气接触,便又燃烧起来。火灾现场位于郊区,那里没有可以用于救火的水源。火灾刻不容缓,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后,消防官兵找到泄漏的黄磷桶,并把它们转移下来,把泄漏的黄磷桶放在盆中用潮湿泥土严密地封闭起来,并采取一种整体保护措施,就地取材,用大量的泥土填充黄磷桶之间的空隙。这样,不仅压灭了流火,还阻断了黄磷桶之间的接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因为黄磷是有毒物品,会对泥土和当地的水源产生污染,事故后环保部门安全转移被污染的泥土。

(收稿日期:2013-11-18)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隶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包含三项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抛锚式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真实事件,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经过几个月化学学习,在知识上,学生已经了解到碳、硫、磷、铁、蜡烛等在空气或氧气中能够燃烧,但是对燃烧的实质及灭火的原理却是一知半解。在方法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及简单的实验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在情感上,燃烧和灭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通过化学知识学习深入认识它们,参与与它们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欣赏化学的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抛锚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或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讨论形成概念和理解,并体验和思考问题。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决定整个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本节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烈火毒车》,向同学们抛出两个“锚”。新闻视频是关于高速公路上一车黄磷自燃的火灾事故,在开场熊熊烈火中抛出第一个“锚”——黄磷为什么会燃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继续播放视频,抛出第二个“锚”——怎样扑灭大火,面对火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通过抛锚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方法。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2.教学过程

附:情境素材:CCTV-10《走近科学》栏目2007年1月29日20:30播出的《烈火毒车》

2006年8月29日, 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灾。18时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过了解知道,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kg的黄磷。此时正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40℃,情况非常紧急!

消防官兵首先分析事故原因,黄磷在30度以上就会发生自燃。找出火灾源头后,消防队员决定用水灭火,但是很快消防队员就发现当水覆盖在黄磷上时,火灾可以被短暂控制,然而水一旦蒸发,黄磷又与空气接触,便又燃烧起来。火灾现场位于郊区,那里没有可以用于救火的水源。火灾刻不容缓,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后,消防官兵找到泄漏的黄磷桶,并把它们转移下来,把泄漏的黄磷桶放在盆中用潮湿泥土严密地封闭起来,并采取一种整体保护措施,就地取材,用大量的泥土填充黄磷桶之间的空隙。这样,不仅压灭了流火,还阻断了黄磷桶之间的接触。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因为黄磷是有毒物品,会对泥土和当地的水源产生污染,事故后环保部门安全转移被污染的泥土。

(收稿日期:2013-11-18)

猜你喜欢

原理火灾化学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